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再努力了,就看看這篇文章

今天分享一個來自星友的提問,進行了一些修改和補充:

現在自我感覺很糟糕,覺得自己各個方面都很差,原生家庭經濟條件很糟糕,父母對待我也很粗糙,基本上給我提供了基本的吃穿,對我沒有正向的引導。
初中遇到校園霸凌,被全班同學孤立沒有朋友,一直相信在學校唸書,可以改變命運,所以並沒有被打倒。
現在工作一年了,感覺自我在各個方面被否定,感覺各個方面都是問題比如人際關係,完全不知道怎麼去定義,也絲毫不知道如何著手分析解決,就感覺雖然外在的我身體健康,四肢健全,但是內在的我是畸形的,殘缺不全的。
就想請問你,一般內在的我的四肢軀幹是哪些?我想看書實踐慢慢的修復這些殘缺的部分,我需要找到依據去給自己的問題下定義,然後逐步重塑自我。
謝謝!可以的話,麻煩你推薦幾本書!

1/ 重塑自我的能力金字塔

惡魔奶爸分享的能力金字塔我覺得很有價值,我也是最近才知道這個金字塔,碰巧的是,這也是過去我7年剛好在重點培養的事情:

第一層是健康

第二層批判性思維

第三層是情緒調整能力

第四層是一技之長

第五層是表達能力

第六層是高層關係

第七層是領導力

第八層是銷售、營銷和經營的能力

具體可以看看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沒法取標題,但我建議你一定要看!

你健康現在有了,起碼滿足第一層,但二層開始就缺乏了,你過於自卑,沒有批判性思維去理性看待自己實際水平,還在被原生家庭所困擾。

2/ 拋棄原因論,多用目的論

原始家庭和過去的經歷的確對你有影響,但你所感覺的影響已經大於真正對你的影響了。

按照《被討厭的勇氣》所說,某種程度不是過去的事情造成現在的你,這是原因論,而是你想把現在的狀態歸結於過去的經歷,這是目的論。

而且你還有一種思想“就是我過去這麼慘,我都沒被打敗,我已經很厲害了。”

但實際上你是可以把慘去掉,也不用覺得我需要克服什麼,而是根據實際水平慢慢提升。

你可以想一下,有些人可能和你遭遇是一樣的,遇到的事比你還要糟糕,但是他卻可以過得很快樂。

甚至有些人會感謝過去糟糕的事情,造就了現在堅強的他,磨鍊了他的意志,因為他沒有把缺陷歸結於環境和家庭,而是選擇不斷地改造自己。

再打個比方,媽媽看到孩子幹壞事了,很生氣地罵孩子,突然電話鈴響了,接起電話可以很溫柔地說話。

媽媽是能控制的,但他會以為是孩子幹了壞事才生氣,這是原因論,實際上他只是為了威懾孩子而生氣,這是目的論。

就好比你認為過去的經歷造成了現在的你,這是原因論,實際上是你內心“享受”這種狀態,歸因過去可以把自己現在的行為合理化,這是目的論。

3/ 永遠別在乎沉沒成本

心態上你一定要改變,不要再去用原因論思考問題,不要再想我過去家庭如何,不要再想受到了什麼欺負,用經濟學來說,這都是沉沒成本,根本不需要考慮。

沒錯,這樣想的確很舒服,因為責任都在別人身上了,可惜你永遠都得不到改變了。

我原本也會和你一樣去思考父母,認為他們沒有提供好的原生家庭給我,但我現在基本不會再想,而是去思考,他們已經給我什麼,他們給我住的地方,提供我吃喝,在他們能力之內教導我做人,這就足夠讓我們感恩了。

總之,千萬不要自憐,分享一段查理芒格的內容給你:

“過度自憐可以讓人近乎偏執,偏執是最難逆轉的東西之一,你們不要陷入自憐的情緒中。

我有個朋友,他隨身攜帶一疊厚厚的卡片,每當有人說了自憐的話,他就會慢慢地、誇張地掏出那一疊卡片,將最上面那張交給說話的人。

卡片上寫著“你的故事讓我很感動,我從來沒有聽過有人像你這麼倒黴。”

自憐總是會產生負面影響,它是一種錯誤的思維方式。如果你們能夠避開它,你們的優勢就遠遠大於其他人,或者幾乎所有的人,因為自憐是一種標準的反應。你們可以通過訓練來擺脫它。”

我說的不知道你能不能明白,詳細也推薦你去看看這本書,再深入瞭解可以去讀讀阿德勒的心理學。

4/ 改善信息吸收的數量和質量

關於人際關係我建議你看看《人性的弱點》,講得非常好,當時這本書對我改變也挺大的,雖然很多人認為雞湯。

最重要的還是,不要老是思考自己沒什麼,多想想自己有什麼,你四肢健全、你能提問、你能寫作、你能閱讀、你能主動學習、你能意識到自己缺失的部分、你不放棄。

這都已經是很大的優勢了,你今後還有10年、20年、30年的人生,一定會越來越好。

你也不用去定義,不用分析,不用想太多,真的沒用,多讀幾本書、多看些好電影、多和敬佩的人交流、多輸出內容思考、多存錢。

在你意識不到的情況就會變好,你分析就是想刻意去讓自己馬上改變,可改變短期是不可能的,改變必然是你不知不覺中發生的。

關於如何改變原生家庭我也寫過“隱秘的角落:原生家庭貧窮的人,長大後靠什麼逆襲?”。

就是不斷地「閱讀」,包括聽到、看到、讀到,儘可能覆蓋你過去所接觸到的信息,並且儘可能杜絕過去身邊人傳遞給你的信息。

5/ 自我感覺糟糕可能是生理現象

明明好像也沒發生什麼特別糟的事情,但心情就是有點低落,也不知道哪裡不對勁,突然感覺人生好像沒什麼意義。

這種現象我經常會遇到,以前我會覺得,哎呀,好難受呀,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有時候還會想,別人比我厲害還比我勤奮,也會讓我帶來更多的焦慮,但焦慮歸焦慮,就是沒有行動的動力。

現在我的想法比較簡單,這純粹是生理現象,坦然接受就好,過了就好了,千萬不要成為情緒的奴隸。

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你的情緒低落,必然是你身體釋放了某種物質,從而影響了你的心情。

這個和你個人沒什麼關係的,因為生理現象是有波動且被動的,當他釋放了開心的物質多了(通常是白天),他就會要釋放一點悲傷的物質(晚上),儘可能達到平衡,等他釋放完了,你就會迴歸到平淡的態度。

假設我們把靈魂和身體分開來看的話,靈魂就是平平談談,理性分析的,但你一旦把靈魂和身體結合,那身體所釋放的物質就會干擾到靈魂的理性判斷。

所以,你下一次有莫名的失落,不要太在意,這純粹是身體的自然現象,他在釋放悲傷的物質。

這種物質不是我瞎說的,科學已經證明我們大腦會釋放物質從而影響我們的情緒。

有時候你想變得快樂,你只要注射一些快樂的物質,你就馬上能變得快樂,當然,這不是好的方法,可能還會傷身體。

其實主動釋放快樂物質的方法還是很多的,說說我經常使用的方法,不太健康的就是喝喝咖啡和可樂中的咖啡因,還有甜食,這都能改變我們身體釋放的物質。

其次最好的就是運動和冥想,又健康又快樂。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我們身處在中國的環境和21世紀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事情,沒有這麼多的不快樂,有也無非就是上面說的身體在釋放物質,還有另一種就是自己作帶來的嫉妒和攀比。

更多好文,歡迎關注我的公粽號「阿貓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