一根牽牛的繩子

在頭條上看到一個問題,大意是怎樣變得快樂。很少有人不追求快樂,對每個人來說能讓人產生快樂這種感覺的事情也不盡相同。

我的體會是:莫執著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在世,困難,壓力,挫折都是?常見。“一帆風順”也不過是友人的美好心願罷了。漫漫人生旅途中,哪有什麼鮮花坦途,結伴而行的常常是不如意之事。

每個人幾乎在自己成長的同時,不自覺的同周圍的人進行著比較,儘管理由不同,但是當自己在比較中自我感覺處於劣勢之時,也會在心理上產生不平衡感,壓力也隨之而生。於是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來達到一個又一個的願望。追求上進的自強精神,我們是提倡的。自強過了頭就成了自戧。

一根牽牛的繩子


佛家說:有求皆苦!儒家雲:無欲則剛!無慾無求就成了出家之人。如果追求快樂,就要出家,世間的廟宇恐怕也盛不下如此多的方外之人。這就需要自己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實現自己的願望,有不致使願望變成了失望,而失去的快樂。

這就需要確定一種人生態度,卻往往是智慧的提煉。劉墉先生的著作中曾言:愈是要面對不平的情況,愈是要早做安排,把那不平常的負擔,用前面充裕的時間分散。困難來臨,就會遊刃有餘,而不至於執著於解決問題而手忙腳亂了。

“兩個人牽牛,大力士很用力的拉牛尾巴”想把牛牽走,但即使牛尾巴被他拉斷了,牛依然不動,相反,一個比大力士小的牧童,僅僅用桑條穿著牛鼻子輕輕一拉,卻能牽著它走。這是漢朝典籍《淮南子》裡的一個故事。大力士很執著,卻害得牛失去了尾巴,當然牛也執著。

莫執著,還是做事既要積極主動,盡力而為,又要順其自然,不苛求事事完美。有從容淡定的自信心,做好每天要做的事,享受生活享受做好每一件事的快樂。就有力量承擔著挫折和痛苦,這種修養成為一種常態,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

我想起多年之前一件事,那時小女尚在小學,回家後言其後桌總是用腳踢她凳子,擾得小女上課都不能靜心。再問,原來她的這個後桌已經調了好幾次桌。我愛女心切,心想:次日去學校找班主任?有點小題大做;給老師打電話?下班時間!唉,百思不得其解。乃至深夜,先生勸我,小孩之事,不必認真。誰想,次日竟遇其家長,言說孩子頑皮,挨著的同學家長都找過,這次調到小女後桌,還請多多體諒,唉,執著誤人啊!

一根牽牛的繩子


《頌》

一―宋,吳門慧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近年年歲頗長,我家先生找來贈我的一個謁子,百般品味,春天不一定處處鮮花,但要看有花的地方,孕育百花怒放的心境;秋風蕭瑟,不妨培養胸懷如明月般皎潔,心中自然安閒。夏天即使沒有什麼優點,卻可以體會涼風的身在,心靜;冬天雖冷,然有晶瑩純潔的雪景可以欣賞。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世間的事都是閒事,可又有哪一件事不得了的呢?一件事沒做好,世界就會毀滅嗎?當然,這也不意味著提倡無所作為,醉生夢死。把眼睛死死盯在自己的困難,挫折和失敗上,就會把困境看的越成越死,以致被困難壓的抬不起頭來

莫執著,給人生的快樂留一點空間,事物有自己的規律,總會找到“牽牛鼻的繩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