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歷史名人|明朝西充人黃輝:一代帝師,“東坡第二人”

四川歷史名人讀者推薦16

四川歷史名人|明朝西充人黃輝:一代帝師,“東坡第二人”

黃輝

四川歷史名人|明朝西充人黃輝:一代帝師,“東坡第二人”

黃輝(15551612),字平倩、昭素,號慎軒,又號怡春居士、鐵庵居士、無知居士、蓮花中人、雲水道人。南充人,明朝詩人、書法家,明光宗朱常洛老師。萬曆17年(1589)考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後為編修。與公安派袁宗道等人結成蒲桃社,飲酒談禪。後去職歸鄉閒居。萬曆39年(1611)復官,升任少詹事兼侍讀學士,次年病卒。被追贈為禮部右侍郎。

四川歷史名人|明朝西充人黃輝:一代帝師,“東坡第二人”

黃輝畫像

四川眉山人蘇東坡舉世聞名。在明朝的四川,有一個被稱為“東坡第二人”的名人,卻不為人知。四川省江夏文化研究會會長黃龍,鄭重推薦他和研究會專家、學者最為推崇的四川歷史名人、今南充市西充縣扶君鄉黃家溝村人、明朝明光宗朱常洛的老師、侍讀學士黃輝。

黃龍說,在《明史·列傳·文苑四》《明清檔案》《四川通志》與清嘉慶《南充縣誌》、湖南寧鄉縣花明樓鎮泉塘坪《黃氏族譜》、臺灣《黃氏族譜》等史籍和族譜中,都有關於黃輝的記載。南充文廟中有黃輝畫像和簡介,南充城區北湖公園東門,有南充籍明朝四大文化名人塑像,黃輝位列其中。2016年1月,建在黃家溝村的黃輝書法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黃輝的詩和書法很有名氣。他的詩歌清新自持,為文古勁,是公安派的重要作家,與公安派的主將陶望齡齊名。他的書法,為明朝“四大家”(邢侗、黃輝、米萬鍾、董其昌)之一,與董其昌齊名。時人稱譽他“詩書雙絕”,今人詩讚:“從今詩苑書壇史,記下東坡第二人。”

南充文廟鄉宦祠,供奉黃輝

四川歷史名人|明朝西充人黃輝:一代帝師,“東坡第二人”

南充城區北湖公園東門,南充籍明朝四大文化名人塑像中的黃輝塑像。 黃勇攝

步入位於南充市區桑園路與紅光路交匯處的南充文廟,走進清雅肅穆的鄉宦祠。

與其他地方文廟鄉宦祠供奉牌位不同的是,這裡供奉的鄉宦們,是文字簡介或簡介加畫像。鄉宦祠供奉的是本地出身並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官員。

南充自古名人眾多,在鄉宦祠供奉的名人中,有的只有文字簡介,有的則是簡介加畫像。

黃輝屬於後者:“黃輝,字平倩,明時南充縣人。萬曆進士,選入中秘。為光宗講讀東宮。長齋修淨業,文名動天下。尤精翰墨,‘詩書雙絕’,海內多寶之。”

從畫像來看,黃輝有著一張國字臉,高鼻、濃眉、大眼,厚實的下巴,給人以堅毅與穩重之感。

當然,畫像為今人所作,或許與真人差異很大,但透過文獻的記載,還是有幾分神似。

嘉靖34年(1555),黃輝出生在黃家溝的黃家老宅。如今的黃家溝村,仍保留有黃家老宅,當地黃氏族人稱之為黃家祖祠。

在扶君鄉的鄉道上,有一條岔路通往黃家溝。這條僅容一輛汽車通行的水泥路,在山間蜿蜒迂折,形勢險要處,一側數米高頂懸巨大岩石,一側崖下是民居。

下得坡來,進入一片平壩。黃家祖祠,背後靠山,地勢比附近民居高出一階。祖祠青瓦覆頂,木結構,除正堂外,兩側為上下兩層。正堂外兩根粗大的圓木支柱,朱漆剝落,依稀可見昔日神采。

黃輝第16代後裔黃格銘,站在祖祠前,指著面前的碎石壩子和遠處的菜地說,祖祠保存最為完整時,房屋一直延伸到100米外的菜地,擁有多個天井和廂房。

與黃格銘的話為佐證的是,清嘉慶《南充縣誌·輿地志·古蹟》中記載黃家祖祠時說:“庭堂甚宏大……堂上木扁書‘父子承恩’四字及黃子元、黃輝、黃韑職名,黃氏家譜藏於此宅。”

生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足以證明黃輝的家庭背景是相當不錯的。

事實的確如此,黃輝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

進入翰林院,出任太子老師

黃輝的先祖在明朝初年從外地遷來。從黃輝的曾祖父黃銑澤開始,黃家耕讀傳家初見成效,黃銑澤考取了秀才。

真正讓黃家發達起來的,是黃輝的父親黃子元。嘉靖19年(1540),黃子元參加四川鄉試,考取了解元(舉人第一名)。

儘管黃子元沒有繼續向考進士進軍,但他已經獲得了做官的資格。此後,黃子元當過知縣、同知(副知府)、知府、御史、按察使司等。

因黃子元為官清廉穩練,嚴於律己,仁慈愛人,寬厚惠民,隆慶帝朱載垕敕授他為王府長史、翰林院諭德,黃子元由此進入翰林院。

翰林院諭德的職責,是專門負責對太子進行道德教諭。黃子元的學生,是太子朱翊鈞,也就是後來的萬曆帝。

黃輝是黃子元的次子。7歲時,黃輝進入順慶府金泉書院讀書,拜任瀚為師。

任瀚也是西充人,嘉靖8年(1529)考中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講,是“嘉靖八才子”、“西蜀四大家”(楊慎、任瀚、趙貞吉、熊過)之一。

隆慶3年(1569),15歲的黃輝到北京進入太學。萬曆元年(1573),19歲的黃輝回四川參加鄉試,一舉奪得解元。

但黃輝沒有進一步去參加會試。萬曆4年(1577)八月,黃輝的母親範氏去世。按古制,黃輝為母親居喪守孝3年。

直到萬曆17年(1589),35歲的黃輝進京參加會試。經殿試後,黃輝位列二甲二十四名,次年被選為庶吉士,3年後出任翰林院編修。

這一年與黃輝一同考中進士的,還有後來大名鼎鼎的董其昌、陶望齡、焦竑、高攀龍等人。

萬曆22年(1594),40歲的黃輝痛失夫人,此後“終不再娶”。

不久,黃輝升任右中允,擔任東宮日講官,給太子朱常洛講課。

看破世事,辭職請假回老家

四川歷史名人|明朝西充人黃輝:一代帝師,“東坡第二人”

黃輝行草書法作品《碧雲天》。

萬曆帝一直不喜歡太子朱常洛,專寵鄭貴妃,而王皇后體弱多病。

朝中正直大臣私下認為,王皇后死後,鄭貴妃就會升任皇后,鄭貴妃的兒子也會替代朱常洛為太子。

黃輝作為朱常洛的老師,對此感觸更深。萬曆28年(1600),黃輝與時任給事中的老鄉王德完合計,由黃輝起草奏章,王德完呈進,“欲主上篤厚中宮。”希望萬曆帝對朱常洛好一些。

結果,萬曆帝看到奏章後,“震怒,立下詔獄拷訊。”王德完被痛打100大板,差點遭打死,又被革職還鄉。

黃輝冒著風險奮力救王德完。有好心人勸他不要這樣做,黃輝義正辭嚴地說:“吾陷人於禍,可坐視乎?”

由於黃輝身份特殊,是太子的老師,萬曆帝沒有過多追究他的責任。但他已經看破世事,心灰意冷。

萬曆30年(1602),48歲的黃輝以“吾父春秋高,吾當歸養”為由,辭去職務,請了長假,遊歷澠池、嵩山、登封、當陽後,經三峽回到老家。

萬曆39年(1611),黃輝被起用為右春坊右庶子、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沒想到,第二年七月,黃輝就病逝了。天啟元年(1621),黃輝被追贈為禮部右侍郎。

對於黃輝去世的時間,如今有不同的看法。另一種說法是,黃輝自辭職回鄉後,一直閒居山野。

萬曆48年(1620)初秋,萬曆帝駕崩,39歲的朱常洛繼位,是為明光宗,改年號為泰昌。朱常洛起用一批被萬曆帝打壓的忠良大臣,黃輝被任命為少詹事兼侍讀學士。

為表彰黃子元、黃輝父子兩代帝師,朱常洛叫人制作了“父子承恩”匾和“無死牌”(俗稱免死牌),送往黃輝老家。沒想到的是,剛當上皇帝29天的朱常洛,暴病駕崩了。

正在老家的黃輝,悲喜交加中病倒了。第二年,黃輝去世。清嘉慶《四川通志》載:“朝廷方欲大用,輝先期卒。”

西充中學原歷史教師李德先,退休後致力於研究黃輝。他認為,關於黃輝的去世年份,仍需要進一步考證確定。

詩書雙絕,公安派重要成員

四川歷史名人|明朝西充人黃輝:一代帝師,“東坡第二人”

黃輝《行書五律詩軸》紙本行書,四川省博物館藏。

黃輝為人心口爽快,耿介仗義,加上才華橫溢,與公安派的代表人物們志趣相投,交往密切。

黃輝在翰林院任編修時,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陶望齡、江盈科等人,在北京西郊的崇國寺組織蒲桃社,飲酒談禪,交流文學,成為公安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黃輝精通儒釋道,刻意學習古文,推崇“文主秦漢,詩規盛唐”的主張,以韓愈、歐陽修的文體為範本,“推崇樂天、東坡詩文”,使得當時翰林院的文風大為改變。

黃輝的傳世詩作有40多首。他的詩,“清新輕俊,自舒性靈,狀景抒情,真切動人”,與公安派主將陶望齡齊名。如《白沙驛》:“山驛冷荒荒,昏煙帶葉黃。窗交蛛網月,垣隙虎蹄霜。攜手同人盡,回身獨夜長。佳期惟有夢,夢去轉蒼茫。”

黃輝的文學作品除《鐵庵集》《平倩逸稿》《怡春堂集》《慎軒文集》等傳世外,清康熙《西充縣誌》和嘉慶《南充縣誌》,收錄了他的疏、策、記、序、詩、賦及雜著50多篇(首)。

黃輝更是著名的書法大家,有不少作品傳世,件件堪稱精品。他的書法,以行、草見長,特點是“佈局疏朗,行氣脫落,韻致瀟灑,墨法圓潤”。

清朝書法理論大家倪蘇門評價說,明朝書法以邢侗、黃輝、米萬鍾、董其昌為四大家,與初唐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宋朝的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相提並論。世人稱其書法成就“可比蘇東坡”。

黃輝很珍惜筆墨,平時不肯多寫字。很多人仰慕他的字,經常通過各種門道向黃輝求字,有的很多年都沒得到黃輝的一個字。有人說,黃輝生前,一個扇面的書法就能值“數金”。

黃輝告假回鄉後,去拜訪恩師任瀚。誰知8年前,任瀚就去世了。黃輝為任瀚墳塋培修墓基,在憑弔任瀚在山中面壁讀書的石屋時,在洞口上方題寫了“飛仙洞”3個大字。如今,這3個字仍依稀可辨。

南充城區北湖公園東門的南充籍明朝四大文化名人塑像背後的書法牆,有黃輝書法展示,體現出黃輝書法“行氣脫落,墨法圓潤”的特點。

在黃輝任職的翰林院同事中,大家公認的是,詩文要數陶望齡,書畫則是董其昌。而集詩文、書法二者之大成者,是黃輝。時人稱譽黃輝是“詩書雙絕”,風頭蓋過陶望齡、董其昌。

發掘黃輝,各界人士在行動

四川歷史名人|明朝西充人黃輝:一代帝師,“東坡第二人”

黃輝書法作品《遊盤龍巖舊作》。

在明末清初的戰亂中,黃輝後人為避禍而遠走他鄉,甚至隱姓埋名。黃輝的名氣也逐漸被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少有被人知曉。

近年來,黃輝逐漸受到西充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重視,作為名人被髮掘出來。

黃格銘說:“黃輝是我們的祖先,是名副其實的四川歷史名人。傳播他的英名,我們責無旁貸。”

2016年1月,建在黃家溝村的黃輝書法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該館由閒置教室改造而成,展館面積約200平方米,展出當代書法家模仿的黃輝書法作品30多件,黃輝詩詞作品30多首。

2016年7月22日,微電影《探秘帝師黃輝故里》劇本研討會在南充舉行。南充、成都文藝界、史學界專家學者和黃輝後裔,圍繞黃輝的藝術成就展開了研討。2016年底,微電影《探秘帝師黃輝故里》上網後,引發了網友熱烈關注。

2017年3月20日,西充縣委副書記李啟軍帶領旅遊、文廣新、規劃、住建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在黃輝故里黃家溝實地考察、現場辦公。

3月28-29日,西充召開籌建“黃輝故里”工程專題研討會。四川省江夏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黃向東以及相關專家、學者參會,提出打造黃輝詩書博覽園及黃輝公園、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等建設性意見。

黃輝也引起學術界的關注。西華師範大學教授金生揚研究黃輝多年,準備出版關於黃輝的學術研究專著。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黃勇 繪圖羅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