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市敘州區人民法院首次啟用“電子封條”查封房產保障執行

但凡法院查封房產,封條就是必備的工具。傳統的紙質封條極其容易被人為撕毀,一場疾風驟雨足以讓封條灰飛煙滅。而電子封條的出現,則有效解決了這些難題。

9月9日,宜賓市敘州區人民法院首次啟用“電子封條”對位於宜賓市翠屏區南街某小區的一處涉案房產啟動查封程序。該房產所涉案件為四川宜賓金江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與陳某甲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該案在2019年10月經敘州區法院調解,雙方達成一致協議,法院據此製作了民事調解書,在調解書生效後,陳某甲未按約定履行還款義務,致申請執行人向本院申請強制執行。遂法院使用“電子封條”將其抵押的位於宜賓市翠屏區南街某小區房屋查封。下一步,法院將對該房屋進行依法拍賣,拍賣所得款項用於償還申請執行人。

與傳統的紙質封條相比,電子封條優勢較為明顯:一是非常醒目。電子封條呈長方形,覆蓋面積遠大於紙質封條,上面的“法院查封”“嚴禁破壞”字樣字體較大,警示作用更強烈。二是電子封條較為牢固。電子封條是塑料材料外殼,不怕風雨,相對於傳統的封條而言較為牢固,不易被人為損壞。三是視頻監控與數據取證。對查封財產情況實時視頻監控,當有人試圖破壞電子封條時,設備內置的報警器會立即播放執法機關的警告語音,並拍下破壞者的視頻照片及時傳送至查封管理平臺,使得法院能夠及時應對,更加精準有效地打擊失信和違法行為。四是可視化。通過該平臺對被查封人財產查封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對案件進展及財產情況進行可視化監管,同時還可通過監控數據進行智能分析,進而全方位提高執行效率,解決執行過程中的涉案財產查封效果不理想等難題。

凝聚了科技力量的電子封條,是通過“互聯網+執行”模式打造智慧法院的一個縮影,在科技的“加持”下,有力破解執行難的問題,對維護執行權威方面產生了積極的借鑑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