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成聖的三個原則——清淨本心 無慾觀人 無為治世

【本文共計1000字,閱讀僅需1分鐘】

以正①治國,以奇②用兵,以無事取天下③。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④:天下多忌諱⑤,而民彌貧;人⑥多利器⑦,國家滋昏;人多伎巧⑧,奇物⑨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⑩;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以無為、清靜之道去治理國家,以奇巧、詭秘的辦法去用兵,以阻擾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麼知道是這種情形呢?根據就在於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於貧窮;人民的銳利武器越多,國家就越陷於混亂;人們的技巧越多,邪風怪事就越鬧得厲害;法令越是森嚴,盜賊就越是不斷地增加。所以有道的聖人說,我無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靜,人民就自然富足;我無慾,而人民就自然淳樸。


道德經:成聖的三個原則——清淨本心 無慾觀人 無為治世


聖人經歷無為之事,因此在做無為的事情,眾生就做有為的事情。

得道的人,踐行的人,以天下的角度看待和解決問題的人,叫做聖人。聖人為什麼會無為,因為道是無為的。而道代表著天地萬物運行的本源和極致道理。

當所有的人都在有為的去做事情的時候,如何定義一件事情的意義和價值?那就是不去再從事當下有為的事情,而是靜下心來,以無為,好靜和無慾的身心狀態去做好自己作為一個得道之人的事情。

聖人關於自己的事情,更多時候處於清靜無為的狀態,因為他自己知道,一旦自己去有所作為的事情去做的話,很容易和眾生產生各種各樣的競爭,而這種競爭是違背聖人的準則。因此,為了避免競爭,因此要很簡單和純粹的做事情,這種簡單和純粹可以使得聖人,或者學習成聖的人,在維度上直接拉人自己的存在和層次,並且不會與各種各樣的人產生任何矛盾和爭議。

道德經:成聖的三個原則——清淨本心 無慾觀人 無為治世


想做到這一點也是十分困難的,如果不融入和創新,僅僅憑藉語言是行不通的。因此,我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的做事情,做人。不斷的踐行聖人的準則。

準則一:透過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並且能夠結合自身實際出發,從而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的認知和適應周遭世界及環境,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情做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的提升和優化自我。做一個能夠看清時代和環境的高手,契合道的本質特點。

準則二:能夠充分的培養和發揮自己的發散思維,能夠舉一反三,見微知著。不斷提升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比如本章中老子通過治國的正和用兵的奇,引申和發散自己的思維,推導出天地萬物的無為,清淨和無慾的觀察邊際和端彌。與之相反的作為反而讓眾生變得更壞和混亂。

準則三:擁有大局觀念,聖人能稱為聖人,不僅是自身的功德和道義倫理功德的形象的樹立,更是潛意識習慣下的行為邏輯。因為心懷天下,對蒼生念念不忘,才能夠明白和同理眾生的苦樂,能夠解決眾生遇到的問題,並且提出一套邏輯自洽,確實可行的施行原則和標準,這也是十分重要的。

......

道德經:成聖的三個原則——清淨本心 無慾觀人 無為治世


聖人的準則,本質上說就是人類所有美好品質的高度集合和形象的樹立發展。因此這些準則,但凡能夠是為天下蒼生計,包含智慧和道義,都可以稱之為聖人的準則。而這些準則,有一個統一的名稱:即,天之道,人之道。

愛智慧也是一種智慧的表現。所有的宗教都是把絕對的全知全能,或者運用部分的全知全能,作為神明的專屬,而我們人類把古往今來,所有對人類有幫助的人都封神以崇拜,雖然盲目,卻也說明,也許在更高的維度,其實神明也是很純粹,沒有意識和形象的全知全能。而它後天的演化就是天地大道,以及在天地之間的人之道。

如果拆來看,主要講的就是天之道和人之道。天地人的道,之前也有在其他的文字中有所體現,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查看一下。

讀道德經有感: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往期更多精彩,歡迎轉發,關注,評論。

後臺私信回覆666有福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