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的由來傳說

中嶽嵩山有兩條支脈,東邊叫太室山,西邊叫少室山,這兩座山就像一雙孿生姐妹,亭亭玉立在中原。

少林寺的由來傳說

傳說;在北魏孝文帝時的某年六月六日,有三個人分別從南、北、西三條道路上山,觀看少室奇景。從南山道上登山的那個人,身高五尺,年過六旬,陰陽先生打扮,手提一個赭石色布袋,內裝一面銀盤羅鏡。他一面走著路,一面“甲子丁卯”地念叨著。從北道登山的那個人,身高七尺,面如重棗,揮身上下,和尚打扮,腰挎一把帶鞘的戒力,脖頸上掛著一串念珠。他一邊走路,一邊念著“阿彌陀佛”。從西山道登山的那個人,是財主打扮,拿著一把斑竹骨大散展紙扇。他長著四方臉,大嘴巴,山羊鬍子,一邊走路,一邊口唸“招財進寶”。

少林寺的由來傳說

三個人分別走到連天峰的時候,氣候突然變化,隨著山谷刮來的穿梭風,霧流像縱橫奔馳的野馬,越滾越近。他們各自望著山谷中的雲海霧浪,背向峰頂,倒退著,慢慢往連天峰登去。登著登著,上雲下霧合在一起,像走進雲端。那時候連天峰頂有個鼓形黛石,長寬一丈有餘,由於雲霧籠罩,三個人誰也沒有看見誰,分別退著到了峰頂,就在彭形石上相背而坐。坐下不長時間,聽到雲端有人說話,他們抬頭往上看時,只見天空彩雲上邊,隱隱約約呈現出一座古剎,雄偉壯麗,頗為可觀。紅牆黃瓦,朱柱雕樑,五脊六獸,鐵馬丁當,蒼松翠柏掩映山門,門外一對石雕獅子,眈眈護衛,門上還掛著一塊匾額,上書三個大金字——竹林寺。一個小和尚扶著掃帚,正向老僧問話:“師傅,竹林寺昇天了,天下還有佛寺嗎?”老僧顫著鬍鬚笑著說:“有,有!天上竹林,天下少林嘛。”

“天下還有個少林寺!在哪兒?”

老和尚伸出右手,往雲下一指,說:“就在少室山北麓密林叢中。你看,寺北有凌空高踞的五乳峰,寺南有峻峭的九鼎蓮花山,山崖下自西向東還排列著旗、鼓、劍、印、鍾五座山巒,珠簾泉水從崖上瀉下,繞寺東流。”

“啊,那少林寺南面山上,六月天氣,怎麼還有一片白雪呢?”

“那是少林奇景,餘雨少室映晴雪。”

天上說的話,鼓石上坐的三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他們隨常老僧指的方向,往連天峰下遠眺。只見少室山北施的雲海裡,果然忽隱忽現地有一座殿宇層層的寶剎,每個殿字門上,各懸有一塊金字大匾。從山門往後看,是少林寺、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方丈室、達摩亭、千佛殿,字字斗大,招人眼目。寺內寺外,松柏遮天,竹梅相映,三個人都看得人了迷,不禁同時脫口而出:“阿彌陀佛”,“甲子、丁卯”,“招財進寶”。三句話音剛剛落地,要時雲消霧散,再看少室山北施,但見一片蒼山叢林,哪有什麼寺院寶剎,驚得三個人目瞪口呆好一會兒,才恍然大悟,各從原道下山而去。

少林寺的由來傳說

下山途中,三個人對天上的談話,心有領會,但各不相同。天上竹林,這個竹林寺昇天的故事,他們都知道得清清楚楚。而天下少林,今天才從神仙口中得知,並且也隱隱約約看到了少林寺幻影。他們揣摸著:現出少林寺的那塊地方,定是一方“寶地”。陰陽先生想把寶地弄到手裡,將祖先墳基遷移於此,以後家中定出貴子貴孫;財主想把寶地拿到手中,在那裡建設宅院,以後定會財會亨通,日進斗金;和尚也想得到這塊寶地,在那裡建個佛寺,以後能使幻影變真。三個下了山,天已昏黑,各自找了個地方住下,都打算明天去佔寶地。

和尚睡到畢夜,再也合不上眼睛,就往少室山北麓而去。忽然間,映著星光,他看見寶地上並膀長著兩株翠柏,“就定在這裡!”於是他脫下一隻鞋子,在兩株翠柏中間挖個坑,將鞋子埋在坑裡,走了。

陰陽先生等到雞叫,便起床來到少室山北施。忽然間,他看到兩棟翠柏在“寶地”上挺拔生長,便認定那裡便是“寶心”,折了一根木棍,深深地插在兩株翠柏中間,走了。

太陽昇出山頭,財主梳洗已畢,往少室山北麓走來。忽然間,他看見兩株翠柏茂盛異常,便認定那裡是寶地心臟;又見兩樹中間豎著一根棍兒,就把自己的員外帽摘下來,掛在棍頭上,走了。 三天以後,三個人各自帶著一幫人,來到少室山北麓,在雙株翠柏處破土動工。三個人一見面就吵起來,爭論不休,在無法了結的時候,正好魏孝文帝來遊中嶽。隨從稟報,說有三人在山麓吵架,孝文帝即傳來三人問訊根由,三個人都說自己佔下了這方“寶地”。孝文帝問他們有什麼憑據?財主說他的憑據是“帽”,陰陽先生說他的憑據是“棍”,和尚說他的憑據是“鞋”。孝文帝聽後,說了幾句話:“帽在棍上戴,理當棍插早;棍在鞋中豎,還歸鞋先埋。”陰陽先生與財主聽罷御旨,無言爭辯,掃興而去。

少林寺的由來傳說

孝文帝發現和尚相貌非凡,問起根由,才知這個和尚原來是到東土傳經的印度高僧佛陀,已在中國遊方三年了。談吐之間,孝文帝見他博通佛學,對佛陀很是器重,即命令當地州、縣官吏,協助佛陀建寺。當時佛陀請求孝文帝賜封寺名,孝文帝說:“山為少室山,二木名為林,在此建寺,就叫少林寺吧。”據說現在少林寺的建築形式,就是佛陀和尚根據雲霧中隱約出現的“少林寺”幻影建造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