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薛小妹第二首懷古詩謎底是看管太子之物

交趾懷古 其二

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薛小妹第二首懷古詩謎底是看管太子之物

《紅樓夢》第五十一回,薛小妹“將素昔所經過各省內古蹟為題,做了十首懷古絕句,內隱十物。”於是“眾人猜一回,皆不是的。”小說到此卻戛然而止了,轉入他處,沒有告訴讀者謎底,這是為什麼呢?我說過,是作者不便亮出謎底。

銅鑄金鏞振紀剛,聲傳海外播戎羌。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交趾,中國古地名,先秦時為百越支下駱越的一部分,今為越南北部紅河流域一帶,含廣東一部分。秦時設“交趾郡”,東漢時將交趾更名為“交州”,漢武帝滅南越國,設交趾刺史,後世稱交州。

交趾,出自《禮·王制》上記載:“南方日蠻,雕題交趾。”“雕題”是指紋面,“交趾”是足相向、盤腿。而《後漢書·南蠻南夷列傳》上說:“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趾’。”

那麼這首懷古詩的謎底到底是什麼呢?是“雲板”。

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薛小妹第二首懷古詩謎底是看管太子之物

“銅鑄金鏞振紀剛”。雲板,也稱“鍾板”、“鐵板”。是金屬鑄成的厚板狀,通常製成兩頭捲雲狀,上繫繩,懸而擊之,能發聲。多用作傳訊和軍事上的傳達命令。

據《滿文檔案·太祖檔》記載:“天命六年十一月。若偵知敵軍,須向外發炮、揚纛、擊雲板。”現在瀋陽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一塊雲板:高兩尺,寬一尺五寸,厚二寸,板的正中鑄有“大金天命癸亥年鑄中莊城”,據考證應系清太祖努爾哈赤時之物。

《紅樓夢》第十三回描述:“鳳姐還欲問時,只聽二門上傳出雲板連叩四下,將鳳姐驚醒,人回:‘東府蓉大奶奶沒了!’鳳姐聞聽,嚇了一身冷汗。”

可知這“雲板”是金屬鑄成的,清朝時還明確規定,是傳遞軍情的,所以是“銅鑄金鏞振紀剛”。

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薛小妹第二首懷古詩謎底是看管太子之物

“聲傳海外播戎羌”。雲板敲擊發出的聲音傳到海外。“海外”是指國外,這裡指的是敵人,關鍵是這個“播”字,這個“播”字千萬不能在當代語境下理解成“播撒”、“播種”的播。這裡的“播”是逃跑的意思。出自《後漢書·獻帝紀》:“身播國屯。”《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成公播蕩。”這裡的“播”就是指逃跑的意思。“戎羌”也是指敵人,這句話是說:當敵人聽到我軍強大的敲擊雲板的聲音後,都嚇得逃跑了。

“馬援自是功勞大”。馬援,漢朝人,公元前十四年至公元四十九年,字文淵,扶風郡茂陵人,今陝西西安興平人,著名軍事家。一生戰功赫赫,東征西討,西破隴羌,南征交趾,北擊烏桓......但其死後卻遭人構陷,被劉秀收回封號,直到漢章帝時才得以平反。

《紅樓夢》的作者就是想告訴人們,自己也是遭人構陷才身陷囹圄的,在圈禁的過程中,也只能靠雲板來傳遞事情。

雲板的形狀很像一匹奔騰的戰馬,打仗取勝全靠它。但即便如此又如何呢,誰會給一副雲板記功呢?所以是“馬援自是功勞大”,是自己說的“功勞大”。

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薛小妹第二首懷古詩謎底是看管太子之物

“鐵笛無煩說子房”。“鐵笛”是指元末的楊維楨,字廉夫,號鐵崖,諸暨楓橋人。善詩歌書畫,為元末文壇領軍人物。據傳說,湖州有個鐵匠,他掘地時得到著名的古“莫邪劍”,如此一把古劍,卻被這鐵匠熔化,鑄成了鐵笛後送給了楊維楨,故又號鐵笛道人。

而子房,卻是秦末漢初的,號稱漢朝開國三傑的大功臣之一的張良。張良在秦末的時候,曾找一大力士,為他鑄造了一隻一百二十斤的大鐵錘,在博浪沙埋伏,刺殺秦始皇,但未遂。後跟隨劉邦,推翻了秦朝。

鐵笛,用最好的武器莫邪劍,化作了音樂的笛子,讓莫邪劍失去了他原有的功能。而張良卻用鐵鑄造了大鐵錘,去刺殺秦始皇,那麼鐵笛你還有什麼臉面去說張良刺殺秦始皇這一行動的失敗呢?

雲板,你不能在戰場上發揮你應有的作用,只能在宮裡邊作為“圈禁”我太子傳事之用,已經失去你應有的功能了呀!

所以,薛小妹的第二首《交趾懷古》的謎底是“雲板”。

欲知究竟如何,且看我下節分解。

【喜歡的別忘轉發,加關注噢,敬請提出不同觀點。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