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非律師的溫度從哪裡來?又去了什麼地方?

隨著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法律意識逐漸深入人心,律師的重要性也日漸凸顯。對於律師的討論,總離不開“名”和“利”。而律師們也會站在光環的另一邊,默默踐行著律師社會責任,潤物無聲。這也是每個律師應盡的義務,是律師的使命。

平非律師的溫度從哪裡來?又去了什麼地方?

“以法為業,以律為師”,真正的律師不僅僅是個經濟人,更是法律人。同時,律師歸於“師”之範疇,“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那麼也就承擔起了為人們解法律之惑的任務。法律不被信仰,則訟爭不止。在與當事人的溝通中,律師與當事人坦誠互信,尊重司法公正,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在執業過程中,律師堅守職業道德與職業理想,在是非之間、名利之間選擇崇尚法治,伸張正義,堅持理想與操守。律師不僅依法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這一過程中更是向當事人闡明瞭法與情、法與理的關係,將法律植根於每一個人的心中,提供一個觀照行為的尺度。“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律師的使命在這裡展現。

平非律師的溫度從哪裡來?又去了什麼地方?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公益是一種情懷。做公益與做業務不矛盾、不衝突,而是相統一、互促進,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不可偏廢。在這裡,有情感,有情懷,有溫度,溫暖著每個人。對此有制度規定,法律規定:“律師必須按照國家規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盡職盡責,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務”,這一規定更像一種期許,希望律師都能夠更多承擔社會責任。回應這種期許,律師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維護自身的社會形象和職業良知。除了法律援助,還有公益活動,是律師廣闊的舞臺。

平非律師的溫度從哪裡來?又去了什麼地方?

公益並非空話,以事業之心,踐行使命。平非律所為西安市公安局指定手語翻譯單位,擁有一支自2013年至今一直致力於殘疾人法律服務事業的殘疾人法律服務團隊,配備了專門的手語翻譯人員、心理諮詢疏導人員。講奉獻、敢擔當、高度負責,認真履職,將殘疾人服務當作一項事業來做。在服務過程中,漸漸形成了為陝西省聾人朋友提供綜合性的法律服務及援助性服務等特色,踐行法律人的社會責任。事業必有目標,將聾人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規劃,建成陝西平非聾人法律援助中心,藉助“平非法律講堂”、“平非手語微課堂”,線下線上齊發展。“事業是公益,公益是事業”,這是平非的金字招牌。

平非律師的溫度從哪裡來?又去了什麼地方?

公益是一種習慣,“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公益的情懷使律師的形象更為鮮亮,也是平非律師們積極開展法律援助精準脫貧專項活動,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範圍、提供高質量法律援助服務的不竭動力。走進洩湖鎮騫灣小學,平非律師為孩子們爭取了權利和保障;深入聾人家庭,平非律師帶來了溫暖的關懷;在抗擊疫情期間,平非律師積極助力復工復產,援助抗疫一線,彰顯社會擔當。律師的專業態度、法治社會的高度、人心的溫度在這裡得到了全面體現。

平非律師的溫度從哪裡來?又去了什麼地方?

陝西平非律師事務所的每一項公益活動都堅持黨的引領,這也是“黨建促所建,所建促發展”、“爭做優秀黨支部”的要求,把法律服務送到最基層,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法治進步貢獻法律人的智慧。作為法律人,也要長期參與各項愛心公益活動,不但要專業,還要有溫度;既要有求平辨非的公正之心,也要有心繫蒼生的濟世之懷。

平非律師的溫度從哪裡來?又去了什麼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