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與青島樓盤的臉譜化

豆瓣上的國內神劇,《走向共和》絕對算是一個,人物塑造豐富立體,幕幕歷史,波瀾壯闊,的確耐人尋味,值得一看。

拋開歷史真相,更復雜更多面不談,但看劇裡的人物,最喜歡李鴻章、翁同龢、張之洞三人,演員塑造到位,人物刻畫深刻,最最拿人的事,看著這三個人物的演繹,由點及面,不自覺聯想到現實生活中的某某某,引人深思,振聾發聵,這才是神劇之神!


《走向共和》與青島樓盤的臉譜化

中國社會是個大醬缸,醬缸文化把你我都醬染成帶有臉譜化的社會角色,李鴻章是實幹家的代表,有無奈,卻能左右逢源,盡力化解,不論黑白,但求能做事,能成事,這是實施者最高層次了;有實幹家當然也有虛幹家,劇中的張之洞顯然算是如此了,文章一流,理念一流,思想一流,但幹起來,總差點火候,漢陽鐵廠的困局,就是掌局者張之洞一手造成的,這種工作不落實,一杆子插不到底的壞毛病,才是張之洞沒有制杖中樞的關鍵;那最後一個,就是既無實幹能力,又無務虛本領的攪局者了,中國官場文化,總有那麼些人,業務不懂,理念也是道聽途說,但卻專攻人際關係,很不幸的,這種人,現實中,尤其是在幹部隊伍中,不在少數。


《走向共和》與青島樓盤的臉譜化

《走向共和》劇中李鴻章


《走向共和》與青島樓盤的臉譜化

《走向共和》劇中張之洞


《走向共和》與青島樓盤的臉譜化

《走向共和》劇中翁同龢


當然了,這些個都是《走向共和》劇本里的,是臉譜化的,並不是歷史本真,歷史人物來的更復雜,就像是翁同龢,能道出“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也必定不是凡夫俗子,弄虛作亂之人。

回到地產樓市,各大開發商,各個具體樓盤,也都在上演著臉譜化,有的樓盤玩概念,沒配套,沒學區,就光憑軟文和推廣,營造一個“豪”字,可笑至極,君不見“星河灣”豪來豪去,輿情遍地?

事事都有臉譜,我大青島的臉譜如算是張之洞已經算是高看了,概念玩的溜溜溜,實際體驗呵呵呵,就算是海信麥島片的所謂豪宅,從產品到服務,也僅算中規中矩,而縱觀整個青島,真只有四個字:乏善可陳!

一堆消息悲觀,實在不該,身在大青島,真心希望青島能越來越好,但是這離不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低頭做事,就像是我們買房子,必然要經歷“信息搜索”—“整理內化”—“重點研究”—“放方瞭解”—“對比決定”這樣的過程,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的頭腦,頭條號、公眾號的所謂大V包括我自己(當然,小仙貝還不是V吶)都只能作為一種信息提供者,而非信息整合與信息決策者,最終核心問題,還要問自己,而如果自己就是拿不準呢?個人覺得,買房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如果這個做不好,那還是埋頭苦幹,多學多做,力爭自己成為《走向共和》裡的李鴻章,而非張之洞、翁同龢之流,這樣,買房與人生之間,才能相互成就!

最後,說點直接的,透徹的,上面的觀點,其實就是小仙貝對最近青島突然冒出來的幾個“豪宅”項目的認識,除了有學區、有成熟配套的樓盤外,其他樓盤大張旗鼓的宣傳“豪宅”,都是明顯的軟文、造勢、洗腦模式,非常值得商榷,真正的豪宅是怎麼營銷的?海信麥島片區,都是低調到,正式開盤後,所剩無幾的狀態,真正想買的,開盤前都已經辦完手續交完錢了,哪還用廣告?再看看綠城的玫瑰園、留香園,其稀缺性和優質性,決定其根本無需打廣告,內部找關係,上杆子搶購的,基本就夠了。

所以呢……看清楚,樓盤的臉譜,別被忽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