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的發源引發爭議,從冰川融化到發現遺址,都證明起源於斯韋人

文/夢天天

與歐洲的其他部分相比,作為具有現代海岸輪廓的地理意義上的存在,今天的瑞典是在相對較近的時間形成的,它的現代輪廓是在最近一次冰川期結束時出現的,而這次冰川期覆蓋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直至1萬年前。

首先是在南部的斯堪尼亞地區,地面開始從冰川期的冰雪覆蓋中逐漸顯露出來。

瑞典的發源引發爭議,從冰川融化到發現遺址,都證明起源於斯韋人

瑞典城市

在那裡,冰川是在大約公元前11000年時消失的。之後逐漸地向北拓展,在後來的斯德哥爾摩及其周邊地區,冰川僅是在大約公元前8000年時才消失。

接著,又用了4000年時間,瑞典其餘的大部分地區的冰川才最終消失。但在極北方諾爾蘭的部分地區,一些冰川一直存在到基督紀元開始之前。

因此,只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我們才能提及瑞典的史前史,因為在冰川期結束前不可能有任何人類的存在。

瑞典的發源引發爭議,從冰川融化到發現遺址,都證明起源於斯韋人

瑞典斯德哥爾摩戲水的熊寶寶

在冰川期結束後,第一批到達瑞典的移民主要來自丹麥。他們是穿越今天將兩國分割開來的松德海峽。

在17世紀之前的數個世紀,海峽兩岸一直是由丹麥人統治。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居住點是在瑞典的極南端,即在馬爾默附近的塞格布羅,遺址可以追溯到大約公元前10000年到公元前9000年之間。

另一個早期的居住點是在布魯斯蘭的漢斯貝卡,它能夠追溯到前7300年到前6600年之間。該遺址的存在可以由對馴鹿的捕獵予以證明。

馴鹿是北歐地區許多居民的重要食物來源,甚至遠至極北端的佩琴加也是如此。佩琴加在如今俄聯邦的極西北端。這種對作為食物的馴鹿的依賴表明,一條通過今天芬蘭北部進入瑞典的陸上通道或許是一條重要的遷徙路線,它不僅是對馴鹿、也是對移民而言的。

其他稍晚一些的居住點在桑達納和斯堪尼亞的阿格羅德被發現,現在的哥德堡市就坐落在桑達納。前一個遺址能夠追溯到公元前6600年到公元前5000年之間,後一個遺址可以更精確地追溯到公元6000年左右。


瑞典的發源引發爭議,從冰川融化到發現遺址,都證明起源於斯韋人

馴鹿

兩個地區的人民主要都以漁獵為生,使用石制、陶製、木製和骨制工具。瑞典的舊石器時代一直延續到公元前3000年初,而自新石器時代開始的定居農業和畜牧業帶來了居民生活的劇烈變化。

移民的大量湧入進一步改變了該地區人們的社會生活結構,移民潮是由各種族從東向西的遷徙推動的。這一時期最引人注目的考古遺蹟是大規模石砌墓葬的發現,其中有一些能夠在西哥得蘭地區的魯特拉看到,它在福雪平附近。

有一些學者們普遍認同這些墓葬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修建的,儘管就墓葬建造者的種族身份問題仍存在爭議。

緊接著到銅器時代,銅器時代儘管瑞典位於歐洲的北部邊緣,但它所處的地理區域在那時已完全融入到泛歐洲的貿易網絡之中。跨越北海和波羅的海的海上貿易的繁榮,使銅器在大約公元前1500年被引入瑞典,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商人們輸入銅器以換取毛皮、奴隸和珠寶。

而銅本身不僅被用於製造武器、農具和其他器具,也被用於裝飾和宗教儀式。

瑞典的發源引發爭議,從冰川融化到發現遺址,都證明起源於斯韋人

瑞典墓葬

銅製首飾成為有權勢家庭追逐的目標,它們被用來裝飾羊毛製成的衣服,那時羊毛已替代獸皮成為主要的服裝製作原料。大規模的石砌墓葬是這個時期開端時的特徵,以後逐漸被土葬取代。

後一類墓穴中放置有各種人工製品,人們設想它們將同死者一道進入另一個世界。

屍體在當時一般是被火化,骨灰被放置在甕棺中,然後被放進墓穴。一種所謂的“巖畫”,即在岩石上的雕刻,能夠在布里斯蘭的維特萊克看到。上面雕刻的形象不僅有帆船和人物,而且有各種家畜和實用器具,千姿百態,被認為表現了這一時期的特徵。

再到後來的鐵器時代,鐵器時代鐵器首先由講凱爾種族引入,他們是從南方穿越波羅的海進入瑞典的。由於鐵器的實際效用更大,所以很快就取代了銅器。

瑞典的發源引發爭議,從冰川融化到發現遺址,都證明起源於斯韋人

瑞典鐵器時代文物

到公元前500年,鐵器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它引起了瑞典社會和農業的深刻變革。因為鐵比銅更堅硬,所以它不僅被製成更耐用和更有效的武器,而且也被製成更合用的家庭用具和農具。然而,當農業生產在鐵器時代的瑞典得到改良時,此地的氣候卻變得更加嚴酷。

氣候日趨變冷不僅導致人口數量下降,並且導致貿易減少,而後者對人們的生存幾乎像農業一樣重要。儘管貿易數量有限,但對外的商業聯繫卻絕沒有切斷。考古發現證明,一些珍貴物品,像玻璃器皿和有精美裝飾的陶器等,開始在瑞典出現,而它們是從羅馬帝國輸入的。

與羅馬保持著聯繫的又一個證明是,發現了一種瑞典人使用的古北歐語言和文字,它與拉丁字母有許多共同的特徵。50多個用北歐古文字刻寫的銘文,從大約公元2世紀保存至今,證明了這兩種文字存在的相似性,它們至今仍吸引著考古學家的關注。

最初,這種古北歐文字由24個字母組成。不過,到7世紀,經過簡化改革,字母減少到16個。它一直是瑞典人的書面表達方式,直到這個國家被基督教化並與羅馬確立了直接聯繫。

這之後,拉丁語迅速取代了古北歐語,而此時書面語言的應用也變得更為廣泛,不再侷限於刻在木頭、骨頭和石頭上的紀念性銘文。至於家庭建築的風格,有3個狹長通道的長房子是這個時期的典型特徵。它一般包括幾間用於居住的屋子,邊上則是畜棚飼養牲畜。

在瑞典各地都發現了這種建築的遺址,甚至在極北端的安格曼斯蘭也有發現。

瑞典的發源引發爭議,從冰川融化到發現遺址,都證明起源於斯韋人

瑞典建築的遺址

與羅馬帝國聯繫的加強大約在公元400年時,瑞典進一步確立了與羅馬帝國更加密切和廣泛的聯繫,儘管這個時期的羅馬帝國在經濟和政治上已經走向衰落。

當時許多商品經商人之手從日爾曼各部族那裡輸入。此時日爾曼人已經開始襲擾瑞典,他們建立龐大的網絡,主要是經濟的,向南延伸到地中海沿岸。但同時也存在來自其他方向的貿易,尤其是來自東方的。瑞典領土上新興國家的發展和鞏固,主要應歸功於這種不斷增加的商業活動。

到6世紀早期,來自亞洲的宗教和其他珍貴物品也傳入瑞典,它們是沿著俄羅斯水路然後穿越波羅的海輸入的。這些人工製品中最有趣的是一個來自印度的小佛徒雕像,它目前陳列於斯德哥爾摩的北歐博物館,是瑞典早期與亞洲次大陸存在貿易聯繫的證明,珍貴而又吸引人的眼球。在羅馬帝國存在的整個歷史時期,人們就知曉北歐世界的存在。

在基督紀元開始的幾個世紀,一些羅馬作家的作品提及了它。例如,根據羅馬偉大的歷史學家塔西佗的記敘,公元1世紀時,居住在那裡的斯韋人就是一個統一的民族,甚至在那個時代就有一個國王。

但我們現在的歷史學家卻得出結論認為,斯韋人組成的聯合王國的存在實際只能是從9世紀開始才被證實。

瑞典的發源引發爭議,從冰川融化到發現遺址,都證明起源於斯韋人

羅馬帝國版圖

也許塔西在撰寫北方民族歷史時,更多關心的是用精心編排的歷史著述來影響國內進程,而不是就其他地區的歷史是否真實發表評論。即使如此,根據一位東羅馬帝國曆史學家普洛科庇烏斯寫於6世紀早期的著作,瑞典居民由13個部族組成,每個部族都有自己的王。

不過,稍後的歷史學家認為該國主要由兩個部族組成,即斯韋人和哥特人,前者分佈在科爾馬登和蒂威登大森林帶以北地區,後者分佈在以南地區和哥德蘭島上。

然則,問題卻由於另一個事實而變得更為複雜,即現代研究得出結論認為,斯韋特約德或斯韋人分佈的地方是一個很有限的地區,即今天的烏普蘭及西曼蘭的部分地區,而不是一個廣闊的地區。那時的瑞典社會是個高度等級制的社會,其首領擁有巨大的政治權力。

他們在政治大會上行使這種權力,而大會的召開有助於圍繞一箇中心議題形成他們共同的政治認同。

召開大會的主要目的最初是宗教性質的,以對神的共同祭祀為基礎,而與管理、法律和貿易相關的問題也在這裡討論並做出決定。大會還被用來發揮一種統一的作用,即將組成它的3個地區提安達蘭、阿坦達蘭和福賈德漢達蘭統一在一起,並通過塑造一種更一致的政治和經濟認同來實現。

瑞典的發源引發爭議,從冰川融化到發現遺址,都證明起源於斯韋人

瑞典斯德哥爾摩消暑的人們

在哈格豪根發現的國王墓地似乎也證實,一個斯韋人組成的聯合王國至少在斯堪的納維亞鐵器時代晚期已經是一個政治實體。那時,它的勢力範圍至少向南遠至梅拉倫湖,向北擴展到諾爾蘭南部,向東則延伸到芬蘭沿海地區。

伴隨著貿易,尤其是同東部貿易的不斷擴張,斯韋人建立的國家逐漸走向繁榮。這可以由黃金的輸入部分地予以說明,黃金可能是從他們的南部鄰居哥特人那裡掠奪來的,後者的經濟富裕程度在這個時期有明顯下降。

在西哥得蘭的斯帕羅薩發現的9世紀的盧恩文石碑能否被視為決定性地證明斯韋人在那個省具有霸權,仍存在爭議。不過,北歐旅行家沃爾夫斯坦於865年向英國國王阿爾弗雷德提供的報告表明,到那一年,布萊金厄、哥德蘭和厄蘭島,即臨波羅的海的大部分地區,都在斯韋人的統治之下。

據傳說,在第一個千禧年即將來臨之時,在國王奧洛夫·埃裡克森·舍特科農的統治下,生活在今天的烏普蘭、西曼蘭、東約特蘭、斯莫蘭和西哥得蘭諸省的斯韋人和哥特人都正式統一在一個公認的統治者之下,從而為一個統一的瑞典國家奠定了基礎。

此外,在極北方,薩米人的居住點被發現,不僅在內陸有發現,而且在波的尼亞灣西海岸的許多地點都有發現,其中格蘭德斯卡坦和霍恩斯蘭德特兩處最為著名。最近發現的鵝卵石砌成的小屋遺址為4米長、5米寬,屋中央有壁爐,這為他們在至少公元5世紀初、直至13世紀結束期間的存在,提供了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