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中,改变战役进程的两封加急电报,让人击节叹赏

辽沈战役中,打锦州是关键点。锦州是连接国民党北线东北和华北两大战区的战略要点,对此,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以极大的决心选择敌人防御相对薄弱,而对全局来说又最关键的锦州作为突破口,实施出奇不意的打击,从而取得了整个战役的主动。

但是,这个伟大的战略构想,却是在毛泽东与林彪多次激烈的争论后,才最终实施的。

辽沈战役中,改变战役进程的两封加急电报,让人击节叹赏

1948年2月,白雪覆盖着陕北高原的米脂县杨家沟,毛泽东的目光常常凝视着东北那块黑土地。

2月初,经过深思熟虑,毛泽东起草了致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密电。

“你们应准备对付敌军由东北向华北撤退之形势。”“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歼灭为有利。”

此时的东北解放军,经过历时90天的冬季攻势,将东北国民党军压缩在锦州、沈阳、长春三个孤立城市及地区。

但是如何打东北之战,是将帅都要思考的问题。


辽沈战役中,改变战役进程的两封加急电报,让人击节叹赏


1948年4月18日,东北军政领导人林彪、罗荣桓、高刚、陈云、李富春、刘亚楼、谭政联名给在河北的毛泽东发出了一份详尽的电报,直言先打长春,并以此吸引沈阳之敌增援而歼灭之。

毛泽东同意了林彪先打长春的意见。

5月下旬,林彪集中两个纵队试攻长春,由于兵力和火力部署没有形成绝对优势,攻城时没有采用迫近作业和坑道爆破方法,结果只占领了长春外围的几个据点,歼敌6000余人,而自己亦伤亡2000余人。

直到这时,林彪才意识到敌人的战斗力和防御攻势都比原来估计的要强大,夺取长春的条件还不够成熟。

6月5日,东北野战军领导人致电中央军委,提出了东北野战军部队行动的三个方案:

一、目前即正式进攻长春,但无把握,成功的可能性较小。

二、目前以少数兵力围困长春,封锁粮食,主力到北宁线、热河、冀东一带作战,但南下作战除可能到处扑空,或因敌集中不好打外,粮食极为困难,同时长春之敌又可能乘机逃回沈阳,可能造成两头都无战果的结局。

三、用二到四个月的时间,对长春实行较长期的围城打援、然后攻城的办法。

6月7日,毛泽东复电东总,表示基本同意第三个方案。

但是东北野战军对长春久困长围、围城打援的战略实施得并不怎么顺利。长春守敌郑洞国坚守不出,援敌卫立煌又始终按兵不动。一时间,一座长春城牵制了东北野战军所有主力部队,而关内各战场解放军节节胜利。于是,7月中旬,东北局领导开会,重新商讨作战问题,7月22日林彪致电中央军委报告了最新的决定。“最近东北局常委重新讨论了新的问题,大家认为我军仍以南下作战为好,不宜勉强和被动地攻长春。”

收到这封电报,毛泽东非常高兴。在接到电报的当天23时,他便复电林彪,并告东北局说:“向南作战具有各种有利条件,我军愈向敌人后方前进,愈能使敌方孤悬在侧后之据点被迫减弱或撤退,这个真理已被南线作战所证明,亦为你们的作战所证明。攻击长春既然没有把握,当然可以和应当停止这个计划,改为提早南下作战的计划。在你们准备攻击长春期间,我们即告诉你们,不要将南线作战的困难条件说的太多太死,一直在精神上将自己限制起来,失去主动性,现在你们已经将注意力移到向南作战方向,研究南面的敌情、地形、粮食等等情况,看出其种种有利的条件,这是很好的和很必要的。并且应向全军指战员,首先是干部充分说明这些条件,以鼓励和坚定他们向南进取的意志和坚定他们的决心。但在同时必须说明将要遇到的和必然会遇到的各种困难情况,诸如粮食困难,人民的欢迎不一定有如同县处地方的人民那样热烈,某些敌人的顽强抵抗和某些时候作战的不顺手等等使他们在这方面鲜有精神准备并研究克服各项困难的方法”(《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54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辽沈战役中,改变战役进程的两封加急电报,让人击节叹赏

从2月提出关门打狗的战略构想,到9月下旬东北野战军确定攻打锦州,毛泽东不断向东北前线发出攻打锦州的信息和指示。

但是林彪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信心,没有很好领会毛泽东的战略意图,只是从东北我军的局部利益来考虑问题。在打锦州的问题上,林彪仍犹豫不决。

8月8日,林彪致电中央军委:

“傅作义主力,目前业已调至锦州、唐山之线,正便于我杨成武部向西袭击。因此我杨成武部能于日内出发西进则更好,否则愈早出发为好。东北主力行动时间,须试杨成武部行动的迟早才能确定,故目前还不能具体确定。”

8月9日深夜23点,毛泽东又致电林彪等,重申了中央的战略部署,强调目前北宁线正好打仗,部队应迅速行动。

8月11日11时,林彪再次致电中央军委,强调他的理由:

“东北主力数月来均未作战,指战员均甚急迫要求作战,部队随时皆可出动。但在现在地区,无战机可求,南下则因大军粮食的需要无法解决。向热河运粮,道路甚远,必须利用铁路、汽路。但今年雨水之大,为三十年来所未有,铁路、汽路冲毁甚多,近日来雨势更猛。据原估计八月十五日左右可修好铁路、汽路、桥梁,以现在雨势来看,能否如期完成仍无把握。我们现在只待郑家屯南北运粮道路修复,雨势稍减(因全军皆无雨具)即可随时出动,决不以杨成武部行动之迟早为标准,但日前对出动时间。仍是无法肯定。”


辽沈战役中,改变战役进程的两封加急电报,让人击节叹赏

毛泽东接到这个电报,十分生气。他马上提笔对林彪等提出前所未有的严厉批评,并特拟“AAAA"级十万火急拍发电报。

毛泽东批评说:

“十一日十一时电悉,关于敌人从东北撤运华中之可能。我们在你们尚未结束冬季作战时即告诉了你们,希望你们务必抓住这批敌人,如敌从东北大量向华中转移,则对华中作战极为不利。关于你们大军南下必须先期准备粮食一事,两个月前亦已指示你们努力准备,

两个月以来你们是否执行了我们这一指示一字不提。现据来电则似乎此项准备工作过去两月全未进行,以致现在军队无粮不能前进。而你们所以不能决定出动日期的原因,最近数日你们一连几次来电均放在敌情上面,并且因此又均放在杨成武是否能提早出动上面。你们六日十九时电,虽曾提到粮食问题,但是你们说‘如扬成武部出动时间能提早,则我们出动时间亦能提早’。你们八日十七时电,则全未提到粮食问题,但说敌情严重,并作出结论说;‘东北主力行动时间,须视杨成武部行动的迟早才能确定’。当着我们向你们指出不应当将南面敌情看得过分严重,尤其不应当以杨成武部之行动作为你们行动的标准,并且同时即确定了杨成武的行动时间以后,你们却说(相距不到三天)‘决不以杨成武部行动之迟早为标准’,而归结到了粮食问题。对于你们自己,则敌情、粮食、雨具样样必须顾虑周到,对于杨威武部则似乎一切皆不成问题试问你们出动遥遥无期而令该部孤军早出,傅作义东面顾虑甚少,使用大力援绥,将杨成武赶走,又回到东面来对付杨罗及你们,如像今年四月那样,对于战局有何利益。
你们对于杨成武部采取这样轻率的态度,是很不对的。对于北宁线上敌情的判断,根据最近你们几次电报看来,亦显得甚为轻率。为使你们谨慎从事起见。特向你们指出如上,你们如果不同意这些指出,则望你们提出反驳。"(《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56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辽沈战役中,改变战役进程的两封加急电报,让人击节叹赏

这样的电报和批评,林彪等人做出了回应。

9月6日,林、罗、刘致电中央军委,同意中央军委的指示。

9月7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下了最后决心,做出战略决断:

“你们应当注意:(一)确立攻占锦州、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二)确立打你们全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第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辽沈战役这场重头戏,似乎要拉开帷幕了。千军万马,滚滚铁流,正在为这一伟大的决战做最充足的准备。

但是,林彪对于打锦州这一仗,心中始终有所顾虑。

10月3日,林彪接到一封情报,在锦西葫芦岛,敌人多了三个整师。打锦州,有两个援敌,一个来自沈阳,一个来自锦西,“一桌菜上了两桌客”,能不能吃得下?作为一方大将,林彪又犹豫了。

东北野战军的总指挥部的列车停在了郑家屯以西,彻夜难眠的林彪坐在地图前,他的内心在交战。作为东北战场的主将,他必须对这次战役负责,不能出一点纰漏啊!

在车厢里转了无数圈后,22时,林彪亲自拟好了一份非同寻常的“AAAA”级电报,他作出了改变打锦州的决定。

“得到新五军及九十五师海运葫芦岛的消息后,本晚我们在研究情况和考虑行动问题。估计攻锦州时,守敌8个师虽战力不强,但亦须相当时间才能完全解决战斗。在战斗未解决以前,敌必在锦西葫芦岛地区留下一两个师守备,抽出五十四军、九十五师等五六个师的兵力,采取集团行动向锦州推进。我阻援部队不一定能堵住该敌,则该敌可能和守敌会合。在两锦间敌阵地间隙不过五六十里,无隙可图。锦州如能攻下,则仍以攻锦州为好,省得部队往返拖延时间。长春之敌数月来经我围困,……士气必甚低。我军经数月整补,数量质量均大大加强,故目前如攻长春,则较六月间准备攻长春时的把握大为增加。但须多拖延半月到二十天时间。以上两个行动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


辽沈战役中,改变战役进程的两封加急电报,让人击节叹赏

千军万马已经抵达锦州城下,此时却要改变,又要打长春,毛泽东收到电报,确实震怒了。在经周、刘、朱、任四大书记圈阅后,经毛泽东亲自拟定的电文,先后发往东总:

“四五月间,长春本来好打,你们不敢打;七月份,长春同样好打,你们又不敢打。现在攻锦部署已经完毕,锦西、滦河之第八、第九两军亦已调走,你们却因新五军从山海关、九十五师从天津调至葫芦岛一项并不很大的敌情变化,又不敢打锦州!又想回去打长春,我们认为是很不妥当的。你们应利用长春之敌尚未出动,沈阳之敌不敢单独援锦的目前紧要时机,集中主力,迅速打下锦州,对此计划不应再改。”


辽沈战役中,改变战役进程的两封加急电报,让人击节叹赏

“林罗并告东北局:  本日十七时电发出后,我们再考虑你们的攻击方向问题,我们坚持地认为你们完全不应该动摇既定方针,丢了锦州不打,去打长春。除了前电所述之理由外,假定你们改变方针打下了长春,你们下一步还是要打两锦,那时,第一,两锦敌军不但决不会减少,还可能增加一部,这样,将增加你们打两锦的困难;第二,目前沈阳之敌因为有长春存在,不敢将长春置之不顾而专力援锦,你们可利用长春敌人的存在,在目前十天至二十天时间(这个时间很重要),牵制全部至少一部分沈阳之敌。如你们先打下长春,下一步打两锦时,不但两锦情况变得较现在更难打些,而且沈敌可以倾巢援锦,对于你们攻锦及打援的威胁将较现时为大。因此我们不赞成你们再改计划,而认为你们应集中精力,力争于十天内外攻取锦州,并集中必要力量于攻锦州同时歼灭由锦西来援之敌四至五个师。只要打下锦州,你们就有了战役上的主动权,而打下长春,并不能帮助你们取得主动,反而将增加你们下一步的困难。望你们深刻计算到这一点,并望见复。(《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第3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辽沈战役中,改变战役进程的两封加急电报,让人击节叹赏


林罗刘并告东北局:  

三日九时电悉。  (一)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  (二)你们决定以四纵和十一纵全部及热河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葫芦岛方面之敌,以一、二、三、七、八、九共六个纵队攻锦州,以五、六、十、十二共四个纵队对付沈阳援锦之敌,以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之敌,这是完全正确的。

你们这样做,方才算是把作战重点放在锦州、锦西方面,纠正了过去长时间内南北平分兵力没有重点的错误(回头打长春那更是绝大的错误想法,因为你们很快就放弃了此项想法,故在事实上未生影响)。

你们过去一个月中曾有多次电报叫你们如此做,你们到现在才想通这一重要点,不是平分兵力,而是以主力放在两锦方面。虽然在时间上应当一开始就如此做,从你们部队开始行动起到今天差不多已有一个月之久,你们才把攻击重点问题弄清楚,重新增加两个纵队到两锦方面去,可能对于作战要受一些影响(是否有影响及影响之大小,要看作战结果如何才能定),但是平分兵力的错误算是纠正了。

从这件事你们应取得两个教训:第一个教训是,你们的指挥所应先于部队移动到达所欲攻击的方向去(这一点我们在很早就向你们指出了),由于你们没有这样做,致使你们的眼光长期受到限制;第二个教训是,在通常的情况下必须集中主力攻击一点,而不要平分兵力。 (三)攻击锦州的时间愈快愈好,但因你们兵力尚未到齐,你们指挥所方才接近锦州附近,部队的攻城动员准备工作尚未进行,当然应当稍待时日,等候兵力到齐和完成准备工作,然后开始攻击。但是你们应当力求缩短这一准备过程,不要延迟太久,当然决不要有任何的慌忙。(四)关于不应当回头攻长春的理由,不是如你们所说的“太费时间”以及“即令不攻长春,该敌亦必自动突围,我能收复长春,并能歼敌一部”,而是如我们昨日十七时及十九时两电所说的那些理由,即你们如果真的回头攻长春,你们将要犯一个大错误。就拿突围一点来说,目前该敌突围愈迟愈有利,不突围更有利。(五)

在此以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希望你们按照你们三日九时电的部署,大胆放手和坚持地实施,争取首先攻克锦州,然后再攻锦西。(六)蒋介石已到沈阳,不过是替丧失信心的部下打气。他讲些做些什么,你们完全不要理他,坚决按照你们三日九时电部署做去。   军委,一九四八年十月四日六时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第39-4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辽沈战役中,改变战役进程的两封加急电报,让人击节叹赏

雪片般的电报,凝聚着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高级领袖们的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将帅的意见达到了完全的统一。锦州之战打响。从这个历史的瞬间,我们见证了毛泽东的高瞻远瞩和林彪的谨慎细密,在面对不同意见的时候,毛泽东有鼓励,有批评,有体贴,有要求,细致入微,展现了一个伟大的军事领袖的风采。而林彪敢于多次直言自己的见解,也表现了一方统帅的胆识和负责。

将帅同心,岂能不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