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拼盡全力,你才能讓日子過得毫不費力

自由應是一個能使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加繆


聰明的拼盡全力,你才能讓日子過得毫不費力



聰明的拼盡全力,你才能讓日子過得毫不費力

我問身邊的朋友們,當沒有任何束縛和牽絆,也不用計較健康,權利,財富和人脈等考慮,如果你能自由安排自己的一天,你會做什麼?


朋友A說,一天太短了,她要去補償因為疫情爆發沒有玩爽的泰國之行。

聰明的拼盡全力,你才能讓日子過得毫不費力

朋友A


朋友B說,他要用這一天完成他的心心念念辦一場畫展的夢想。

聰明的拼盡全力,你才能讓日子過得毫不費力

朋友B


朋友C說,她要做好多少多事情,要玩兒爽,還要做慈善捐它一個億。

聰明的拼盡全力,你才能讓日子過得毫不費力

朋友C


朋友D說,他只想和喜歡的人在海邊躺著吹風。

聰明的拼盡全力,你才能讓日子過得毫不費力

朋友D


朋友E說,她想和朋友吃火鍋唱歌。

朋友F的願望道出了大部分宅家躲避疫情人們的心聲:我想去戶外。

聰明的拼盡全力,你才能讓日子過得毫不費力

朋友E和朋友F


他們的回答讓我沉思。


起初提出這個問題,是很好奇大家會如何設計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


然而他們答案卻稀鬆平常的散發著每個人最質樸的願望。


他們心中最想度過的一天,跟匆忙奔命的事業無關,跟房子票子無關,跟追求榮華富貴無關。


那些答案裡,都是愛人,親人,朋友,玩耍,自由和夢想。


也許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疲於奔命就是為了滿足這些小小的願望,可是被現實牽絆的我們似乎已經耗費了全部的力氣,而且大部分人還在為了遺憾而後悔,為了錯過而苦惱,為了求不得而唉聲嘆氣,甚至因為逃避而墮落。


這也讓我想起了《阿甘正傳》中的珍妮,那個從小就夢想著成為一隻鳥的小女孩,在短暫奔忙又受盡苦難的生命裡,為什麼不能讓自己停下來。

聰明的拼盡全力,你才能讓日子過得毫不費力


聰明的拼盡全力,你才能讓日子過得毫不費力


我們到底在為什麼而拼命前行?


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上學,考試,找工作,升遷,賺錢,結婚,養娃,買房,買車,裝修,還貸款等等。


這場人生的馬拉松裡,每個人都負重前行跑的氣喘吁吁。


聰明的拼盡全力,你才能讓日子過得毫不費力

但是殊途同歸的是,每個人都在這些一環套一環的使命中,希望活成世俗標準裡優秀的樣子,如果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斷層或者停滯了,就成了人生輸家。


但是又有多少人會停下來退一步思考:難道這就是我認為美好的一生嗎?


我們在社會標準認定的“成功人生”中不斷的左顧右盼拼命比拼,卻忽略了以下2個最重要的事:


你苦苦追求的到底是需要的?還是想要的?


鋪天蓋地的廣告,還有那些不進步就等於被淘汰的成功學,以及社會公認的價值體系裡,總是在教育我們:


你得索取更多,你得學會更多,你要擁有更多。


聰明的拼盡全力,你才能讓日子過得毫不費力

可是這種“更多”真的是你需要的嗎?


  • 需要,是你的身體需要營養從而獲得健康。
  • 想要,是你想吃饕餮美味山珍海味,以及那些本不該成為桌上某道菜的“野味”。


  • 需要,是你需要一個穩定的住所,可以好好的過日子。
  • 想要,是你想有一所更大的房子,更豪華的裝修,更氣派的傢俱。


  • 需要,是你有一份樂於去做,並且能夠讓自己生活下去的技能或事業。
  • 想要,是想無休止的賺大錢,開豪車,可以擁有權利去操控他人和財富。


發現了嗎?


“想要”就像一個無底洞,因為慾望是永遠都填不滿的。

其實滿足了“需要”,就足夠讓我們快樂。


你是永遠在為過去買單,還是為了未來努力?


電影《阿甘正傳》中的阿甘和珍妮就是這個答案的極致表現。


大多數人只看到了阿甘的堅持和珍妮的墮落,卻忽視了他們倆在思考問題上本質的差異。


智商只有75的阿甘,看到的永遠是當下和未來。他從不為了過去的錯過而抱怨,也不曾痛恨那些傷害他的人,他的眼裡只有當下和未來要做的事。


他認為跑就對了,無論是為了不讓自己被欺負還是在橄欖球賽上。他只是去跑,最後靠著在橄欖球賽場上的優異表現順利大學畢業。

聰明的拼盡全力,你才能讓日子過得毫不費力


他認為應該去完成巴布的心願,去捕蝦,即便所有人都覺得他是傻瓜,他也毫不在意。最後卻依靠捕蝦成了百萬富翁。

聰明的拼盡全力,你才能讓日子過得毫不費力


他想開始跑步,就一直跑下去。他不在乎有多少跟隨者,有多少人採訪,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也不在乎突然停下來其他人的失望和不理解,他知道他累了,要回家。

聰明的拼盡全力,你才能讓日子過得毫不費力


但是珍妮呢?


珍妮的童年遭受過家庭暴力和傷害,但她卻始終活在了過去,也導致了她悲慘的一生。


她一直被童年陰影所捆綁和束縛,一直要逃,要飛,要到更遠的地方,要追求那種她從小渴望的自由,直到成年後的她回到家鄉,還是忍不住痛苦的用石頭去砸那所早已經沒人居住的房子。


聰明的拼盡全力,你才能讓日子過得毫不費力

是的,她雖然長大了,但是她的一生永遠都被捆綁在了這所破房子裡。


而反觀我們自己。


有多少次的選擇,是因為後悔過去的傷痛,在不知不覺中為了補償那種傷痛而做的?

有多少次的奔忙,只是在填補過去那永遠無法修復的窟窿?



聰明的拼盡全力,你才能讓日子過得毫不費力

其實,當我們幻想如何能夠自由安排自己的一天時,“幸福答案”就在這個計劃裡。


  • 如果你希望和朋友團聚,那麼等到疫情結束,就放下手中的奔忙的事情,去和朋友多聊聊天聚聚會。
  • 如果你渴望和愛人有一段美妙的記憶,那麼就珍惜身邊的愛人,多花時間好好和他計劃一下未來的浪漫之旅。
  • 如果你想有一段奇妙的旅行,那就把它提上日程,在繁忙的生活中留出可以去完成它的時間。
  • 如果你有非常清晰的目標和理想,就讓自己先從社會定義和任何的成功標準中先停下來,想想你如何能夠完成你的夢想,不要被那些所謂的“應該去做的事”綁架自己,去過好自己想過的人生。


在《相約星期二》這本書中,被病魔纏身卻洞悉世事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說:


許多人過著沒有意義的生活。即使他們在忙於一些自以為重要的事情時,也顯得昏昏庸庸,這是因為他們在追求一種錯誤的東西。


只要你做的是發自內心的,你過後就不會感到失望,不會感到嫉妒,也不會計較別人的回報,否則,你就要患得患失。


聰明的拼盡全力,你才能讓日子過得毫不費力


所以不如就從現在開始,從思考你如何計劃想要的一天開始,讓自己停下來先認真思考吧。


在那一天的計劃裡,一定有你認為值得自己真正追尋的東西。


讓我們放下那些永遠都無法滿足的“想要”,多關注自己的“需要”,並且朝著現在和未來,收拾行裝,活出自己。


這時候的拼盡全力,一定會充滿了快樂和毫不費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