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大家好,我是追風少年老曹,今天來和大家聊聊有關“蜀”文化的蜀繡。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昨天路過位於成都市郫都區安靖鎮的蜀繡公園,進去看了一下,真是舊貌換新顏,以前這一片都是棚戶區,現在都改造成了生態大草坪,沿著府河還修建了綠道,不僅有籃球場體育設施,還有創意咖啡館和蜀繡文化的展館。適合週末帶著家人一起去親近自然,還可以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蜀繡大師們的匠心力作。

生態戶外區,體驗藍天白雲、風吹麥浪

沿著犀安路,過了西南交大再走不到兩公里就可以看到大片的草坪,天氣好時還有很多大爺在放風箏,從主路拐進去就是停車場,府河邊的綠道還在打造完善,還有幾個人在釣魚,詢問其中一位釣魚的帥哥得知,因為府河水流湍急,魚兒不好釣,主要是圖一樂,打發一下時間,偶爾也能釣上一些鯽魚和土鰱魚。碰巧還看到河中游泳的大哥,我試著摸了一下水溫,真冰。旁邊籃球場有許多小朋友在嬉戲玩耍,童年時光就該這樣,鍛鍊身體,親近自然,比拿著手機玩遊戲強無數倍。記得有位知名的老師曾經說過:愛玩手機的父母是帶不出愛看書的孩子的。贊同!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入門處就是停車場,停車比較方便。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天氣比較陰沉,草坪的面積還是比較大的。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草坪裡悠閒的市民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府河邊的綠道還在打造完善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水流湍急的府河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府河邊釣魚的市民和游泳的大哥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順流而下

蜀繡學院裡的繡茶坊和繡咖啡

走過草坪不遠處就可以看到幾幢別緻的建築,分別是蜀繡展覽館和蜀繡文化的一個創意園,還有一個蜀繡學院,人們在這裡不僅可以看到美麗豐富的蜀繡作品,還可以與家人朋友坐在一起,喝咖啡、品茶,好不愜意。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別具一格的蜀繡展館,不需要門票,可直接進入參觀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展館側門,大紅的配色,格外顯眼,中國風十足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繡茶坊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蜀繡學院裡的學員們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繡咖啡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蜀繡學院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旁邊的戶外休閒區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約上三五好友,坐在這裡喝一天茶,好不愜意

蜀繡展館看蜀繡,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師們的匠心力作

走進展館,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各位蜀繡大師們的匠心力作。來和大家說說蜀繡的歷史脈絡,1986年,在三星堆出土了一件青銅立人像,據說距今有4800年左右的歷史。該銅人身穿四件套組成的龍紋禮衣,專家推斷是“

鎖繡法”繡制的,可以佐證蜀繡的起源。

秦漢時,政府在成都設置“錦官”,蜀錦蜀繡漸成產業和規模,自此,成都稱為“錦城”

三國時期,蜀繡作為珍稀而昂貴的絲織品已經譽滿天下,是蜀國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和經濟支柱。蜀國丞相諸葛亮曾在軍令中強調:“決敵之資,唯仰錦耳”。蜀錦蜀繡也被用來換取車馬應作戰之需。

西晉、唐宋、明清時期,蜀繡在各種歷史文獻中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現過,老曹在這裡就不再贅述。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蜀繡恢復了生產,推陳出新,經常參加國內、國際的相關評比、展覽,成為了收藏和饋贈佳品。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部分蜀繡大師風采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蠶絲及製作工具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可愛的熊貓蜀繡

古蜀文化,“蜀”的由來

最後再來和大家說一說有關蜀的故事。《說文解字》中說:”蜀,葵中蠶也,從蟲,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蜎蜎”。意思是說蜀就像一隻在寬大的桑葉中慢慢爬行的蠶的樣子。

蜀繡公園看蜀繡,一起來看看“蜀”文化是怎麼來的

古字-蜀


古蜀國的開國之王蠶叢氏之女為黃帝之妻嫘祖,首創種桑養蠶之法,開創了中華男耕女織的農耕文明。所以,我們現如今的蜀繡和我們的蜀文化可以說是密不可分的。2006年,國務院也將蜀繡列為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的2012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也將蜀繡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至此,蜀繡的影響力在國內國際有了更大的知名度和發展空間。新時代的中國,需要有更多的年輕人,一起來參與和保護好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這些文化和產品能夠走得更遠,站的更高。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大家可以為我點贊關注和評論。我們下一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