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讓你生,你不要讓我死好不好?”喪盡天良,不過是冰山一角

今天是母親節。據王老太太被大兒子倒進墓坑,已經過去了8天。

在鬼門關走了一遭的王老太太,意識終於恢復了。她骨瘦如柴,生活無法自理,但依然根本不關心自己的身體。她現在最愁的,只是自己的大兒子會不會進監獄,小兒子誰來照顧。

“我讓你生,你不要讓我死好不好?”喪盡天良,不過是冰山一角

在醫院接受治療的王老太太


那天夜裡,雖說快到立夏,天依然很涼,四下一片漆黑,王老太太坐在兒子的手推車上,顛簸得狠,不過無所謂了,她知道自己時日無多。

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該死。

受盡了前半輩子的苦,老漢徒然撇她離世,自己不得不改嫁他鄉,帶了兩個小的,卻沒帶走12歲的大兒子。

一生顛沛流離,第二個丈夫也走了。人到晚年,重回故鄉,再見到大兒子的面,已是30餘年之後。

王老太見大兒子過得還不錯,已經成家立業,恐是自覺愧對大兒子,本沒去給他添麻煩,一直與二兒子相依為命。

“我讓你生,你不要讓我死好不好?”喪盡天良,不過是冰山一角

大兒子家


二兒子生得不好,身子矮,是個駝背,人也愚鈍。時而出門打工,別人給多少就拿多少,賺不了多少錢,不過再加上低保,也勉強夠娘倆糊日。

去年開始,老太太來到大兒子家。他們與鄰里也並不親睦,箇中原因外人並不知曉,只知冬天裡老太太摔了一跤,自此行動不便,大小便無法自理,常常漚髒身體床鋪,卻也無能為力。

兒子對自己的嫌惡,王老太太早就心知肚明,這次他夜裡推自己出門,要去幹嘛,老太太猜出個八九分。

兒子沒有往坑裡填土。

但他架了幾塊墳地裡撿來的棺材板,胡亂填埋了洞口。聽著墓穴口被一點點堵住,王老太太心裡怎麼想,不得而知。這位出生於連天戰火中的老人,一生什麼風浪都見識過了,知道早晚會躺在這黃土下面,只是沒想到,躺在這時,自己還活著。

“我讓你生,你不要讓我死好不好?”喪盡天良,不過是冰山一角

案發現場


不知過了多久,終於有人來了。老太太先是認定,自己操勞一生,養兒育女,定是不能就這麼走了,故開口便是“我就知道會有人來救我。”

哄哄嚷嚷回到世上,明白過來是警察,老太太第一反應,是告訴他們,我自己爬進去的,跟我兒無關。

“我給你生,你讓我死,我依然求你生”

活埋老母親的新聞,實在駭人聽聞,聽者無不憾然動容。

其間情節,看似紛繁盤繞,錯綜複雜,愈是深挖,愈讓人看見,命運的無奈,人性的善惡。

國家衛健委的官網上,也通報了這一事件。

在通報中,衛健委表示,活埋老人的行為,突破法律底線,道德底線,人倫底線,性質極端惡劣,必須依法嚴懲。

事發陝西,新聞中報道,“陝西衛健委、老齡辦,也已派專員赴靖邊縣瞭解情況,做好獲救老人醫療救治康復護理工作,協調有關部門,妥善安排老人的後續生活。”

“我讓你生,你不要讓我死好不好?”喪盡天良,不過是冰山一角

王老太太想不了那麼多。她覺得,自己怎樣都無所謂,只怕自己這一病,二兒子怕是沒人管了,政府恐怕不會放過大兒子,她很擔心大兒子會受到重刑。

一位作家評論,“她讓他生,他讓她死,她依然求他生。”

《唐山大地震》中,徐帆飾演了絕望的母親元妮。水泥板下,一頭壓著女兒,一頭壓著兒子,只能把水泥板撬起來,舍一個,救一個,不然兩個娃娃都得死。大夥兒圍著她問,救哪個?

她跪在那苦苦哀求,倆都救啊!

“我讓你生,你不要讓我死好不好?”喪盡天良,不過是冰山一角

拖到最後,若再不回答,便無人能留下繼續施救,元妮一把拉住最後一人,氣若游絲,“救弟弟。”徐帆演得生動,字字泣血,廢墟下的女兒,聽得真切,淚水滑落,水泥板轟然而下,一片漆黑。

“我讓你生,你不要讓我死好不好?”喪盡天良,不過是冰山一角

從此以後,元妮再也無法原諒自己。

王老太對大兒子,是否同樣心懷愧疚,我們未可知。但作為母親,無論孩子怎樣對自己,卻依然難捨惦念,確是為母常態。

王老太的大兒子,或許一直對母親不滿,但他的作為,逾越法律和道德底線,定難逃其咎。

譴責追責的同時,也重新解開了農村養老的一層面紗,讓人們更加清晰地看到,部分偏遠農村養老的尷尬現狀。

“生與死”,有時不存在任何意義,只是一道不得不做的選擇題

根據英國醫學雜誌的一份研究顯示,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自殺率下降幅度達到60%-80%區間的國家,30年來下降率最高。

“我讓你生,你不要讓我死好不好?”喪盡天良,不過是冰山一角

但是中國老人的自殺率在持續上升。

財新網報道,在2018年10月的柳葉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會議”上,範佩珍教授指出,在農村,每10萬65歲以上老人中,有21.99人自殺。這一數字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對85歲以上的農村老人每10萬人中,會有65.6人選擇自殺。

農村老人自殺的最主要原因是生存困難,其次是擺脫疾病的痛苦,兩者合計佔直接死因的60%,這項數據,則來自主持了6年《農村老年人自殺的社會學研究項目》的劉燕舞教授。

劉燕舞教授的研究中,列舉了很多令人憤怒痛心,又唏噓難過的案例。

比如湖北京山的69歲老人林木文。因與兒媳不睦,擔心自己老無所依,選擇“體面”地自殺。

他沐浴更衣,一個人坐在堂屋中間,一邊為自己燒紙錢,一邊喝下農藥。紙錢燒了一半,老人溘然長逝。

喝農藥是極其痛苦的死法,但因購買方便,在農村甚至可以就地取材,被當地農村老人們”戲謔“稱為,”藥兒子“,比親生兒子還可靠。

林木文老人去世後,並沒有引起什麼波瀾,甚至曾當過村支書的兒子,也沒有責怪妻子,很平靜,告訴劉教授,”人總要跟活人過下去吧,總不能跟死人過。“

有一對老夫妻,雙雙服藥自殺,老太太當場死亡,老爺子沒死。家人也不送醫,第二天,就讓老爺子眼睜睜看著給老太太辦喪事,第三天,老爺子也走了,就繼續在同一個靈棚裡辦喪事。

一個兒子,從城裡請假趕回家看望病危的老父,等了幾天安耐不住,問父親,“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請了7天假,連辦喪事都算上了。”

老人隨後自殺,兒子一週內辦完喪事,趕回城裡繼續打工。

“我讓你生,你不要讓我死好不好?”喪盡天良,不過是冰山一角

鄉村中類似事件頻頻,連鄉村醫生,都不覺得老人自殺是非正常死亡,已經習以為常。

人們越是平靜,現狀越是可怕。

這些鄉野中的老人,嘻嘻哈哈講著這些悲慘的故事,他們早已不把自己的存在,當做任何意義,只是一筆買賣。

不少人跟劉教授算過這筆賬:如果老人病了需要3萬元看病,按照一年農活勞務收入3000元計算,能再活10年,就算划算,如果只能活7、8年,也不太虧本,但如果花了錢還不知道能不能好,活不了幾年,那就沒必要治。

這不僅僅是父母對子女的”利他”主義,這還是農村中年人階層開始市場化思維後的產物。

劉燕舞教授看得太多,聽得太多,把這位學者悲觀絕望到,時而想要逃離,他說,“就是覺得,這個世界不屬於我。”

“我讓你生,你不要讓我死好不好?”喪盡天良,不過是冰山一角

有人的地方,就是社會,有社會,就有層出不窮的問題。在解決社會問題的道路上,我們一起砥礪前行,落地到個人,一定有無奈,有困苦,有掙扎,甚至崩潰。不過,即使崩潰,也是有底線的。

這個底線,就是人性。

人性,可以是最黑暗的,也可以是最強大的。

一個故事。兒子不堪忍受養育癱瘓的母親,揹著她爬上山間,想棄之不顧。

母親在兒子背上,一邊撒著一把把豆子。

兒子驚覺大怒,責問母親想要幹嘛,母親說,“傻孩子,我怕你一會一個人下山,找不到來時的路。”

“我讓你生,你不要讓我死好不好?”喪盡天良,不過是冰山一角

父母之愛,我們永遠虧欠。你生我育我小,我養你愛你老。

贍養老人,是為人子女,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必須承擔的義務。

不該繼續漠視農村養老問題,也該認真反思,從己做起,對自己的父母好一些,再好一些,我們小時候受到他們的疼愛一樣,讓他們晚年的生命中,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是因我們的愛。

祝天下母親,節日快樂!

作者:薩妮兒,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在讀碩士,成長的路上,給你溫暖與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