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老闆眼中的視效行業,都是大實話

-加入視效社群,獲得更多知識、人脈、機會-

這位老闆眼中的視效行業,都是大實話

關於徐建

MORE VFX 創始人/CEO/導演/電影視效指導

抱著對電影的熱愛與激情,徐建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好友共同創辦 MORE VFX, 為影視項目提供後期製作服務。作為視效行業的藝術家和電影人,多年來憑藉對中國視效產業的深刻理解及對市場的獨特遠見,帶領 MORE VFX 發展成為一支近三百人的專業團隊,也見證了中國電影視效行業的迅速發展與成長,未來也將不斷前行!

1、從業這麼多年,視效行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徐建: 體量更大,業務更多,但從業者的平均水準和素質有大幅下降。

2、製片方在視效方面的預算佔比越來越大?

徐建:是。隨著電影發展,商業類型片需要到影院裡感受、享受視覺體驗,這更多取決於視效製作能滿足主創團隊的各種奇思妙想。整體市場需求和人民的文化生活需求量一定是增加的,但製作難度也越來越大,所以預算佔比也會越來也高。

3、近幾年視效總業務量在增加?

徐建:其實不是,我覺得目前國內來說,巔峰應該是在16年、17年到18年初這三年。那個時候我們寒冬沒開始,整個資本市場,包括電影、電視劇的創作和公司都如雨後春筍一樣,需求量特別大。但從18年末開始就往回縮,尤其到今年可能縮得更厲害。

4、16、17、18這三年是不是團隊規模擴展最大的時期?

徐建:對。我們公司15年才30多個人,16年100多人,到現在300多人,基本都是這段時間發展起來的。18年末以後,據我瞭解除了VHQ在持續擴張,其他公司好像都沒有太大的增長,有的甚至在收縮,很明顯是受業務的影響。

5、業務量增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徐建:這個很矛盾。有那麼大的業務量,不擴充團隊肯定不行,除非變成全部外包,但這也不是特別好的選擇。如果產生大量外包,對質量的控制也會有問題。對製作要求不是特別高的電影和電視劇,這可能還行。

但在技術難度和創作難度級別都比較高的項目上,不是一個好選擇。你可能這一單賺了錢,但損失了在客戶面前的品牌、信譽。所以業務擴充的時候,擴充團隊是一個必然結果。

但在這個過程中,電視劇行業我不太瞭解,只從電影行業來說,當一個團隊快速擴展時,需要謹慎,因為危機並存。視效行業在中國發展沒幾年,沒有太多可借鑑的經驗,如果快速擴充,技術流程、技術積累、技術管理經驗不足,製片管理,公司運營管理經驗缺失,很多東西需要自己去摸索。業務擴充快,人員增長快,可能會讓你手忙腳亂,顧此失彼,然後很多東西建立不起來,會面臨著很大的困難,所以大家需要謹慎,要平衡整體的發展節奏。

6、純藝術家身份管理公司和純職業經理人管理公司相比有哪些優劣勢?

徐建:優勢很明顯,這個行業涉及到的技術藝術相關的專業知識比較特殊,複雜性比較高。本身是這個行業出身,能瞭解每個部門、每個技術的最旁枝末節的部分以及每個崗位的人的心理和工作的難度。

但我們都不是專業管理出身,中國之前也沒有特別龐大的這種公司存在,所有的經驗都要靠自己摸索,這是我們的巨大劣勢。

7、在人才供給、人才標準等人才相關方面,哪些問題更突出?

徐建:從三方面說:

(1)人才供給是一個社會普遍問題。隨著教育雙軌制的發生,各個院校為了擴張,開設很多的錄取線相對低的藝術相關專業。再隨著電腦圖像發展衍生出一些新媒體、影視動畫等專業,加上快餐式的培訓班等眾多原因,造成了生源就不好,然後師資力量也不好,學校教學質量差,學生也對這個行業不熱愛,不抱希望,最後造成社會對這個行業提供的人才基礎是比較差的。

(2)從公司新入職的員工來說,因為整個社會提供的人才基礎素質比較差,導致公司裡的新人綜合藝術修養不夠,對技術掌握不夠,會帶來很多困擾。

(3)到視效總監或視效指導級別,在我看來,目前沒有多少合格的視效總監。我定義的視效總監,不僅要藝術層面過關,還要對從模型到燈光、綁定、渲染、合成、特效等所有模塊的技術有基本掌握或瞭解,同時要很強的溝通能力,能快速理解並準確消化甲方的信息,以及準確的對內溝通傳達這些信息。更重要的是對電影,對戲有深刻理解。在這幾方面,目前整個市場上的視效總監,包括我自己都差很多。

8、理想的人才供給渠道是怎樣的?

徐建:中國不缺人才。按傳統分類,我們應該屬於實用美術,需要一些實用美術基礎比較好的人,一些二本或者老牌的藝術院校提供的生源其實夠用。

但視效行業目前來看不是一個特別有“錢”途的行業,同時社會風氣也是全民創業,向“錢”看,所以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就沒有像其他行業那麼強。

中國整個電影工業體系沒那麼成熟,整個電影製作裡的各個工種都面臨著很多問題,所以人才供給渠道的問題只能交給時間去解決,急不來。

9、對在單一崗位從事時間長的人,有哪些職業方面的建議?

徐建:我不排斥一個人入了行就想做到總監,做到老闆。但我覺得這個是不必要的。如果單從錢的角度來考慮,把某一模塊做到極致,技術能力好、藝術能力好,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一環,他在公司就有價值,薪水一樣很高,同樣受到整個行業的尊重。

無論日後怎麼發展,提升藝術修養,譬如聽音樂,看畫展,多接觸藝術類的薰陶,慢慢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是有幫助的。另一方面對攝影瞭解的欠缺,攝影創作能力的欠缺,也是阻礙很多基層從業人員提升的因素之一。

在藝術修養層面以及對攝影的瞭解方面突破一下,同時技術也能跟上,這會是一個新的突破點。

10、是否很關注人才對產業的瞭解熱愛的情況?

徐建:是。視效行業不是一個特別有“錢”途的行業,如果不是特別喜歡電影,會覺得這個行業是真的很苦。不光是特效行業,包括美術、製片、服裝、道具等,可能在前10年甚至十幾年都會比較苦。 如果真的不熱愛,沒辦法走到後面。

11、對於企業發展來講,人才是最大桎梏嗎?還有哪些因素影響企業發展?

徐建:就目前中國整個情況來說,我覺得可能是三方面:

(1)整個中國電影工業化的不成熟,這隻能隨著整體工業化的進步一起來解決,單方面去使勁可能解決不了。

(2)人才問題,也是整體行業發展比較大的桎梏。

(3)沒有一個好的商業模式,讓行業發展受到了一些困擾和問題。這個行業現在已經變成了哪退稅高,人力成本低,就往哪走。對一個行業來說,這絕對不是一個好事情,永遠追著別人的施捨走,至少從資本的層面上也沒人看得上你。對人才也沒有好的吸引力。所以我覺得根本解決問題還是要找到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12、中國後期視效企業這麼多年在商業模型改變,有沒有錯過哪些窗口期?

徐建:其實還談不上錯過,因為畢竟發展沒幾年。從中國開始發展視效行業的那一天,整個行業的人員沒有資歷、閱歷、社會經驗,對人生、對世界的看法沒有那麼的深入,這也會帶來了很多問題。

中國整個社會文化,包括電影行業的工作模式、生存狀態跟國外差別很大,存在一些天然壁壘。我們之前都在盲目追求國外公司的製作技術,當真正坐下來仔細思考商業模式的問題也是最近一兩年才發生的,到這時候已經約定俗成很多規矩,再去改變就挺難了。

但是這事得去做,需要大家去推動。希望大家能從根本上一起去做這樣的思考,一起去推動一些事情,可能3年、5年之後,對我們整個生活狀態都會有一些好的幫助。

13、國內外有哪些可以值得借鑑的商業模型?

徐建:這個問題要看自己的野心是有多大。我覺得要從兩個角度來看:

(1)如果只要有合理利潤,滿足研發,合理化運營和發展的話,目前的商業模式也不用做太多的改變,在技術積累、流程管理,公司運營管理,製片體系不斷完善,更合理化就夠了。

(2)如果野心更大,要掙錢,擁有跟多財富,目前我瞭解的公司,前些年水晶石的商業模式是比較好的,它是一個破圈比較成功公司,它業務內容比較多元化,不僅做電影特效,也做場館包括奧運會開幕式的特效,這意味著營業收入總量會比較大。這僅是從電影特效公司的基因來說,從規劃層面就另當別論。 電影這個圈子就這麼大,把全中國電影特效業務都壟斷了,也就那麼大。

14、如何看待虛擬拍攝、數字化拍攝,這是一個大的發展方向嗎?

徐建:一定的,因為虛擬拍攝未來一定是顛覆整個電影、電視劇行業製作手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可能90%的工作會在虛擬拍攝的方式完成。。

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東西,它可能未來會深入到我們生活裡的所有的方方面面,因為它它能涉及的領域太多了,如果大家能在新興技術的起始點上踩到正確的腳步,未來的可能性會更多。

我覺得視效公司有天然的數字型製作的基因,是有可能往數字型製片廠發展的。當變成一個數字型製片廠時,在整個產業鏈上的話語權和能掌握的資源就不一樣了。對於視效公司來說,這絕對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但是我覺得它同時也存在著很強的破圈性。

15、那這是不是一個很好的破圈點?

徐建:對,這是一定的。比如現在用的很多的虛擬直播、虛擬發佈會,太多的東西了,而且隨著5G或者整個VR、AR或者虛擬引擎的繼續發展,它一定會讓更多行業加入到這個平臺裡面。視效公司天然帶著數字製作的基因,所以轉型會非常快。

16、數字虛擬製作的發展對工業流程、人才等方面會帶來哪些變化?

徐建:其實基礎的素質需求沒有太多的變化,只是換了一個平臺,一個軟件的技術應用方式而已。但是思維方式可能會產生比較大的變化。現在工業光魔已經做到了,《曼達洛人》幕後技術已經做到了40%~ 60%的鏡頭已經在LED屏上拍,就證明它可能至少有一半的工作量已經在棚裡實現,它已經發生了,而不只是一個未來。

17、在數字虛擬技術方面,視效公司的轉型有優勢,怎麼樣準備能讓這個優勢更明顯呢?

徐建:需要準備的東西很多,目前來看,除開硬件這端,在軟件端只是在傳統的流程里加入了一個新的軟件,或者把一些技術平臺轉到Unreal上面,而且現在Unreal的發展速度已經到超過以往任何一個軟件。

所以這個壁壘可能只會存在很短的時期。因為遊戲公司比我們使用的更深入,但他們的目標可能聚焦在遊戲這塊,我們發散的面會比較廣。

18、虛擬拍攝是視效公司未來商業模型轉變的一個比較有利的方向,還有沒有其他的商業模型的改變可能?

徐建:我知道很多公司都在做自己的IP,也是一個好的方式。但我其實始終認為做IP和符合現有基因的特效公司沒有必然聯繫。比如一個公司開發自己的《星球大戰》,開發完這個IP,不一定非得用自己的公司做,可以選擇全世界任何一家物美價廉的公司去做,所以開發IP是一個好的方式,但跟傳統的視效公司不是一個必然聯繫。

還有參與電影投資,我覺得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從整個產業鏈上又往前邁了一步,但是它的風險性也很高,

19、如何看待以制帶投?

徐建:以制帶投其實可以有很多方式,我們傳統說的以制帶投,拿你的製作費去抵投資份額,但我覺得對目前的視效公司來說,都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方式,因為我們的運營成本很高,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有更大的利潤能拿出來做投資。

我認為當你跟客戶有很大連接性,你成為他一個非常必要的資源時,你就可以去跟他聊一些投資份額,你可以通過其他渠道拿錢參與投資。

20、視效企業這麼高的成本,是一個正常狀態嗎?有哪些可以節約成本的途徑?或者您理想中的成本應該是什麼樣的?

徐建:在目前中國的生態環境中,如果公司本身經營管理沒什麼問題的話,其實可節約的點很少。我們公司前幾年也很浪費,人員閒置率很高,當然不是整段閒置。當資源調配不及時,多項目並行時,會產生各種細小的資源閒置。這個部分能做好的話,意味著這個公司已經運營的很好了,但總的來看能節約的成本也不是特別多。

另一個好的方式,完善freelancer(自由職業者)制度,對各公司來說都是一個比較好的事情,因為即使在單個項目中僱傭freelancer的單價可能比用專職人員高,但從長期來看,會避免很多細小閒置。這樣會省掉很多日常管理的精力、成本投入和一些細小的資源浪費。

21、哪些原因導致視效企業的商業模式得不到有效轉變?

答: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整體的原因。整個中國電影都沒有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很多電影投資人找我聊過,發現電影公司都不掙錢,有些電影公司有了一個爆火的片子後可能還行。但是電影在中國就像賭博,你可能一個賭贏了,但是其他賭輸了。在中國,整個的電影都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開發製作一個項目5年,然後上映兩禮拜,就買15天,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的產品。這個問題就導致電影這個產品的盈利模式不夠強大。

迪士尼生產一部電影可能就是一個大廣告,後面再賣衍生品、玩具、印T恤、主題樂園,它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可持續變現的能力。中國電影一直沒有在這方面做很好很深入的探討和實踐。大環境好了,上游的整個產品的商業模式好了,我們才能有一個好的狀態。

22、對於自由藝術家或者勞務派遣,人才標準的不明確是否也給企業降低風險和綜合成本增加了阻力?

徐建:因為我們在的產業環境是一個非標(準)化的產業環境,雖然我們一直在提倡工業化,標準化、規範化、流程化,但是電影或電視劇這個產品,都是一個非標化的東西,它是由創作者主導,意味著每個產品都是定製化的,所需要的人才素質能力不一樣,所以在面臨很多項目時,包括公司內部運營,不到一半的東西能標準化,無法按標準去衡量一個人到底能力行不行。

我見過很多人,可能只幹了一兩年,但這個人才華橫溢,技術能力、藝術創造能力都很強,很快就對公司有很大價值,就不能給他很少的錢,不能單拿工作年限這個線去卡,所以我是覺得這事其實特別難,完全取決於你公司內部的人才恆定體系和業務類型,每個公司都不一樣。

23、怎麼看待院線電影轉到線上播這個趨勢?

徐建:當然是非常可怕,電影院都不開門,這個產品沒有銷售途徑。這不光是對特效行業,對於整個電影產業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事情。沒有產品的銷售渠道,談何產業?

現在網劇和電視劇其實已經沒有太多的界定了,不管是做電視臺的劇還是做網劇,其實差不多。現在整個的控制端是平臺方,如果平臺端進行各種限制,我覺得未來網劇也是比較大的問題,所以大家還是要想辦法破圈。

24、政策在產業當中是一個什麼角色,有什麼力道?

徐建:在短期內,對於剛起步的企業或者業務不穩定的企業,有政策當然好,但它對一個企業起不到決定性的幫助。長久來看,一個企業一定要有很強的自我造血能力才行,不能指望政策來發家致富維持一個好的發展。

目前在中國整個影視特效是一個起步階段,需要一些政策扶持。從中央政府到各地政府也都試圖去找一些手段來扶持和發展產業,但這個產業太特殊了,它需要考慮的角度和維度都太多,所以目前也沒看到哪個地方能給到實質性政策幫助,但我覺得未來一兩年之內,隨著各個地區關於產業政策的深入探討和研究,可能會出來一批比較實用政策,對我們會有一些幫助。

25、5G和8K的發展對宇視效公司的影響有哪些?

徐建:我覺得在核心層面不會有太多影響,因為一個視效公司,最核心的還是創作能力。我所說的創作不僅是藝術上的創作,還包括技術、流程、管理等,這些都會決定創造能力是什麼樣。5G和8K 的發展,未來做的數據量會更大,製作難度會更高。5G可能對製作方式會和公司運營方式的一些影響,但尚起不到本質上的影響。 成本肯定會增加,我覺得不用太擔心,因為當成本真的很高的時候,肯定不能自己消化,一定是轉嫁到了你的客戶方,不可能一直賠本幹。

26、中國視效行業的市場蛋糕每年有多大?

徐建:大概估計能有20億左右。

27、如果要優化整個的視效市場,從企業從產業也好,最迫切的優化有哪些點?

徐建:首先軟件正版化是一個好的途徑。由於軟件正版化情況並不好,各家公司的成本起點不一樣,會導致很多的惡性競爭,造成一個不良的生態環境。

其次,軟件正版化延展到了版權的認知。如果大家在一個不正當的行業環境裡就意味著有一些本身很努力很正規的公司的生存空間被那些不良團隊竊取了。版權意識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點。

然後連帶的很多問題,現在生存比較困難的很小的二包三包團隊,在行業裡也起到了一些不良影響,比如說不計成本的拉低價格。

前幾年影視行業大爆發,大家覺得這是一個能賺錢行業,認識一些製片人、有個片子,有1000-2000萬的製作費,就趕緊開一個特效公司來掙大錢,這個很頭腦發熱不成熟的想法,可能現在大家都已經意識到,事實並沒有賺到錢,生活也很艱苦,面臨著很多在公司裡任職時,不用去面對的問題和壓力。然後衝出去在市場上亂講話,這沒有必要。二包三包公司要認清自己的能力,公司創立了一年甚至兩年,還沒有自己穩定的業務源,還靠著接這幾家大公司的外包,這麼生存我覺得這個意義不大。

經營一家視效公司不能只有藝術能力和技術能力,業務能力也是一個重要的能力,如果兩三年下來,自己還沒有穩定的直接業務源,那基本證明這個團隊的業務能力是有問題的,很難有什麼發展。

28、如何看待工業細分?比如某個公司就只做其中一個製作環節。

徐建:工業細分也是建立在一個前提上,中國目前在劇組那端,對於後期特效的把控能力不強,會把很多工作交到一個特效公司整體去負責,然後才產生了這些外包。

但是能看到中國這幾年的劇組,越來越多的建立自己的視效總監,視效製片人,他們會去直接控制分工細分。當這個東西很成熟的時候,我覺得細分才有意義。我覺得這個東西實現還得有兩三年或者三五年的時間。

29、對中小型規模的公司的發展,有哪些建議?

徐建:從自身經驗而言,首先小團隊不可能做到很強的技術團隊儲備,所以得先有一個在藝術判斷能力上非常好的總監或者帶頭人; 然後如果做全流程的話,最起碼得有幾個非常全面的手藝很高的大拿,才能把活兒吃下來。

這種情況下,我建議輕易不要把團隊做大,當團隊超過50或70人時,會發現跟30、40人運營管理模式完全不一樣。舉個簡單例子,當團隊三四十人時,可能一兩個視效行業出身的合夥人還能照顧到每個人的工作,但到了70人以上,就看不到很多細小的工作點,這時候製片管理、人力資源調配系統,跟不上的話那絕對是災難性。

30、對未來或下半年視效產業的情況有怎樣的判斷?

徐建:說實話整個影視行業都會比較難。其實從現在來看可能還好,稍微大一點的公司手裡有比較大的項目,到現在沒做完。但新開的項目會越來越少,由於有滯後性,傳導到後期製作端有可能是今年三四季度,甚至到明年初,那時候可能是“冰河世紀”的到來,所以在這個階段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

本文完

中國影視視效製作者社群更多直播活動

加入社群無限次觀看

中國影視視效製作者社群活動直播第8期(即將開始,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這位老闆眼中的視效行業,都是大實話

中國影視視效製作者社群活動直播第7期(已經結束,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這位老闆眼中的視效行業,都是大實話

中國影視視效製作者社群活動直播第6期(已經結束,點擊圖片,加入社群看回放)

這位老闆眼中的視效行業,都是大實話

中國影視視效製作者社群活動直播第5期(已經結束,點擊圖片,加入社群看直播)

這位老闆眼中的視效行業,都是大實話

中國影視視效製作者社群活動直播第4期(已結束,點擊圖片,加入社群看回放)

這位老闆眼中的視效行業,都是大實話

中國影視視效製作者社群活動直播第3期(已結束,點擊圖片,加入社群看回放)

這位老闆眼中的視效行業,都是大實話

中國影視視效製作者社群活動直播第2期(已結束,點擊圖片,加入社群看回放)

這位老闆眼中的視效行業,都是大實話

中國影視視效製作者社群活動直播第1期(已結束,點擊圖片,加入社群看回放)

這位老闆眼中的視效行業,都是大實話這位老闆眼中的視效行業,都是大實話

中國影視視效製作者社群項目機會:

中國影視視效製作者社群項目機會

中國影視實效製作者社群招聘信息

詳情諮詢工業網助手小南瓜

本文為作者 中國影視視效製作者社群 分享,影視工業網鼓勵從業者分享原創內容,影視工業網不會對原創文章作任何編輯!如作者有特別標註,請按作者說明轉載,如無說明,則轉載此文章須經得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影視工業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 https://107cine.com/stream/1251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