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一群偷儿收复了宁波城

晚清是中国最屈辱的时代。在这段历史中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这些英雄中不光有文臣武将,侠杰乡绅,还有许许多多贩夫走卒、平民草根……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有一段小插曲却让人啼笑皆非!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八月,英军攻陷宁波。清廷委任奕经为大将军,命其收复失地抗击英军。

奕经畏敌如虎,驻兵杭州不敢前进。前锋屯兵绍兴,鄞县令舒真也在军中。有一天军士抓来一个间谍。审问得知,这个间谍乃是当地有名的小偷名叫徐保。

这个徐保自小就以偷盗为生,后来慢慢就纠集起了一个团伙,约有六十多人。团伙作案,分工明确,当地人深受其害。当时正多事之秋,官府对于这些偷盗小案应顾不暇,大多是睁只眠闭只眼。徐保等同伙也只是为了生存,对于穷人倒也称得上“盗亦有道”!

到中英开战,英军为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便大肆收买这些地痞流氓,小偷无赖之类的为其打探情报。这徐保及其同伙便也加入到其中。

舒某知道了这些情况以后,便命兵士给徐保松了绑,并好言劝说:你是中国人,怎么帮洋鬼子做事来害咱们自己的同胞呢?不就是钱吗?你反正是偷,你告诉你的同伙,要是能把洋鬼子的脑袋给偷过来,我去告诉将军,保证会有重赏!

徐保本来心性就不坏,不为生计谁愿做汉奸呢?当下就很痛快的答应了。第二天就拿着一颗洋鬼子的脑袋来报功。舒某领着他来见奕经领赏。

奕经可高兴坏了——正苦于没有战绩呢,这不就送来了。当下重赏了徐保。并告诉他只要是洋鬼子的脑袋,不管多少按颗论赏。黑人脑袋多少钱,白人脑袋翻一倍(当时英军中有很多黑人士兵),要是生擒的又翻几倍……——这个奕经不敢打仗,搞起收购洋人脑袋的“生意”来了!

还别说,效果还真有。徐保这一伙人有六十多人呢,专门干起了偷洋鬼子脑袋的勾当来了。一时间,把英军闹得个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英军夜巡街巷,一般两人一组。两个人边说笑走着,突然后面的人就没有声音了。前面的人一回头,只见后面的人脑袋已经没有了,尸身扑倒。前面这位目瞪口呆之时,只觉脖子一凉,脑袋也已搬了家。

有些英军甚至是大白天在街上就被收了脑袋——走在街上想问个路什么的,一近前,突然一柄锋利的尖刀就刺过来了,然后割下脑袋,瞬间消失!这些偷儿的身手可真不是盖的。

还有些英军是在城头巡城时被收割的。英军日夜在城头巡城。徐保这伙人便守在城墙底下,听到城头上有人经过便做出怪声。引得英卒到城墙边低头向下探视,这时,这伙偷儿便甩出长绳,绳头套了个环,环子准确无误的套住了英卒,然后往下一拽便把英卒拽下了城头,然后堵口缚住。

刚开始,其他的英卒还以为是不小心掉下去了,有人过来准备帮掉下去的人,伸头往下一看,又是一个绳套飞来,这位也下去了。

还有些英卒看见这些偷儿割了自己人的脑袋便去追,,哪知追了几条街人不见了,一回头,脖子一疼,脑袋也掉了!

这些偷儿来去如风,人数又多,配合默契,而且智计百出。搞得这些英军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随着献人头的越来越多,奕经又发出赏格:说要是能偷到当官的洋鬼子脑袋,一个顶一百个;要能抓住一个活的当官的,赏万金,官三品!

此赏一下,众偷雀跃。但是很快就发现,这些当官的头不好偷。因为当官的一般晚上不出来,白天出来的时候前呼后拥兵丁环伺,没机会动手。想到他住所去吧,不但住所防卫森严,而且经常变换住处。费尽心力搞到一个当官的,还不如搞百十个当兵的来的快,所以不久之后大家伙仍然是紧盯着当兵的下手。

英军在宁波城中,每天都有“丢脑袋”的事情发生,经常是几十个几十个的,多的时候一天有一百多,无奈之下英军只好退出宁波城跑到军舰上去了。

这里奕经将偷儿们献来的脑袋上报成自己的战绩,尔后又报上了收复宁波的捷报。时人徐时栋著有《偷头记》一篇详叙其事。而且当时苏浙口口相传,大家津津乐道,无不夸这伙神偷竟能抵几万大军,更有善于奉承者称这是奕大人的妙计。——呵呵,几万大军坐领几十名偷儿之功,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奕经此举显然是投机取巧,坐享其成。但徐保这伙偷儿也因此一洗汉奸小偷之污名,成为了上下人等津津乐道的侠士;只是杯水车薪终不能挽战败之大势!——但,如果当时全中国人都如徐保这伙偷儿一样做法,是不是历史会改写呢?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奕经之流已经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徐保等众的光辉却会与日月同在!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一群偷儿收复了宁波城

文中资料来源: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三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