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古代燈具,我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不僅美觀還節能環保

火的出現為人類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火的一大作用是為黑暗提供了光明,照明器皿的出現又為照明技術往前跨了一大步。燈具作為古代照明器皿,經歷了多重發展,出現了較多造型,甚至一度成為藝術品。


看完古代燈具,我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不僅美觀還節能環保


中國最早的燈可能來源於陶豆。以前並未“燈”這個字,只有和“燈”同音的“登”字,在《爾雅·釋器》之中提到:

“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登”

在古代,豆也叫做登,而登就是鐙,但是要說明的是這裡所謂的“豆”並非是我們現代所熟知的植物豆類,而是類似與陶豆,而陶豆就是古代的陶製食器,樣子就像高足盤。在漢代銅燈也叫做“燭豆”。而之後燈具的出現,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陶豆的影響。


看完古代燈具,我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不僅美觀還節能環保


一、戰國時期的燈具

古代最早何時開始使用燈具或無法追朔,但是至少最晚戰國時期便已開始使用燈具。戰國時期的燈具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戰國中山國墓出土的燈具。戰國時期的燈具造型已經十分豐富,結構科學,工藝精湛。

戰國中山國在當時是十分強盛的國家,社會意識活躍,當時的人們追求浪漫主義情懷,性格也十分張揚。戰國的燈具以多枝燈、人俑燈為主要形制,這兩種形制燈具工藝十分精湛,除此之外也會出現豆形燈、獸形燈和盒形燈等其他形狀燈具。

提起多枝燈具就不得不提最有代表性的中山王墓中的十五連盞銅燈。此燈整體看上去猶如一棵大樹,展開的樹枝上掛了15盞燈,整體高82.9釐米,底部圓盤直徑為26釐米,看起來十分龐大,但是他並非隨手設計,它的設計兼顧了科學性、藝術性,承載了當時的文化觀。


看完古代燈具,我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不僅美觀還節能環保


為何這燈具設計15盞燈掛在樹枝上,這就包含了科學原理。我們日常所知,燈最麻煩的地方便在於有影子。但是如果點亮兩盞燈就會出現兩個影子,而這兩個影子相疊合的地方就是最暗沒有光照到的地方,這個影子叫做本影,而其他地方有個半明半暗的影子就叫做半影。但是如果周圍點的燈越多本影就會越來越小,當你在周圍一圈點亮很多燈的時候本影基本就會消失,這就是為什麼這燈具會設計15盞燈掛在樹枝上的原因。而且他設計的樹枝高低不同,錯落有致,以燈柱為中心繞一圈,這樣的設計不僅消除了影子的影響同時還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照射。


看完古代燈具,我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不僅美觀還節能環保


另一方面,這麼大的樹枝如何保證它的穩定性呢?工匠為了保證穩定設計樹枝十分纖細,而且在底座上放著兩個人俑來增加底座的重量,又有三隻猛虎以三角形形式分別站立在底座上,而15盞燈除了做上面一盞燈是單獨一盞外,其餘的14盞燈都是左右各佔到7盞。


看完古代燈具,我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不僅美觀還節能環保


除了這些科學性的設計,還很人性化高度可以調節,而且每個部件可以組裝和拆解,而每個部件樣式又不同,可以讓使用者在組裝時不會搞錯,方便組裝,藝術上設計上也是十分用心,有不同的動物雕刻,疏密有致,對稱有變,動物造型也是栩栩如生,生機勃勃。

除了多枝燈外,人俑燈也是戰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另一種燈具。比如下面這盞銀首人俑銅燈,它的造型是以一個男性人俑,從他的裝束上與中原地區相似,但是他的臉型又是北方民族的特徵,他的動作是戲猴弄蛇,體現的是當地常見娛樂方式——樂舞百戲。都與當地的文化相契合。

二、兩漢時期的燈具

到了兩漢時期。燈具的發展在於出現了懸掛燈。在材質方面除了青銅和陶瓷外,也出現了鐵、玉等新的材質,它的材質不僅僅侷限於陶瓷和青銅。也就是在漢代出現了那盞全世界都出名的環保型燈具——長信宮燈。


看完古代燈具,我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不僅美觀還節能環保


戰亂過後的漢朝為了休養生息實行“無為而治”的學說,在藝術上順應自然,漸漸的形成質樸的風格,整體看上去十分粗笨,但是顯得氣派雄厚。

漢代的青銅器燈具與當時青銅器有很大關係,在色彩和紋飾上都與當時的青銅器相關。故漢代青銅器燈具變在造型上更趨於生活化,它的色彩也變得較為簡樸典雅,而如果是貴族使用的燈具未顯示尊貴便會採用鎏金工藝。在紋飾上面也較為純樸,青銅器上一面完全素面,另一面就算有紋飾也就是寥寥幾筆,到了後期就連皇室的青銅器也越發的樸素。

漢代燈具中造型較為豐富,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以動物為原型的燈具,比如以鳥、牛、羊等常見動物為原型打造。比如這個“羊尊銅燈”便是以羊為原型,以羊跪姿為底座,將放燭火的燈盤置於羊頭頂,這類作品多是強調造型上的美感,而且一般有著祥瑞的含義。


看完古代燈具,我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不僅美觀還節能環保


說起祥瑞,在瑞獸中自然首選龍鳳兩種動物,像較為出名的是中山靖王墓中出土的朱雀踏龍燈便是以龍和朱雀為原型的瑞獸燈具,體現的是祈求吉祥的美好願望,而且燈具中的龍也顯示了威武和不可一世的姿態。


看完古代燈具,我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不僅美觀還節能環保


望牛嶺一號墓出土的羽紋銅鳳燈就是以鳳凰為原型,嘴裡叼著喇叭形狀的燈罩,整體看上去十分高貴,給人一種“鳳凰來儀,祥瑞之兆”的感覺。


看完古代燈具,我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不僅美觀還節能環保


第二類是以人為原型的燈具,在人型燈具中的原型多以身份較低的人為原型,比如男僕人或者女僕人等,而在人物造型的燈具中形狀也較為豐富,在眾多的漢代人物造型燈具中持燈姿勢幾乎沒有重複的形狀。比如有的是隻用一隻手持燈,有的是雙手,也有的不用手而直接用頭頂持燈,甚至有的是人形吊燈。

長信宮燈便是雙手持燈的典型代表,長信宮燈的宮女是跪坐地上,雙手持燈,整體進行了鎏金工藝,裡面中空有助於吸收燭火產生的煙氣,體現了漢朝環保思想。


看完古代燈具,我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不僅美觀還節能環保


滿城漢墓中出土的“當戶錠”就是一個半跪在地,左手放左膝蓋上,右手單手持燈的典型代表。而頭頂托盤的燈具主要集中在南方,比如廣州出土的就有好幾件就是雙手讓在膝蓋上,頭頂著托盤的漢朝燈具。


看完古代燈具,我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不僅美觀還節能環保


漢朝的燈具根據材質的不同分別給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一般青銅器燈具大多給身份較高的貴族使用,而陶瓷燈具多給普通百姓使用,不過貴族中也有使用陶瓷燈具的,不過必然是製作十分精美的陶瓷燈具。在人物燈具中,大多數的造型是跪著或者半跪著表現出十分謙卑的態度。

三、魏晉南北朝到宋元之間的燈具

魏晉南北朝到宋元之間燈具最大的變化是材質,漢朝時期青銅燈具較為常見,但是到了這一時期青銅燈具開始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陶瓷燈具,還有石燈也開始逐漸變多。從功能上也開始變化,燈燭除了用於照明也會用於祭祀和喜慶活動。整體造型上也出現了較大變化,開始由盞託整體變成盞託分離。


看完古代燈具,我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不僅美觀還節能環保


漢朝的人物造型的燈具較多,但是到了這一時期人物造型的燈具也開始慢慢減少,反而是動物造型的燈具越來越多。另一個變化是簡單的以碗或者盤、缽等直接用於燈具的情況開始出現,特別是宋代時候,這樣的簡單的燈具已經是十分普遍的事情。

漢代時候出現了環保的燈具,但是到了宋代就出現了省油的燈,對於省油燈通常叫做夾瓷燈或者清涼盞。對於省油燈之前大多學者以為只是文獻記載,並不相信他真的存在,不過在1999年涪陵石沱墓中出土了一盞省油燈,它的形制和與陸游在《齋居紀事》中描述的一模一樣,這才相信古時候真的有省油燈的存在。


看完古代燈具,我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不僅美觀還節能環保


隨著時代的發展,燈具出現了變化,燃料也發生了變化。以前主要以動物油脂作為主要的燃料,但是到了宋代開始,植物油脂、蠟燭甚至石油等現代常有的燃料也開始出現,而且在宋代蠟燭和植物油脂已經是十分普遍的燃料。蠟燭最開始出現要從晉代開始,不過那時候的蠟燭並非像現在的蠟燭直接點燃燈芯就可以,而是一個固體塊狀的蠟燭,使用前需要將蠟燭熔化後再使用。

四、明清時期的燈具

明清時期的農業和手工業的快速發展,使得燈具也在明清時期有了明顯的進步,他不僅變成了常用的傢俱,也隨著藝術水平的提升,燈具也變成了藝術品。清明時期的燈具不僅造型種類繁多,而且工藝水平也算是歷代來最高的,在古代燈具中達到了巔峰時期。


看完古代燈具,我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不僅美觀還節能環保


清明時期的燈具還是以陶瓷燈具為主,而陶瓷中最流行的就是書燈。書燈整體看上去類似一把茶壺,但是茶壺的嘴會做成平直形狀,壺蓋呈圓形,壺內中空,燈芯從壺口伸入壺內,中空的設計可以讓書燈變成了省油和環保雙作用的燈具。書燈顧名思義是用於書房照明之用。在臺北故宮博物館中就藏有一件明宣德年間青花水草花卉紋書燈。


看完古代燈具,我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不僅美觀還節能環保


書燈用於書房之中,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不一定用,而民間最為流行的是油燈,民間使用的油燈並不過多的使用精美的工藝,但是民間油燈造型還是比較新穎,種類也較多,而且比較實用,特別是節能型的油燈在民間最為流行。


看完古代燈具,我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不僅美觀還節能環保


除了油燈,清明之間燭臺也開始流行起來,特別是立釺式的燭臺是燭臺中最有特色的。到了明朝晚期還出現了數量較多的掐絲琺琅燭臺,也出現了較多的精品。立釺式燭臺到了清朝時期,很多都是作為皇帝書房的用具,像下面這對清朝中期的掐絲琺琅海晏河清燭臺,其中“海晏河清”四個字寓意著四海昇平,以兩隻展翅欲飛的鳥作為燈柱,鳥嘴之中叼著一顆珠子,頭部頂著蠟釺,這種宮廷用具製作十分精美。

看完古代燈具,我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不僅美觀還節能環保


參考文獻:

[1] 雷心瑤; 張佳樂.淺析社會歷史條件對漢代人物形燈具造型的影響[J].文物鑑定與鑑賞 ,2020-03-08.

[2]田曉.漢代燈具造型的審美價值研究[J].大舞臺 ,2014-07-20 .

[3] 郭嘉燕; 孫薇; 楊筱頎.基於工藝美術的漢代青銅燈具形態研究[J].西部皮革 ,2019-05-25 .

[4]趙志良.古代燈具擷英[J].東方收藏 ,2020-05-01 .

[5]中國彩燈博物館.古代燈具的演變(三):走向世俗-魏晉南北朝至宋元燈具[J].中國照明 ,2007 年 011 期 .

[6]陶陽.精巧紛呈的明清燈具[J].收藏 ,2017-11-01 .

[7]曾哲鋒.巧奪天工的明清燈具賞析[J].文物鑑定與鑑賞 ,2010-07-26 .

[8]賈葉青.華鐙初上 輝映千年——戰國中山國燈具賞析[J].東方收藏 ,2020-05-01.

[9]張燕霞.戰國中山國十五連盞銅燈的科學文化內涵[J].東方收藏 ,2020-05-01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