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克良:生命的支點

季克良:生命的支點

——吳燕妮與酒神季克良之高維智慧對話(二十四)

作者:吳燕妮

季克良:生命的支點

開篇說點題外話。

我出生在山東,山東人性格豪爽,喝酒是遠近聞名,並且是習慣了大碗喝酒,一醉方休。

我爺爺的父親,也就是我的太爺,外號叫:“石胖子”,我沒有見過他,聽奶奶講過他的傳奇故事。

他是一個能為義氣兩肋插刀的勇士,一次日本鬼子進村,問他:“共產黨員在哪裡?”他打死都不肯說,結果被鬼子割掉一隻耳朵,鬼子提著他血淋淋的耳朵,繼續對他嚴刑拷打審問,但他還是不肯說,於是又割掉他的另一隻耳朵,他依然不為所動。日本鬼子看呆了,被他的英勇豪邁之氣嚇到了,不得不放了他,他因此撿回一條小命兒。

他得名“石胖子”,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長得肥。聽奶奶說,他為人仗義,性格豪爽,能吃能喝,尤愛飲酒,可以一頓連幹數十碗,常常不醉不歸。他的臉又圓又大,加上大腹便便,整個人看上去像極了“彌勒佛”。

另一個原因,是與石頭有關的故事。當時鄉里有一位仗勢欺人的惡霸,長期欺壓百姓,誰家的媳婦結婚前,都要先受他慘無人道的凌辱,百姓無法打擊這種暴行,怨聲載道,卻不敢發聲。

一日深夜,我的太爺暗自翻牆潛入“惡霸”家裡,拿出口袋中的“石灰粉末”糊住他熟睡的雙眼,把他暴打之後,裝進事先準備好的麻袋中,捆上繩索,用他肥碩的身體,揹著麻袋,到了離家三里地之外的海邊碼頭,在麻袋上綁上一塊大石頭,把他沉入深深的海底。

此事傳開之後,從此鄉村們忘記了他姓“吳”,他成了威震一方的“石胖子”。

按說“量大福大”“仁者必壽”,可萬萬沒想到的是,他38歲那年,由於酗酒過多,在夜歸的鄉間小路上,躺在自己的馬背上沉沉睡去,從此再也沒有醒來。

但他喜歡喝酒的基因,卻一代一代傳下來,我的親叔吳永福是大學教授,著名畫家,原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院長。他生來喜歡飲酒,創作了《飲酒圖》系列國畫作品,他的《飲酒圖》栩栩如生,幽默風趣,完全來自生活中飲酒的靈感。

季克良:生命的支點

有一次,他和朋友剛到酒店,服務員還沒上菜,就乾掉一瓶白酒,在客人沒到之前,拂袖離場,至今被傳為笑談。

我本人不能喝酒,幾乎沾杯就醉,但見了酒,總是感到莫名歡喜,寫了很多與酒有關的詩文,一個女人愛酒,在旁人看來,真是不可思議。記得有一位藏地很有名的活佛,曾問我一句話:“為什麼我看見你就想喝酒?”

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住著祖先的魂靈,在生命的源頭都是一體心靈,他們一直都在暗中跟隨我們,儘管你的肉眼看不見,但那種隱形的能量始終在左右你的身心。

我確信自己與酒有緣,年級輕輕就去過很多酒廠講課,包括茅臺和煙臺張裕這樣的大企業。大概是2000年前左右,我第一次前往茅臺講課,當車子剛剛行駛到仁懷市,我看到“中國酒都”四個大字,馬上打開車窗探出腦袋,那種清純幽香的酒氣撲鼻而來,未咽已覺妙無窮,一入酒都仙境意。

直到近20年後的今天,創作與酒神季克良的系列對話文章,真可謂:“奇緣不負天聚”。

言歸正傳。

1964年9月21日,季克良第一次來到遵義轉車去茅臺,在餐館吃飯時,抬頭看見:“貴州茅臺酒”五個大字,他感到有種莫名其妙的吸引力,走上前詢問價格,那是一兩隻有“三毛六”,整瓶不過三四元錢。

他正當猶豫之中,聞到別人打酒時散發出來的一陣奇特的酒香,忍不住連聲讚歎,直覺到這種酒與小時候父親釀造的酒味道大不相同。

於是,他買下生平中的第一杯茅臺酒,並沒有急於喝下去,而是放在桌子上細心觀察,微黃,透明,清澈,無雜質,酒滿杯口,卻不溢流,這是他對茅臺酒的第一印象。

季克良回憶說:“我到茅臺時,茅臺酒的評語是:無色透明、特殊芳香、醇和濃郁、味長回甜。”

幾十年後,經過他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他更為精準地用二十個字總結出了茅臺酒的新特點:“醬香突出,優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

當時他精心的觀察,一口一口品嚐,他眼中的茅臺酒,彷彿是一位隱士,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在一搖二看三品嚐中,原來酒就是自己的心。魅力是瓊漿醞釀的靚影,流淌著如歌的歲月年華。或許連當年賣酒的店小二都沒想到,他無意中邂逅了一位世界級的釀酒大師,評酒大師。

生平中喝下的第一杯茅臺酒,是靈魂與靈魂之間最美的邂逅,那種特殊的醬香味道,深深鐫刻在年少的記憶中,從那時起,他立志要釀出這樣味道的酒,因此在茅臺工作不久,他就確立了人生的夢想:“要讓茅臺酒成為世界上蒸餾酒的第一品牌”。

在2020年9月26日,由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指導白酒行業協會等單位承辦的“中國醬酒園”的開園儀式上,季克良在談到工匠精神時說:”現在茅臺酒成了世界上蒸餾酒中最好的,是全世界蒸餾酒的第一品牌,茅臺酒的市值是世界上蒸餾酒裡所有上市公司中市值最高的。”

“要讓茅臺酒成為世界上蒸餾酒的第一品牌”。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支點,沒有這個支點的力量,他會失去成長過程中最堅硬的後臺。

這個世界上什麼東西最重要?認清生命的支點最重要!只要找到生命的支點,就可以駕馭所有的苦難,苦難不但不會是成功的阻礙,反而可以爆發更大的能量。

很多人都習慣把生命的支點放在外在的世界,習慣依賴外部世界,給自己尋找外部靠山。我們為什麼習慣尋找外在的依賴,是因為我們從小到大就是在依賴的環境中成長的,在家依賴父母,在學校依賴老師,在單位依賴領導······,慢慢就把生命的支點放在別人身上,於是當能夠從別人身上索取的時候,就感到富足;當失去外在的依賴時,立刻感到匱乏,豈不知外在的一切都是靠不住的,我命在我不在天。

詩人黑塞說過:“我四處流浪,疲憊且滿目塵垢”,“我已經死過多少痛苦的死亡!重生乃是每個死亡的報償。”

任何一個偉大的靈魂,在完成生命的蛻變之前,在找到生命的支點之前,首先要失去所有外在的依賴,要經歷一切萬物之死,要經歷一切草木之死,要經歷一切死亡之死。是的!生命在迴歸整體之前,靈魂都要經歷難以忍受的分離之殤。

季克良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經歷了這種與整體的分離之殤。他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季克良原本姓顧,家中排老五,因幼時家貧,被過繼到季家。

他的生母非常難過,人最脆弱處,是捨不得,捨不得每天無法見到自己的親生骨肉,世間所有的母親都能體會與孩子分離時的那種相思之苦。

那時,季克良的母親常常跑到7裡之外的季家,偷偷看自己的兒子,每當聽到兒子的哭聲,她都心如刀絞,卻不敢推門進屋,擔心養父母有意見。

季克良說:“我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善良,最好的母親,她總是為別人著想。”

對於所有幼小的孩子而言,唯有在對父母的依賴中,才能擁有安全感,但對於季克良而言,他很小的時候,就失去對父母的依賴,即使後來,他被安排到山高路遠的大西南的茅臺村,在陌生的環境中,更是沒有任何的靠山,所以他放棄了對外部世界所有的依賴,從而將所有的力量完全導向自己的內在。

印度哲學家奧修說過:“每個人在脫離母體的那一刻,就由真實的中心走向虛假的中心,所以這個世界上真正長大的成年人是很少的,四處都是沒有長大的幼小的孩子。”為什麼脫離母體後,由真實走向虛假?因為脫離母體後,我們開始依賴外部世界,只要依賴外部世界,只要把生命的支點放在別人身上,一個人就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如何找到生命的支點?只有迴歸內在,跟著愛走。季克良是真的愛酒,全然地愛酒。

此刻,再回到開篇的人物,我那個從未謀面的太爺“石胖子”,我的血脈中一直流淌著他愛酒的基因,他的俠肝義膽,他的豪情萬丈,他的仗義執言,酒性就是人性,他的人生如白酒般剛烈,儘管酗酒是不良嗜好,但他不惜以生命的代價詮釋了真性的力量。

透過季克良慈眉善目的面孔,我總會想起自己的太爺,想起歷代的釀酒祖先,想起嗜酒放曠的酒仙,在生命的源頭,所有人都是密不可分的一體心靈,包括人與酒之間的關聯。

我確信,此刻正在與神對話,正在人與酒的交融之中,尋找自己生命的支點。

———2020年10月8日

季克良:生命的支點季克良:生命的支點
季克良:生命的支點季克良:生命的支點
季克良:生命的支點

個人簡介

吳燕妮,國學學者,作家,詩人。燕妮道友會俱樂部創始人,“蛻變命運的心法”品牌課程研發者,她長期致力於“國學教育,組織與個人成長,女性成功,心靈療愈,文學創作等領域的研究。”現為香港作協副主席,倉央嘉措詩歌培訓學院副院長,陝西樓觀臺老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實學會理事,中國城市發展聯盟副秘書長,曾為貴州茅臺,煙臺張裕,首鋼集團,全國人大會議中心等上千家企事業單位做過演講。同時她創作了大量以國學文化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她的作品皆以悟道為魂,以遊歷世界各地的親身經歷為題材,目的是為了倡導“活在當下,喜悅自在”的生命狀態。她的悟道系列詩歌被業界譽為:“開創了道家思想浪漫主義文化的先河”。另外她多次獨自徒步行走川藏、尼泊爾、泰國等宗教聖地,對話過無數高僧大德,她把自己遊歷自然,與高人對話的真實心得都記錄下來,2018年正式出版《點亮智慧的心燈》新書三部曲:《燕妮悟道》《燕妮詩選》《燕妮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