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職寫作者需要掌握的七個“底層邏輯”


《寫作7堂課》||兼職寫作者需要掌握的七個“底層邏輯”

自2015年加入新媒體寫作,至今我已堅持快五年了。作為兼職寫作者,我希望能夠既寫出高質量的文章,又能夠賺取一定的稿酬,同時提升自己職場競爭能力。

相信很多新媒體愛好者,也曾與我一樣有過類似的困惑:怎樣提高寫作能力?如何在短時間內構思一篇高質量的文章?沒有素材怎麼辦?怎樣解決輸入與輸出的問題?如何形成自己的文章風格?事情多時間不夠怎麼辦?微信公眾號到底要不要日更並分享……

秋葉大叔的《寫作7堂課》,對以上問題有系統指導,能幫助寫作愛好者及職場人士少走彎路。


《寫作7堂課》||兼職寫作者需要掌握的七個“底層邏輯”

《寫作7堂課》的作者秋葉大叔,是火遍全國的“知識網紅”,武漢工程大學副教授,ppt專家,實戰網絡營銷專家,暢銷書作家。目前已經出版了《創業七堂課》、《高效學習七堂課》、《時間管理七堂課》、《寫作七堂課》。個人感覺,在秋葉老師那裡沒有什麼問題是七堂課不能解決的。

《寫作7堂課》這本書除了教寫作技巧,更側重於教給讀者“系統思維”。掌握寫作的“元知識”、“底層邏輯”,就能夠在提高寫作能力的同時,也培養出良好的工作習慣和思維習慣,提升職場軟實力。書中重點介紹了7個寫作習慣:分別是框架式寫作,複利式寫作,碎片化寫作,聯機式寫作,結構化寫作,清單式寫作和覆盤式寫作。

在這裡,我重點分享複利式寫作、碎片化寫作和覆盤式寫作

複利式寫作:重視質量

巴菲特每年會提供一些和他共進午餐的名額,他說:在財富里面,最重要的不是現在這一筆賺多少錢,而是複利效應。在巴菲特的投資哲學裡,有一句話叫:買下並長期持有。複利效應觀點指出:投資的目標不是追求一時的最大收益,然後大起大落,而是穩健的長期收益。

這就告訴了我們:寫文章,光蹭熱點,光求寫爆文,是不行的。如果文章本身質量一般,靠著熱點帶來流量,即使公眾號訂閱量一夜“暴富”,但很快就會被取關。過了半年或者一年,等熱點一過,這些文章往往不會再看。像這樣寫作,是不可能帶來複利效應的。

要讓一次寫作,帶來多元化的回報,就必須讓文章成為優質資產、知識資產。曹雪芹的《紅樓夢》,光一本書就可以流芳百世;乾隆一輩子寫三萬多首詩,沒有一篇被人記住。

因此,秋葉老師指出,要多樹立一些高標準的標杆,以質量為標準寫作。低質量的日更不如寫一篇是一篇,追求頻率不如追求深度,追求影響力。寫一篇有趣、有料、有深度、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文章,勝過寫100篇“口水文”。

記得剛開始加入新媒體寫作的時候,爆出一個明星的妻子出軌,當晚,我和筆友們寫下了熱點文章。可沒過幾天,又爆出故事反轉,明星自身也有很多不光彩的地方。再讀前幾天寫下的那篇熱點文章,已經看不出其存在的價值。

自此後,我停止追熱點,埋頭於小說創作,倒有些意想不到的收穫。2016年,長篇小說《湘語》獲得掌閱全國徵文二等獎,陸續又有《秋風誤》、《馬頭琴之戀》等長篇小說電子出版上架。多年過去了,這些書依然得到不少讀者的肯定。

因此,寫作者一定要有“質量”意識,寫出觀點的高度,寫出內容的深度,寫出視野的廣度,寫出人文的溫度。擅長的專業話題很難爆款,但是優質的專業內容始終有人需要。

寫文章要重視質量,而市場上的那些百年老店,不同樣是以質量與服務優質來取勝嗎?

讓我們一起做時間的朋友吧。


《寫作7堂課》||兼職寫作者需要掌握的七個“底層邏輯”

碎片化寫作:充分利用時間

上班、健身、坐車、吃飯、育兒、洗澡等,佔用了我們大量時間。作為兼職寫作者,很難擁有大塊大塊的時間寫作。有很多寫作愛好者有這樣的困擾:每天太忙,沒有時間寫作。

還有一種情況是,打開電腦準備寫作,結果,看看新聞、轉轉微博、微信上聊聊天……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專注做一件事反而不可能了。

如何利用碎片時間完成系統的工作呢?《寫作7堂課》裡告訴我們一定要培養三個關鍵的習慣。

01 一有靈感馬上就記錄。

靈感往往突然一現,不及時記錄就忘了。因此,隨時隨地記錄很重要。

在路上、在睡覺前隨時發個微博或朋友圈,同樣,開會的時候,群聊的時候,都可以記錄。我通常將想法寫在朋友圈,設置只有一個人可見。這樣的好處是方便記錄、查找,還可以在評論裡繼續補充觀點。

02 馬上抽時間把靈感變成大綱

小時候寫作文,我們有打腹稿的習慣。

腹稿這個典故和初唐詩人王勃有關。詩人往往不寫草稿,而是先備好紙筆,然後矇頭大睡。一覺醒來,馬上跳下床,拿起筆,一口氣就完成所要寫的詩文,而且不用改一個字。其實,王勃在矇頭睡的時候,並沒有真的睡,而是在構思,在肚子裡打草稿。後人把這一行為就叫“打腹稿”。

我們利用碎片化時間,可以將靈感快速地變成文章的結構,變成文章的大綱。

好的想法、金句、素材,如果沒有大綱串聯,很容易被遺漏。如果沒有大綱引領,我們遇到很多素材也會視而不見。這種現象叫做“視網膜效應”

只有當我們關注某種信息的時候,我們就會比平常人更敏銳地注意到相關的信息。但如果我們本身不關心這些信息,那麼很多相關信息,我們都會視而不見。當我們把靈感變成大綱,等於是給大腦強化一遍寫作思路,這樣大腦就會在潛意識裡關注可以關於寫作的一切信息,產生“視網膜效應”。

03 有意識積累各種寫作框架

人的一天會冒出500個念頭,也就是所謂的靈感。但人們真正為難的,可能是如何將這些念頭結構化,讓它們不至於流失。

美國公共演講家理查德介紹過一個基本的步驟:

  • 喂,喂。 這是一開始激起讀者(聽眾)的興趣,用直接生動典型的事例畫龍點睛,道出主題。
  • 為什麼?這部分要向讀者表明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使讀者(聽眾)感到與自己有直接的利害關係,讓他們產生緊迫感。這樣能吸引讀者(聽眾)。
  • 舉例。若想把論點形象、簡潔地印入聽眾的腦海中,就必須舉例。生動的事實舉例,不但能深化記憶,激發興趣,還能開拓主題。
  • 怎麼辦?
    一定要告訴聽眾你談了大半天,想讓大家做些什麼,最好講具體一點。

魯迅先生說:哪有什麼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也可以理解為魯迅先生利用喝咖啡的碎片化時間,在進行寫作。如果將白天很多的一分鐘,三分鐘,五分鐘的碎片時間有意識地利用起來,或者讓你的潛意識工作,你會發現,到了晚上,你的內心已經充滿了渴望:我要把這篇文章寫完。

擅長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的人,是時間管理的高手,在工作中也一定有較高的工作效率。

《寫作7堂課》||兼職寫作者需要掌握的七個“底層邏輯”

覆盤式寫作:總結中提高

在我上中學的時候,老師教給我一個學習方法:每天睡覺前,閉上眼睛要在大腦中將當天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重點都默默地像放電影一樣“過”一遍。

“過”一遍,其實就是“覆盤”。

我們寫作的覆盤,是將一篇文章拆成碎片,文章變成標題、導語、編者按、開場白、排版、文風、結尾等,看看有沒有值得借鑑的寫法;也可以整體分析文章的結構,分析如何將一個故事說好。通過覆盤,借鑑寫法,可以將有用的知識納入對應的案例庫。

我們不僅可以覆盤別人的優質文章,也可以覆盤自己轉化率不高的文章,對素材、結構等進行改進。

而工作中的覆盤思維,就是檢討自己工作的得失。按照時間軸檢查,按照大家的分工、按照部門去檢查,形成檢查的框架。

總之,當我們養成複利式寫作、碎片化寫作和覆盤式寫作等習慣,掌握這些寫作的“底層邏輯”,不但會提升寫作技能,內化成自身的能力,還會因為解決這些問題,提升自己職場競爭能力,在工作、生活中打開人生的各種可能。


#泛文化寫作營##秋葉寫作七堂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