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完全可以葬入八寶山,為何骨灰撒在大寨?看看遺言就知道了

郭沫若完全可以葬入八寶山,為何骨灰撒在大寨?看看遺言就知道了

大文豪郭沫若身上的爭議很大,可這不能掩蓋他身上的才能。郭沫若是近代中國罕見的通才,他集科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詩人、作家、劇作家、評論家等冠於一身。新中國成立後,郭沫若擔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同時兼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這足以說明官方對他的認可。

以郭沫若的資歷,他去世後完全可以葬入我國等級最高的公墓,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可我們發現郭沫若遺言火化後骨灰撒到了大寨虎頭山梯田裡,這是為何?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病逝,終年86歲。

郭沫若完全可以葬入八寶山,為何骨灰撒在大寨?看看遺言就知道了

臨終時,郭沫若向夫人於立群和孩子們囑咐:“我死後,你們不要保留骨灰,把骨灰撒到大寨,肥田。”郭沫若口中的大寨就是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公社的一個大隊,這裡原本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小山村。當國家做出農業合作化的決策後,大寨社員們奮發有為,他們以艱苦奮鬥的精神創造了無數奇蹟,“農業學大寨”成為家喻戶曉的一個口號。

中國人講究葉落歸根,郭沫若的老家在四川樂山人。長大後,郭沫若很少回家,為何去世後還要把骨灰撒在山西大寨呢?一句話,“郭沫若對大寨有深厚的感情。”1965年冬,郭沫若率隊前往山西運城參觀“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郭沫若完全可以葬入八寶山,為何骨灰撒在大寨?看看遺言就知道了

12月初代表隊在返程時,專門在太原參觀了展覽館。郭沫若被大寨精神所震撼,在題寫展覽館館名後,他寫了一首七律,“大寨人人是愚公,神州爭效此雄風。百年基業防澇旱,千米山頭待柏松。勤奮力將全國學,虛心贏得普天同。為防自滿尋差距,絕不因循步自封。”這算是郭沫若和大寨的初次邂逅,儘管他沒有真的到大寨。

郭沫若完全可以葬入八寶山,為何骨灰撒在大寨?看看遺言就知道了

原本太原參觀後就回北京,郭沫若被大寨的事蹟所吸引,決定去大寨參觀。這是郭沫若首次來到大寨,在深入瞭解大寨奇蹟出現的背後原因時,他更加佩服大寨社員們。在“三年困難時期”,大寨社員們做到了“三不要”(不要救濟糧、不要救濟款、不要救濟物)和“三不減”(不減向國家的銷售糧、不減集體的公積糧、不減社員的分配糧)。

郭沫若完全可以葬入八寶山,為何骨灰撒在大寨?看看遺言就知道了

郭沫若由衷地佩服大寨社員,離別之際,郭沫若寫了一篇《頌大寨》,後發表在1966年元旦當天的《光明日報上》。《頌大寨》的全文是,“全國學大寨,大寨學全國。人是千里人,樂以天下樂。狼窩變良田,凶歲奪大熟。紅旗毛澤東,紅遍天一角。”

回到北京後,郭沫若對大寨一直念念不忘,他經常對身邊工作人員說:“以後有空一定再去大寨看看。”於是,郭沫若就有了死後把骨灰撒在大寨的想法。

參考資料:《郭沫若與大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