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

德國馬克雖然已經被歐元取代,但在退出市場後贏得了雷霆般的讚譽,很多德國人十分緬懷德國馬克,甚至有三分之一的德國人要求德國馬克迴歸。

說起德國,人們常常想到德國一絲不苟的精神,沒錯,德國人對工匠精神的崇拜深深體現在了貨幣上,讓我們來看看傳奇的德國馬克和那些響榮譽世界的巨匠們。

原東德100馬克(1975)

正面:馬克思

背面:東柏林大街一角

規格:144×62

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
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
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

馬克思(1818-1883),德國革命家,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領袖和導師。

1818年5月5日出生於普魯士萊茵省特利爾城的

個律師家庭。1835年10月就讀於波恩大學,一年後轉入柏林大學法律系。1841年4月獲哲學博士學位。1842年起為《萊茵報》撰稿,後任主編,連續撰文抨擊普魯士政府的專制統治。1843年該報被查封后遷居巴黎,投身於工人運動,並從事政治經濟學和法國大革命史的研究。1844年2月,與A.盧格創辦激進刊物《德法年鑑》。在工人運動實踐和革命理論研究中完成了從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到共產主義的轉變。

1846年初和恩格斯一起在布魯塞爾建立了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

1847年和恩格斯一起在改組正義者同盟的基礎上創建了共產主義者同盟,併為同盟起草了黨綱《共產黨宣言》。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後回到德國直接參加和領導德國革命。1864年9月28日在倫敦參加了第一國際的成立大會,他領導了反對蒲魯東派、巴枯寧派、工聯派和拉薩爾派的鬥爭,逐步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國際工人運動中的領導地位。他的文章和著作極為豐富,主要有《共產黨宣言》(1848)、《資本論》(1867)等。1883年3月14日因病在倫敦逝世。

原東德50馬克(1971)

正面:恩格斯

背面:石油化工精煉廠

規格:136×60

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
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

恩格斯(1820-1895),德國社會主義哲學家,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領袖和導師。1820年11月28日出生於普魯士萊茵省巴門城,十七歲中學還未畢業就到巴門的商業營業所當辦事員,利用業餘時間發奮學習,研究文學、哲學和歷史。1841年在柏林炮兵隊服兵役時加入青年黑格爾派。

1842年在《萊茵報》編輯部結識馬克思,1847年,與馬克思一起參加了共產主義同盟,併為同盟起草綱領,這就是1848年2月發表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共產黨宣言》。1848年協助馬克思創辦《新萊茵報》。

1850年起為資助馬克思完成《資本論》寫作而經商。1864年第一國際成立,他與馬克思一起參加了該國際的領導工作。1890年親自領導建立第二國際。1883年馬克思逝世後,他擔負整理馬克思文獻遺產的工作整理出版了《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晚年患喉癌,1895年8月5日逝世於倫敦。終年七十五歲。其骨灰按其遺囑撒在了伊斯特恩海濱的大海中。

50德國馬克(1989-1993)

正面:諾伊曼

背面:諾伊曼設計過的府邸、公共建築、教堂等

規格:146×71

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
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

諾伊曼(1687-1753),德國後期巴洛克風格的著名建築師,約於1687年1月30日生於埃格。1709年移居烏爾茨堡並學習建築。1711年到維爾茲堡炮兵服務隊,受到當時大主教侯爵(統治領域廣及意大利、法國及荷蘭)約翰·菲力普…馮匈保的支持,開始他的建築生涯。他設計過不少府邸、住宅、公共建築、橋樑和一百多座教學樓。曾任工兵上校建築學教授。他的作品在建築設計方面和工程技術方面都是極為卓越的,富於想象力,內部空間精巧新穎,並能夠用最少的材料取得最大的堅實性。他經常和畫家、雕塑家以及園藝師等協作,為他的傑出作品增添華美、和諧的裝飾。

他和布法朗設計的沃茨堡府邸(1719-1746)是巴洛克時期最著名的府邸之一,他的十四聖者教堂又是洛可可式建築的成功之作。其他作品有建在布魯赫薩爾和韋爾內克的教會建築以及維爾茨堡附近內勒斯海姆和卡珀爾地方的朝聖教堂等。

1753年8月19日去世,享年六十六歲。

10德國馬克(1989-1993)

正面:高斯

背面:高斯工作用儀器

規格:130×65

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
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

高斯(1777-1855),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與阿基米德、牛頓並列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

1777年4月30日生於不倫瑞克的一個工匠家庭。1792年入不倫瑞克的卡羅琳學院學習。1795年入格丁根大學,在大學的第一年發明二次互反律,第二年又得出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圖法,並給出可用尺規作出的正多邊形的條件,解決了兩千年來懸而未決的難題。1798年轉入黑爾姆施泰特大學,翌年因證明代數基本定理而獲博士學位。

1807年至1855年擔任格丁根大學教授兼格丁根天文臺臺長。他的數學成就遍及各個領域,在數論、代數學、非歐幾里得幾何、微分幾何、超幾何級數、複變函數論以及橢圓函數論等方面均有一系列開創性貢獻。他十分注重數學的應用,並且在對天文學、大地測量學和磁學的研究中發明和發展了最小二乘法、曲面論和位勢論等,其二十四歲時所發表的《算術研究》更是數學史上不可多得的著作之一。 1855年2月23日在格西根去世。

200德國馬克(1996)

正面:埃爾利希

背面:埃爾利希研究工作用的顯微鏡

規格:161×77

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
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

埃爾利希(1854-1915),德國醫學家,血液學、免疫學奠基人之一,開創了化學療法,最早促進科學研究與工業生產的合作。 1908年因免疫學方面的貢獻而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在萊比錫大學學習時即能獨立進行研究,畢業後在柏林慈善醫院進行研究,發明了結核桿菌的染色方法;發現亞甲藍能治療神經病;發現傷寒患者尿中的一種特異性化學反應;試驗過多種解熱藥;研究過眼病的治療;發現不同的組織中氧消耗量不同。1889年到科赫的傳染病研究所工作,從事免疫學研究,提出側鏈理論。又建立了精確的免疫定量型式,發明了測定抗血清效力的方法。1899年任美因河畔法蘭克福的皇家實驗治療研究所所長。後發現血清對有些疾病如原蟲病無效,便致力於化學治療研究。1910年在秦佐八郎協助下發明抗梅毒藥六○六(新胂凡納明),對梅毒、雅司療效甚佳。與他合作的廠商免費為世界各地梅毒患者提供六萬五千單位藥品,引起嫉妒者的攻擊,他被迫提出控告而勝訴。埃爾利希逝世後《泰晤士報》評論說,他打開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門,全世界都受他的恩惠。

原東德20馬克(1975)

正面:歌德

背面:小學生放學正在離開學校

規格:128×55

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
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

歌德(1749-1832),德國作家,公認的世界文學巨匠之一,批評家新聞工作者、畫家、劇院經理、政治家、教育家、自然哲學家。

1749年8月28日出生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一箇中產階級家庭。1765年10月入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1768年因病離校,康復後到斯特拉斯堡繼續求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在斯特拉斯堡結識赫爾德,從他那裡學到種新的觀點,使他寫下獻給最初戀人布里翁的抒情詩。這些詩開創了德國抒情詩的新時代。

1771年歌德回到法蘭克福,發表熱情的《莎士比亞時代的談話》,它預示“狂飆突進”運動的興起。1773年發表了《鐵手騎士葛茲·封·貝利欣根》,接著寫出了《少年維特之煩惱》,171年至1775年開始寫《埃格蒙特和《浮士德》,並完成了《克拉維戈》和《施特拉》。1775年11月前往魏瑪,從此定居該地。1786年開始意大利之遊,1788年4月回到魏瑪,1790年再訪意大利,回來後與席勒建立了友誼。《浮士德》中的《天上序幕》的哲理結構和《舞臺序劇》的虛構框架,都是在席勒的啟發下寫成。1806年正式結婚。1809年出版長篇小說《親和力》,1824年出版《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1830年出版兩部優秀的敘事詩《神與妓女》、《賤民》。

逝世前幾個月完成《浮士德》,這部作品被認為是文學上的最高成就之一。1832年3月22日去世。

20德國馬克(1991-1993)

正面:德羅斯特一許爾斯霍夫

背面:德羅斯特一許爾斯霍夫創作詩歌時用的羽毛筆

規格:138×68

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
看馬克認識德國名人

德羅斯特·許爾斯霍夫(1797-1848),德國女詩人。1797年1月10日出生於明斯特附近的許爾斯霍夫莊園。出身於天主教貴族家庭。1826年父親去世,長期住在母親的呂施豪斯莊園,幾乎與世隔絕。她生活和創作的時代充滿了激烈的政治鬥爭她有意識地避開一切政治事件。她很早就開始創作,第一部較為重要的作品是騎士史詩《華爾特》。

1841年開始寫作的抒情詩是她的創作高峰,其中尤以歌詠自然、富有感情的風景詩為最佳,如《荒野畫卷》、《在草地裡》、《月亮升起》等。1833年出版的《詩集》未受注意,1844年出版的詩集也因政局動亂而未能得到重視。許多出色的作品直到她死後才發表,如:《宗教的一年》(1852)、《最後的恩賜》(1860)和《猶太人的櫸樹》(1842)等。其中,中篇小說《猶太人的櫸樹》對謀殺了一個猶太人的威斯特伐利亞村民的心理做了詳細的描寫,並以社會環境決定了主人公的命運,而其中所反映的農村生活猶如一幅描寫18世紀威斯特伐利亞山區的風俗畫,使整個作品十分成功,成為德國文學中藝術性較高的小說之一。1848年5月24日在梅爾斯堡宮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