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達姆政權與動盪不安的伊拉克

其實在歷史上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就是七十產權這一說,蘇聯從1922年到1991年解體沒有撐過七十年。而後來利比亞和伊拉克的卡扎菲,薩達姆也都是死在了六十九歲這個年紀,沒度過這一劫。關於卡扎菲,薩達姆等人都是存在爭議的,他們到底對本民族國家是功勞更多還是危害更大都還眾說紛紜,尤其是薩達姆,似乎在人們的意識裡,推到薩達姆完全是一件錯誤的事,只是美國霸權主義的再一次體現罷了。

薩達姆的出生破局波折,在其父親生死不明後,其正懷孕的母親也遭到了很大的打擊,最終認為懷孕已六個月 的胎兒可能也死了,準備將其流產,最後在一名猶太人醫生的檢查並勸說下,才保住了胎兒,由此也才有了後來的薩達姆。不過薩達姆出生後,生活並不幸,繼父的虐待,母親的抑鬱症,再加之在舅舅家耳濡目染所接受的民族主義情緒都對後來的薩達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造成了其偏激和不擇手段的性格。

薩達姆政權與動盪不安的伊拉克

薩達姆成長的年代正值伊拉克的君主統治時期,即現在仍統治約旦的穆罕穆德的哈希姆家族。不過薩達姆二十一歲的時候,伊拉克發生了歷史劇變,1958年,受到反西方和反君主制影響,伊拉克發生政變,爾後伊拉克軍官成立伊拉克共和國,不過正如一句古話說的,流人血的也必將流血,政變僅僅五年後,發動政變並處死國王的卡塞姆便眾叛親離,1963年,伊拉克再次爆發軍事政變,卡塞姆政權被推翻,其人被處死,此時還在臺灣接受軍事培訓的薩達姆在聞知軍事政變後,也旋即回國,而此時的薩達姆或許也清楚地意識到了在這個動盪不安的國家,唯有強權才能維持這個國家,也才能保護自己。五年後,1968年,薩達姆作為復興黨的主要人物親自參與了又一場軍事政變,並在後來的時間裡作為伊拉克政治的主要人物,不過權力這種東西如果唾手可得的時候便會讓人產生新的想法,見證了腥風血雨並嚐到了政變的甜頭的薩達姆決定自己親自主導一場政變,向曾經自己的盟友下手,1979年,薩達姆發動政變,給剛剛穩定下來的伊拉克政局又掀起了漣漪,在成為獨裁者後,為了防止第二個自己的出現,薩達姆決定進行徹底的清洗,用暴力來換穩定,在清洗了所有潛在的政治對手後,薩達姆集大權於一身,開啟了伊拉克二十年之久的薩達姆時代。

薩達姆政權與動盪不安的伊拉克

不過從後來薩達姆的行為來看,薩達姆的執政卻是失敗的,不但沒有處理掉本國存在的宗教遜尼派什葉派,民族伊拉克人庫爾德人矛盾,同時又與伊朗交惡,上臺第二年,薩達姆挑起戰事,二十世紀後半葉最大規模的兩伊戰爭爆發,1988年,兩伊戰爭結束,伊拉克沒有得到絲毫好處,而經濟反而受到了毀滅性打擊,再加之其民族政策的失算,本國庫爾德人持續不滿,集權的統治也是讓百姓頗為反感,而一場兩伊戰爭更是讓其威信掃地,為此薩達姆為轉移國內矛盾以及填本國窟窿,決定繼續窮兵黷武,1990年,為了掠取科威特石油資源,薩達姆對外宣佈“科威特為伊拉克的一個省”,入侵科威特,此事最終被聯合國聯合譴責,後通過第660號決議,組成三十二國聯軍武裝干涉,最終在1991 年逼退薩達姆。薩達姆至此可以說是名譽掃地,然而這並不能妨礙其在2002年的總統選舉中以百分之百的得票率當選,在總統位置上做了二十三年的薩達姆對伊拉克的貢獻乏善可陳,伊拉克擁有得天獨厚的石油資源,然而至此伊拉克的經濟依舊一片凋敝,並且薩達姆整個家族的勢力盤根錯節,國家烏煙瘴氣,在這種情況下,阿拉伯國家中首先是伊拉克的鄰居阿聯酋率先發出了反對的聲音,再加之伊拉克早已與伊朗,科威特以及整個西方國家交惡,由此後來布什政府越過聯合國發動的非正義的武裝入侵伊拉克反而倒具有了一些正義的成分,然而美國入侵伊拉克也並非出於好心,推到薩達姆政權駐軍到奧巴馬時期決定撤軍的這八年時間裡,伊拉克陷入缺少集權統治下極度的動盪和不安中,美軍撤軍三年後,2014年,伊斯蘭國入侵伊拉克又再一次造成了伊拉克的陣痛,伊拉克目前的穩定和和平仍其一件遙不可及的事,去年十月持續兩個月之久爆發的大規模示威遊行又相繼造成了五百人的死亡,可以說未來的很長一段時期裡這裡仍然會是一個隨時會爆發戰爭的焦點地區。

薩達姆政權與動盪不安的伊拉克

伊拉克的悲劇其實並不是從薩達姆倒臺,也不是從薩達姆上臺或是那個猶太人醫生的善意之舉才開始的,而是從五八年推翻君主立憲政體是就註定了,這同阿富汗的情形一樣,對於這些發展較落後的國家,總有一些抱著天真理想的人以一種盲目的目的推翻已有的一切,但事成以後,卻發現還是隻能按照原有的路線走,只是在幾經折騰後,受挫的還是這個國家和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