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辣比不過成都人就算了,吃甜竟然也比不得

吃辣比不過成都人就算了,吃甜竟然也比不得

麻辣所搭建的食色江湖,不比酸甜精彩。

要論歲數,糖與醋作為調味料在四川廣泛使用的時間,比花椒與辣椒早上數百年。川菜被打上“以辣見長”的標籤已久,但事實上辣椒在兩百多年前才由船隻自南美輸送至蜀地,與花椒順利會師,並愉快地打成一片。

吃辣比不過成都人就算了,吃甜竟然也比不得

吃辣比不過成都人就算了,吃甜竟然也比不得

辣椒與花椒在兩百年前的會面、碰撞與配合,完成了川菜的最後一塊拼圖,麻、辣、鮮、香至此鑄就了川菜的金字招牌

這樣算來,糖醋的輩分要大上好幾十輪。

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由調味界的扛把子——糖與醋,所主導的甜酸味型。

吃辣比不過成都人就算了,吃甜竟然也比不得

甜酸味型屬大類,換句話說,就是幫派,門下有糖醋味與荔枝味兩員大將,屬現象級網紅,追它們的人,從四川排到法國都不止。

紅了火了日子長了,就想搞事情。糖醋味與荔枝味開始聯合其他味型搞起了融合功夫,如宮保雞丁,便是荔枝味找上了麻辣幫派中的糊辣味,創造出的糊辣荔枝味,後更名為宮保味,深受國內外吃客的喜愛。

吃辣比不過成都人就算了,吃甜竟然也比不得

宮保雞丁,圖源/成都Big榜

名聲大了,傳統味型的門攔不住這些新生代的融合力量向外生長,尤其在滋味劃分上,確觸碰到了傳統味型的邊界,於是在荔枝味型上發揚而來的宮保味、魚香味,投入了一個新門派——要啥有啥的怪味味型

經時間發酵,由酸與甜發展而來的滋味,在成都人的餐桌上創造出無數複合的鮮香,但談及川菜,麻與辣後來居上,將糖與醋打下的江山以牛油火鍋、串串、冒菜等高刺激感的味道取代。

但成都人飯桌上的糖醋排骨,食堂裡限量供應的糖醋魚,街邊攤販售賣的糖醋土豆,依然讓聽聞其名的成都人泛起清口水。

吃辣比不過成都人就算了,吃甜竟然也比不得

省委機關食堂的糖醋排骨,每日限量供應

今天我們就包上清口水,去糖醋、荔枝及它們的編外師弟魚香的桌上拜訪一番。

糖醋味

門派:甜酸味型

絕招:大甜大酸

推薦菜品:糖醋脆皮魚

推薦餐館:省假肢廠職工餐廳

糖醋味,講大酸大甜,若是說入口後的滋味層次與順序,大致為先甜、再酸、後鹹。

若按前文所屬的派別劃分,糖醋味還得再細再講究些。糖醋味並不獨屬於川菜之味,滬菜與江浙菜中也不乏糖醋風味的菜餚,其中區別,我們拿常出現在家中飯桌上的糖醋排骨舉例。

吃辣比不過成都人就算了,吃甜竟然也比不得

糖醋排骨,圖源/網絡

烹製糖醋排骨,滬菜使的是糖與白醋,再添以番茄醬,調製得紅亮誘人。而在江浙菜與川菜製法中,僅以糖與醋調味,後靠老抽提色的;但前者屬燒菜,後者以涼菜聞名。

再把川菜中的糖醋味講具體些,烹製方式多為炸溜與炸收,如此烹製出的具體菜品便是糖醋脆皮魚與糖醋排骨。

糖醋下得夠量夠味,才成就那口酸甜開胃的滋味;但比例尤為重要,老師傅大勺一勾一起一放,下料靠的是多年烹製的經驗,若自行調配糖醋味,只管按照一定配比,大致味形也能畫個七八分像。

吃辣比不過成都人就算了,吃甜竟然也比不得

歌舞團小食堂中售賣的糖醋排骨

想考廚師技藝,還得吃上一盤糖醋脆皮魚。

先在魚身改刀,下油鍋炸至刀口處翻成漂亮的弧形後撈出,再以糖、醋、醬油調製出傳統糖醋醬,澆於魚身上,抓蔥白、彩椒絲與香菜做點綴。

吃辣比不過成都人就算了,吃甜竟然也比不得

省假肢廠職工餐廳中大受歡迎的糖醋脆皮魚

出菜時,仍保持完整的外型,看似不好下手,但拿筷子輕輕一扒,就能連皮帶肉帶走一大塊。

先講口感。酥脆不止在皮質,魚鰭魚尾不需用力,就能嚼碎了入口;魚肉滑嫩,取一小塊可直接化於口中。再說口味。

大酸大甜,若是糖醋比例拿捏老道,僅一盤糖醋汁,就能下碗米飯。

荔枝味

門派:甜酸味型

絕招:多種網紅味的源味

推薦菜品:鍋巴肉片

推薦餐館:省國防科工辦二招食堂、楊烤鴨家常菜

荔枝味,算是兄弟三人中知名度最小的——在菜品命名上吃了不少虧。

談及糖醋,我們所熟知的便是糖醋排骨、糖醋里脊、糖醋魚等菜色;而魚香,也有如魚香肉絲,魚香茄餅等為人稱道的菜品。

唯獨荔枝味,不尷不尬,拿最火的幾個菜色舉例,如合川肉片、三鮮鍋巴、鍋巴海參……菜色大多未帶上荔枝的名頭,這一複合滋味並沒因菜品出圈沾上光。

吃辣比不過成都人就算了,吃甜竟然也比不得

成都人飯桌上的鍋巴肉片

荔枝味,鹹味居上後酸再甜,清淡鮮美,糖與醋在菜色中佔比不似糖醋味突出,除糖醋味外,均可與其他複合味混合及創新,與糊辣的配合便是極好的例子。

聞名在外的魚香味,也是經由荔枝味發散開來的味道,依據川菜大師任福奎的製法:糖醋,大酸大甜;糖醋再少一點,即為大荔枝味;再少一點,就是我們現在的魚香肉絲,屬於小荔枝味,輔以泡海椒或豆瓣醬,便成就了魚香味。

若想在川菜館子內嘗試純正的,不與其他風味混搭的荔枝味,鍋巴肉片是極好的選擇——一道菜即可完成視聽聞嘗的感官體驗。

吃辣比不過成都人就算了,吃甜竟然也比不得

省國防科工辦二招食堂中的鍋巴肉片,被一桌人吃到不剩殘渣,只餘湯汁

大米鍋巴炸透裝盤,還得淋上一勺熱油,以豬裡脊、玉蘭片、冬菇、萵筍等炒制的芡汁單獨裝盤,後在食客面前,將芡汁澆蓋於鍋巴上,伴隨著“滋啦”的響聲,鍋巴與肉片湯汁,完成了這場關乎食物的行為藝術。

芡汁的荔枝味調和正好,沒有嗆鼻的醋酸,也沒有過甜的調味,青筍、筍片、木耳胡蘿蔔都是脆生,肉片滑溜溜,必須裹一塊完全沒有炸糊的鍋巴一同入口,不同的脆在齒間裂開,芡汁趁虛而入,攻佔最後一道味蕾防線。

米飯跟上,碳水關卡,破了。

魚香味

門派:怪味味型

絕招:吃魚不見魚

推薦菜品:魚香肉絲

推薦餐館:暫無(求安利)

魚香味,由荔枝味派別發揚而來,依靠“吃魚香而不見魚”的絕招,在川味江湖烹出自己的一席之地。

魚香味的問世,據考證,與魚辣子(泡魚海椒)有關;但魚香味發揚開來,則得益於泡海椒與豆瓣醬的運用。

吃辣比不過成都人就算了,吃甜竟然也比不得

成都菜市中的泡紅辣椒

早年間,食不厭精,據《中國川菜史》中記載,調製魚香風味所用的魚辣子,需將鯽魚與紅辣椒一同浸泡於鹽水中製成,這意味著早年吃魚香雖仍不見魚,但魚多少起了些作用。

這一製作方式,因工序繁雜且增香不明顯,在更好的調味食材,泡海椒與豆瓣醬出現後,逐漸被摒棄。就此種製法而言,魚香味與魚再無關聯。

即使如今烹製魚香菜品的方式,因更適宜的食材出現而簡化,想調製出酸甜鹹辣適宜的魚香味,不簡單。

吃辣比不過成都人就算了,吃甜竟然也比不得

魚香肉絲

在小炒館子吃飯,魚香肉絲都是不可輕易選擇的菜——翻車率極高,十點九不穩。過酸過甜,乃至不酸不甜,皆有發生。

吃過數家館子,除兒時記憶中曾幹掉三碗飯的那盤,再難找到讓人回頭再嘗的魚香肉絲。

記憶中的魚香肉絲,肉絲細嫩,不幹不柴,盤中顏色不豐富,無木耳絲,無萵筍絲,點綴僅是均勻混合在肉絲裡的泡海椒與一搓蔥綠蔥花;但酸甜適宜,幾乎是一筷子米飯輔一夾肉絲的配置。

吃辣比不過成都人就算了,吃甜竟然也比不得

熱氣騰騰的魚香肉絲,圖源/康康

而今為增香增色,魚香肉絲的製法,更新變換。新鮮的蔬食成絲斷生,口感又添爽脆,但這令原本調料的調配比更鑽更尖更不易把控,隨之而來的,是配菜的喧賓奪主,乃至魚香肉絲這道資格老味在成都人日常餐桌上的黯然失色。

想為魚香肉絲正名?交出你的私藏。

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講完扛把子酸甜,下一味,我們吃吃再說。

來,滑到留言區

聊聊你愛吃的甜酸味型菜品

或分享你的私藏館子吧

● ● ●

編輯丨李釐攝影丨未標註圖源vancy、李釐

資料參考丨《中國川菜史》《大師的菜》《糖醋味、荔枝味、魚香味菜餚區別與聯繫》《複合味與複合味型辨析》

CONTACTS

找到小都

APP丨微信公眾號丨新浪微博丨今日頭條丨一直播

小程序(YOU點咖啡/YOU成都)丨抖音(遊成都)

合作添加微信號

YOUCHENGDUDU

· 歡迎把小都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