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留住“戰時省會”的抗戰文化,他們奔走近10年

1938年5月至1945年10月,在福建省會內遷永安的7年間,基於當地現實條件,以及彼時省政府主席陳儀和劉建緒相對開明的政治主張,支持宣傳抗日救亡,大量的報刊和出版社應運而生,全國各地知名的文人學者雲集於此。

42家大小出版社,4家新聞通訊機構,19家印刷所,發行報紙12種,出版各類叢書、叢刊和專著800多種……以筆墨作刀槍,抗戰文化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使一向交通閉塞、文化落後的永安,一躍成為我國東南角的文人薈萃之地、抗戰時期國統區三大抗戰文化中心之一。

昔日的槍炮聲早已遠去,如今這裡已是國家級抗戰紀念地、東南抗戰文化名城,前來翠園書院、吉山古屋旅遊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

走進夏日的吉山村,青瓦古屋,綠樹成蔭,放眼望去,小山城的每個角落,似乎都隱藏著一個又一個秘密。

從省主席公館遺址,到福建高等法院等司法機關的駐地,從省教育廳寄駐的劉氏宗祠,到彙集千百熱血青年的省立永安中學舊址,這個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山村,半天時間就已細細走完。

“其實,我們永安有古堡20多座,需要進一步保護和開發利用。”今年5月28日,曾帶隊前來吉山村調研的三明市政協副主席、永安市委書記蔣先東對記者說,他們正為推進吉山村的“抗戰之聲”音樂小鎮項目建設建言做調研。

為了留住“戰時省會”的抗戰文化,他們奔走近10年

音樂小鎮項目是永安市“321”產業發展計劃中的一個重點項目,立足於吉山豐富的抗戰文化、音樂文化、酒文化以及綠色生態等資源,著力整合發展文旅康養產業,目前該項目第一期工程正在有序推進。

“希望進一步推動吉山村抗戰遺址整體修繕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建議發揮永安紅色資源優勢,唱響‘風展紅旗如畫’品牌,進一步打造吉山等紅色旅遊精品線路。”……6月5日和6月11日,永安市政協組織了兩場調研活動,持續助推音樂小鎮項目建設。

為了“戰時省會”永安抗戰紀念地的保護和建設,各級政協組織和委員已經持續關注力推近10年——

2010年10月,永安市政協提交的《關於我市抗戰文化挖掘和保護情況的調研報告》被採納了相關建議,目前全市已完成了將萃園、挹秀樓、復興堡等抗戰文化遺址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

2015年7月,三明市政協向市委報送《關於三明市“十三五”規劃的若干建議》,提出要“積極申報永安國家抗戰遺址”建議,助推永安抗戰遺址群入選第二批10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2017年3月,福建省政協調研組深入永安洪田鎮馬洪村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小陶鎮北上抗日先遣隊舊址群等地,建言紅色文化遺蹟保護與開發利用。

今天,永安市已經形成了以遺址搶救修繕為著力點、傳統村落保護為切入點、抗戰文化研究為支撐點、文化民生改善為落腳點的抗戰文化傳承發展新格局,而“戰時省會”的財政廳、民政廳、建設廳、教育廳等幾十個部門舊址也都得到復原。

“我們祖屋和原‘教育廳’、原‘省立中學’以及陳培錕辦公舊居等都屬於政府實施祖屋對口維修的範圍。”原“高等法院”舊址——吉山上新厝的主人劉見彪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永安市法院投入了幾萬元幫助我們舊屋翻新,現在我們既住得舒適又感到榮幸!”

記者:王惠兵

編輯:魏芯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