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鄭州版“小湯山”有了新名字

226名醫務人員進駐鄭州岐伯山醫院

今日,來自鄭州市8家醫院的醫療隊員,入駐鄭州版“小湯山”醫院。細心的小夥伴可能已經發現了,隊員們在醫院門前合影留念的“背景板”,是“鄭州岐伯山醫院”。而河南省衛生健康委也“應景”地發出一條微博,“猜猜這是哪家醫院?”並配以“鄭州岐伯山醫院”的照片。

今日,鄭州版“小湯山”有了新名字

那麼鄭州版“小湯山”何以最終命名為鄭州岐伯山醫院呢?其實,這與中醫的源頭有關,與鄭州和岐伯山的歷史淵源有關。

今日,鄭州版“小湯山”有了新名字

岐伯山,位於鄭州新密市苟堂鎮南部,在方溝村與槐樹嶺村交界處。這座看起來不起眼的小山,卻是相傳黃帝開展醫藥研究的基地,創研《黃帝內經》的聖地。岐伯是中國上古時代著名的醫學家,道家名人,精於醫術脈理,被尊為“華夏中醫始祖”。《黃帝內經》作為我國最早的中醫典籍,就是以黃帝和岐伯一問一答的方式寫就的,中醫也因此被稱為“岐黃之術”。河南是中醫藥大省,中醫的發源地,而在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治過程中,河南始終堅持中醫藥參與的防治模式,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武漢有火神、雷神二山,在鄭州港區建成的鄭州版“小湯山”最終定名為“鄭州岐伯山醫院”,可謂意味深長。

今日,鄭州版“小湯山”有了新名字

拍攝:丁友明

據悉,鄭州岐伯山醫院是在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港區醫院原址上,改造擴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定點救治醫院,分為確診病房住院、接診觀察、醫技綜合、生活保障四大功能區。今天上午十點,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162位醫護人員,和市屬8家醫院的64名醫護人員,共計226人,開始進駐鄭州岐伯山醫院,開展前期準備工作。(鄭報全媒體記者 邢進)

來源:鄭州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