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村的苞谷酒在當地小有名氣,慕名前往,看看是怎麼釀造的

雲南這邊的山地,最適合種植包穀(玉米),村民家多少都會種植一些,大多數到縣城及周邊賣掉,還有一部分用來餵豬或者釀酒,在東坪鎮有一個小村子——楊柳村,因為釀造的包穀酒品質好,在周邊小有名氣,於是我們驅車前往。

楊柳村位於巧家縣北部,距離縣城110公里,全程硬化路,但是彎道多坡度陡,開車需要將近4個小時,這個小村子釀造包穀酒已有多年曆史,地理位置給與了他們絕佳的釀酒環境和原料——自家種植的包穀,山上無汙染的山泉水,據村裡的老人講,相隔四五公里的鄰村也有釀酒,但是口感跟楊柳村的差別很大,就是因為水源的問題。村裡大多數農家都會釀酒,這是一門祖傳的手藝,年輕也從小耳濡目染,釀起酒來都是一把好手,這是難能可貴的。

這個村的苞谷酒在當地小有名氣,慕名前往,看看是怎麼釀造的

百度地圖導航

因為之前幾位遠方老友來滇喝了楊柳村釀造的包穀酒,覺得口感不錯,且喝完不會上頭,所以委託給他們寄些回去,今天去的主要目的就是買酒,備了一百五十斤的酒壺。順便也看一下到底是怎麼釀造包穀酒的。

這個村的苞谷酒在當地小有名氣,慕名前往,看看是怎麼釀造的

自帶酒桶

經過四個多小時的顛簸,終於到了楊柳村,村民一聽我們不是當地人,很熱心地推薦了一家在當地公認的釀酒好手家裡,很樸素的農家小院子,大叔很熱心,讓他的小兒子摘了自家的橘子,然後就開始用酒來挨個涮酒桶,農村人的樸實,真誠,正如這不起眼的包穀酒,暖心。

這個村的苞谷酒在當地小有名氣,慕名前往,看看是怎麼釀造的

自家的橘子

邊吃橘子邊跟大叔聊天,帶我們看了自家的釀酒小作坊和釀酒過程,苞谷酒的釀造方法其實很不簡單,第一步是把自家地裡的白包穀晾曬脫粒。

這個村的苞谷酒在當地小有名氣,慕名前往,看看是怎麼釀造的

自家的白苞谷

然後放到這樣一個很高的鍋裡蒸熟,再到另一個大的容器裡拌上酒麴

這個村的苞谷酒在當地小有名氣,慕名前往,看看是怎麼釀造的

蒸苞谷用的鍋臺

拌好酒麴後,裝進大桶裡發酵兩個月,桶開用保險膜密封

這個村的苞谷酒在當地小有名氣,慕名前往,看看是怎麼釀造的

發酵桶

發酵地差不多後再把苞谷轉移到蒸鍋裡旺火猛攻,進行蒸餾處理,這樣一罈好酒就出爐了,成品苞谷酒度數一般在50度左右,很適合做泡酒。

這個村的苞谷酒在當地小有名氣,慕名前往,看看是怎麼釀造的

裝成品就的大缸

所謂酒精度,就是指酒中含乙醇的百分比,通常是以20度時的體積比表示,如50度的酒表示在100毫升的酒中,含有乙醇50毫升。之前一直不知道酒精的度數是怎麼測的,今天在楊柳村見到這樣一個神器,專門用來測酒精度,原理是密度計,乙醇的密度小於水,而相應的酒精度越大,那酒的密度則越小浮力也越小。酒度計就是根據這個差異而算出乙醇含量的。

這個村的苞谷酒在當地小有名氣,慕名前往,看看是怎麼釀造的

農家酒度記

總共買了180斤苞谷酒,帶回家發給各地的朋友,在這樣一個小山村還有一群有著匠心的人守著傳統手藝,著實不易,希望他們能永遠保持這份初心,匠心釀酒,就像這苞谷酒,巷子雖深,但口碑是最好的宣傳。

這個村的苞谷酒在當地小有名氣,慕名前往,看看是怎麼釀造的

裝好的酒

這只是當前農產品現狀的一個縮影,品質雖好但是鮮為人知,同時沒有一定的標準,每家制作手法不盡相同導致口感差異,很難做品牌化運作,如果當地村能有一個企業牽頭來製作行業標準,全村標準化生產,打造公共品牌,再通過包裝營銷,這樣才能走的更好。

這個村的苞谷酒在當地小有名氣,慕名前往,看看是怎麼釀造的

裝車回家

以上個人見解,歡迎評論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