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曲折發展,麒麟國產操作系統這樣煉成……

科技日報記者 李豔

意料之中,國產操作系統銀河麒麟V10的面世備受關注。銀河麒麟是國內最早推出的操作系統之一,在目前國際形勢微妙的情況下,V10的發佈被認為意義重大。

30年曲折發展,麒麟國產操作系統這樣煉成……

銀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統 V10。圖源:麒麟軟件官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予以高度評價。

他表示,在安全方面,銀河麒麟V10作為國內安全等級最高的操作系統,是首款實現具有內生安全體系的操作系統,成功打破了相關技術封鎖與壟斷,完全有能力作為承載國家基礎軟件的安全基石。

在生態方面,20年的不斷髮展使銀河麒麟V10的通用和專用應用,都已經構建了豐富的生態系統。

在產品方面,麒麟操作系統在我國的客戶已經超過10000家,這些成果,對我國數字基建發展意義非凡。

銀河麒麟並非“橫空出世”。


30年,操作系統自主創新的坎坷路

2019年12月,我國兩個主要的操作系統公司中標軟件與天津麒麟合併,形成合力,打造操作系統新旗艦。說起來,這兩家公司所形成的麒麟軟件,追溯起來已經有30年的歷史。

“我們曾經做過許多嘗試,走過很多彎路,才有今天被用戶廣泛認可的產品推出。”麒麟軟件副總裁李震寧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經過血淚教訓,我們認識到操作系統不是簡單的產品,它是體系化的生態能力的競爭,操作系統技術上的創新、軟硬件產品的適配、帶給用戶什麼樣的體驗都至關重要。”

“曾經在某一個階段,我們在技術上取得了成功,但從市場來看是失敗的,沒有生態,沒有軟件適配,最後變成了實驗室過程產品。”李震寧感慨道。

由於過於注重技術創新,對應用生態不夠關注,因而在應用軟件和外圍硬件的適配過程中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整個系統無法與國際主流的軟硬件的發展保持同步。

30年曲折發展,麒麟國產操作系統這樣煉成……

麒麟軟件天津展示中心。圖源:麒麟軟件官網

研發者們不得不尋求解決方案。從那個時候開始,要做生態已經深入人心。但是,生態怎麼做?是一個操作系統搭配所有軟硬件,還是有選擇性適配?怎麼解決漏洞問題?每一個細節都能決定生死存亡。坊間有傳言,第一個操作系統在運行時出現幾百個漏洞,讓開發者幾乎崩潰。

李震寧說:“我們想跟別的軟硬件做適配,但是很多廠商要求有很高的市場佔有率才給你做適配認證。”於是陷入一個悖論——要有生態,必須跟多個軟硬件做適配;但沒有生態,無法獲得市場,沒有市場,沒有資格做適配。銀河麒麟積累了30年,依靠持續創新,才算步入了正向循環。

截至目前,麒麟軟件累計申請發明專利320多項,這些發明專利涵蓋操作系統安全、進程通信、文件系統等一系列操作系統核心技術發明專利。“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在持續進行創新和開發。”李震寧強調。


從“能用”到“好用”

在銀河麒麟V10的發佈會上,廖湘科宣佈採用麒麟操作系統的我國黨政企業已經超過了10000家。這是一個讓業內人士十分振奮的數字,證明這款操作系統已經獲得了市場、用戶的認可。

“能用”“可用”“好用”被認為是成熟的軟硬件發展的必經之路。曾幾何時,多少人都在糾結國產操作系統究竟能不能用。而現在用戶數量已經證明了國產操作系統不僅能用,而且好用。

1980年之前,我國沒有自主通用操作系統,主要是漢化Unix、Xenix還有DOS這樣的操作系統。後來的數年,軟件領域的專家們搞一行行代碼開發,由於產業生態的不配套,遭遇數次市場“暴擊”。

從2002年“國產服務器操作系統內核”列入國家863項目,到2008年11月科技部正式公佈關於“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科技重大專項2009年課題申報的通知,再到不斷髮布的新版本,為了探尋一條正確的路徑,我國的軟件領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摸索期。

“好用”是來自市場的最高褒獎。

30年曲折發展,麒麟國產操作系統這樣煉成……

圖源:視覺中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的一段表述充滿深意,他說:“經過多年的發展,國產操作系統有了很大的改觀,麒麟軟件作為中國國產操作系統領軍企業,更是功不可沒,操作系統被喻為中國的‘魂’,要想取得成功,不僅要有技術上的成功,要有生態上的成功,還要有市場上的成功。”


銀河麒麟只是開始

實際上,國產操作系統在我們身邊的應用比大家想象的更多。李震寧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人們去銀行辦理業務、乘坐地鐵公交刷卡、高速公路通行或者預定電子客票等等,背後都涉及國產操作系統的應用。

目前,就麒麟操作系統來看,已經在海關、交通、統計、農業等很多部委得到了規模化的應用;在金融領域、交通領域等已經覆蓋到了方方面面;在雲廠商方面,也對華為、阿里、騰訊等這些雲平臺廠商形成了有利的支撐。

一方面持續堅持自主創新,一方面堅持開放兼容,形成一個好的生態。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推動操作系統越來越進步,與越來越多的產品兼容,自然能讓用戶擁有更好的體驗。

銀河麒麟V10或許只是開始。正如倪光南所說的那樣,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中國網信產業會有一種新的常態——國產自主創新的軟件會逐步替代目前處於壟斷地位的國外產品,這個過程可能是三五年也可能更長。“但是我們必須堅持這麼做,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經之路,此外沒有第二條路,不要指望有捷徑。”

30年曲折發展,麒麟國產操作系統這樣煉成……

國產操作系統“能用”“好用”

科技日報評論員

在中美博弈加劇的背景下,國產操作系統銀河麒麟V10的發佈備受關注。從國外操作系統長期壟斷到中國自主研發操作系統數十年起落浮沉,直至銀河麒麟V10問世,事實證明:做國產操作系統雖難上加難,但,中國可以!

操作系統作為軟件體系的制高點,是兵家必爭之地。操作系統國產化是軟件國產化的根本保障,是軟件行業必須要攻克的陣地。近年來,微軟黑屏、Windows系統停更等威脅我國網絡信息安全的事件屢次發生,尤其是近期,美國挑釁不斷,中國企業面臨操作系統或遭禁令扼喉的威脅,自主操作系統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銀河麒麟操作系統並非“橫空出世”。歷經了專注於完全自研、技術領先卻“不好用”,調整思路基於Linux開發打開應用大門卻被質疑等波折,研發團隊以極大毅力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才有瞭如今成功解決困擾國產操作系統已久的安全、生態、市場三大問題的V10,逐步從“能用”“可用”到“好用”。  

Linux開源的本意就是開放共享。有人擔憂使用Linux內核會喪失自主可控根基。其實不然,自主可控並非從頭開發全新的操作系統。世界各國很多軟件均使用了Linux內核。這也是國際上比較常用的做法。在強調自主可控的當下,被認為不屬於任何國家和公司的Linux是重要選擇。

相比技術突破,自研操作系統的核心問題還在於生態。全世界能研發操作系統並擁有完整軟件生態的僅有蘋果、微軟、谷歌三家公司。國內外多款操作系統慘遭失敗,就是無法與市場各類應用適配,導致用戶根本無法使用。我國自研操作系統並未就此放棄,

銀河麒麟V10從應用生態上找到突破口,讓大量安卓應用能直接運行在桌面上,同時加快與第三方產品適配進程,驅動軟硬件生態體系成熟完善。目前,已有1000家以上國內外主流生態企業在銀河麒麟操作系統V10上完成了超過1萬款軟硬件產品適配,初步贏得市場的信心和認可。

只有被市場認可的操作系統才會真正成功。經過多年打磨,國產操作系統已經在安全性、可用性、易用性等方面取得了不小進步,打破了國外操作系統的完全壟斷地位。面對美國的制裁和打壓,中國要堅定不移發展自己的操作系統。我們永遠歡迎開放合作,不願意看到操作系統有國界之分。但我們也堅信,即便面臨極端情況和巨大挑戰,像銀河麒麟一樣不斷湧現的自主創新產品未來可期。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國產自主創新軟件打破壟斷,受到市場肯定短則三五年,也有可能更長。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用底氣、信心和耐心,陪伴它走過系統與應用的磨合期,親身參與和見證國產操作系統真正走近個人用戶、迎來爆發的歷史性時刻。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劉義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