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餘隻世界瀕危鳥類—鉗嘴鸛“做客”硯山阿猛

連日來,200餘隻“冬日來客”出現在硯山縣阿猛鎮大石橋村,並在當地一處風景獨好的生態溼地臨時“安家”。經森林公安民警查閱相關資料證實,該鳥名叫“鉗嘴鸛”,屬於遷徙鳥類,已經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200餘隻世界瀕危鳥類—鉗嘴鸛“做客”硯山阿猛

200餘隻世界瀕危鳥類—鉗嘴鸛“做客”硯山阿猛

4月14日,硯山縣森林公安局接到群眾舉報稱,在硯山縣阿猛鎮大石橋村的農田裡,出現了大批的候鳥到此“安家”覓食,讓人糟心的是,候鳥的到來破壞了當地的農作物。接警後,硯山縣森林公安局高度重視,立即與硯山縣林業和草原局和平安保險文山分公司組成調查組,深入現場進行實地走訪調查。到達現場後,在大石橋村一處地勢平坦開闊的溼地裡,兩百多隻候鳥正在四處覓食,鏡頭拉近一看,這些鳥看上去像鶴,有著長長的腳,灰黑色的羽毛,嘴像鉗子一般。


200餘隻世界瀕危鳥類—鉗嘴鸛“做客”硯山阿猛

硯山縣阿猛鎮大石橋村民 王正雲:

早上 8點鐘左右都是有100多隻,早上晚上最多了。

200餘隻世界瀕危鳥類—鉗嘴鸛“做客”硯山阿猛

200餘隻世界瀕危鳥類—鉗嘴鸛“做客”硯山阿猛

據當地村民介紹,這些候鳥到此“安家”已經有一個月的時間,每天上午八點,下午六點這兩個時間段是大批候鳥聚集的高峰期,晚上它們又會飛回溼地旁邊的山林中棲息。白天出來覓食的過程中,候鳥主要以稻田裡的小螺絲、小龍蝦、小魚為主食,所以候鳥所到之處,稻田裡秧苗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損。採訪中,大石橋村的村民儂自南告訴記者,一個月以前,撒下的水稻穀種才剛剛冒出嫩綠的新芽,就被候鳥“踐踏”一番,損失十分嚴重。


200餘隻世界瀕危鳥類—鉗嘴鸛“做客”硯山阿猛


硯山縣阿猛鎮大石橋村民 儂自南:

這些鳥無緣無故飛來很多,今年買了2斤多的谷種,種了1.5畝田,這些鳥來踩踏還是有損失。但是人民群眾一個都沒有打它,只是用紅旗插在田埂上來驅趕。

200餘隻世界瀕危鳥類—鉗嘴鸛“做客”硯山阿猛


硯山縣阿猛鎮大石橋村民 儂會蘭:

這邊我們都驅趕很多回了,也是沒有辦法,我們也不敢打它,我們也沒有管它了,它倒是不吃秧苗,但是秧苗被踩嚴重了。

200餘隻世界瀕危鳥類—鉗嘴鸛“做客”硯山阿猛

200餘隻世界瀕危鳥類—鉗嘴鸛“做客”硯山阿猛

面對這些“客人”的到來,村民們很無奈,為了避免秧苗遭受侵害,當地村民只能在田埂邊插上五顏六色的小旗子進行驅趕,即便如此,“狡猾”的候鳥依然不放過每一塊稻田。在受災農田現場,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文山分公司的工作人員在對秧苗受損情況進行勘查後,共統計到農田受損面積20多畝,涉及農戶47戶。同時,工作人員還將村民們的身份證、銀行卡等信息一一進行實名登記,便於下一步開展理賠工作。


200餘隻世界瀕危鳥類—鉗嘴鸛“做客”硯山阿猛

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文山分公司職工 陶紹林:

今天我們來到現場就是查看核實農戶的損失情況,他們大多數損失的都是秧苗,根據田有多少畝,會撒多少斤種子進去,然後按多少錢一斤的種子來定損,如果後期已經栽秧了,穀子已經長出來鳥再來吃了,後面還會根據情況再來定損。

200餘隻世界瀕危鳥類—鉗嘴鸛“做客”硯山阿猛

200餘隻世界瀕危鳥類—鉗嘴鸛“做客”硯山阿猛

在走訪調查中,硯山縣森林公安局民警一邊召集村民開展野生動物法治宣傳工作呼籲大家要保護野生鳥類,一邊拍照收集資料,並通過拍照發給專家以及查閱相關資料證實,該鳥名叫“鉗嘴鸛”,屬於遷徙鳥類,主要分佈在印度、斯里蘭卡等地,遷徙路線主要經過雲南等地。2013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200餘隻世界瀕危鳥類—鉗嘴鸛“做客”硯山阿猛

硯山縣森林公安局法制室主任 田潤海:

為防止這些野生動物受到傷害,怕周邊群眾拿彈弓、石頭去驅趕這些候鳥,我們召集周邊村民,開展法制宣傳,提高大家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制意識,同時也呼籲大家,野生動物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我們硯山縣所有行政轄區內都是禁止獵捕野生動物的,廣大群眾如果有發現獵捕、殺害、出售、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可以向我們硯山縣森林公安局進行舉報,我們的舉報電話是0876—3122110。

來源:硯山融媒

原標題:200餘隻世界瀕危鳥類—鉗嘴鸛“做客”硯山阿猛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湯維

審核:字丹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