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重晚晴”,一吟三嘆詩意何在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晚晴》作者:李商隱(唐朝)

《晚晴》李商隱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生動的描寫了夏季的雨後,夜晚清新又明淨的景象,詩人此時心情正好,又有感受,欣然寫下《晚晴》,來表達李商隱的樂觀的情緒和心態。

“人間重晚晴”,一吟三嘆詩意何在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李商隱開頭句是說自己深居簡出,過著清閒的生活。此時正好是夏季,又是在雨後的傍晚,詩人正有到春去夏到的感受,並且在高的樓閣遠望俯視著夾城(指城門外的曲城)。

“人間重晚晴”,一吟三嘆詩意何在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讀詩的開頭兩句正是遠見晚晴的支點,又可以自然引出晚晴的季節特點是在夏季。李商隱是從時間、地點、季節、氣候等方面把詩意展現出來。初夏、雨後、夾城等融在自己的詩中的晚晴。上天也會憐惜那幽僻處的小草,來了一場及時雨,別讓小草枯乾。而雨後夕陽日落的美景,也喻意出人生在世,要珍惜著傍晚時的晴天。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真是可以一吟三嘆,不同的人,不同的經歷,不同的心態,可以感悟出不同的認知。李商隱的才情在這兩句詩中,展現的恰到好處,歷來為後人讚歎。


“人間重晚晴”,一吟三嘆詩意何在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李商隱所在之處的閣樓更在高處,而且能夠望遠,更重要的是,可以見到落日餘輝映在小窗上微微而見顯得柔和。此時詩人的心態和心情在遠又在近,詩見遠方也在心裡。

“人間重晚晴”,一吟三嘆詩意何在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詩人心中的越鳥(南方的鳥)在雨後晚晴時,巢也不見溼,越鳥迴歸心切又高興快樂,所以在似輕巧快速的飛回巢。

“人間重晚晴”,一吟三嘆詩意何在

江南夏天正是多季節,而嶺南更如此。

夏季久雨之後剛剛轉為晴天,又正好是在傍晚雲散落日僅見餘輝時,常人都覺得心情大好,而李商隱為詩人,又是有不同的經歷的為官參政者。

李商隱寫這首詩,不僅是在寫晚晴景象,也不是平常悠閒的觀景。而是喻意自己雖然在如幽暗處,如不被人注意的小草一樣,從虛處用筆見心意,暗中寓意見晚晴,寫出了李商隱的自己的心情。

“人間重晚晴”,一吟三嘆詩意何在

他對晚晴是另有用心的感受,李商隱自己有著類似的經歷。

他在為目前的欣喜又想到了過去仕途坎坷的經歷讓他有些傷感。也有正是由於過去的坎坷,而感到對當下的自己感到有些心安。這有“人間重晚晴”,的人生態度。晚晴雖然美麗,但是又短暫,但是李商隱沒有說“短”而是說“重”。這體現他的積極而樂觀的人生態度。

“人間重晚晴”,一吟三嘆詩意何在

《晚晴》詩的後四句,更見李商隱積極入世情懷和心態,他仍然想去做點自己能夠做的事。

李商隱面對雨後夕陽的晚晴美景,他的才華和心志均在,他的一生雖然有點蹉跎歲月了,但是如果“巢已幹”(喻意朝庭如再用他),那麼他會“歸飛體更輕”的去施展他的才幹。

沙沙小觀園,與讀者是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