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 屋正堂

我在太行山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爱太行,爱摄影,摄太行,时常用镜头展现太行山的雄伟。之前拍摄以照片,大多以山水为主,偶尔出现在照片中的太行山人的劳作、居住的房屋,也只不过是起些陪衬的作用而已。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摄影艺术更要创新,更要为人民群众服务。

当扶贫的春风吹向社会各个角落,当小康社会美好生活离我们愈来愈近时,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作为一名喜爱太行山水的摄影爱好者,此时,我更乐意把镜头聚焦祖祖辈辈生活在太行山的群众,记录他们真实的生活和淳朴的情感。

说起太行人家,不得不说说太行山和太行山村。所谓太行八百里指的是那座逶迤于河北、山西和河南三省之间的山脉,绵延的群山及周围的平川里,点缀着众多的小山村。这些山村星罗棋布,遍布太行的山梁沟涧、缓坡盆地之中。如果你在太行徒步旅行,翻过两道山梁、或走过两个缓坡,就可以看到一个村庄;远远地,看到那些房子以青石为基,以黄土为墙,顶着卷棚青瓦,或纵或横地排列着;看似杂乱无章,而又各自为营,和房前屋后的大树组成一个个小小的院落。一个院落就是一户人家,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故事、各自的营生。千百年来,山村里的家家户户,祖祖辈辈,上演着自己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更替着。人在变,而每代人的生活似乎被这些老房子框定了,推碾拉磨、柴米油盐,下代人接过上代人的锄头和犁耙,继续着相似的人生。

如何表现太行山人,我选择了他们朝夕相伴的房屋;如何表现房屋,我选择了房屋最主要的部分——屋正堂。

两年多时间,我几乎跑遍了辉县太行山里的家家户户。每到一户人家,我都先与他们唠家常,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生活的点点滴滴、人生的苦辣酸甜,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捧起相机,构图、调明暗。

拍摄太行山水不易,拍摄太行人家房屋更难。

这些看似大同小异的石头房,这些简陋得似乎仅能遮风避雨的房屋,这些没有任何现代家具、家电,脚下杂乱摆放着的生活必需品的屋内,我却分明感受到了大山人的朴实、乐观、豁达、坚韧…… 。他们坚守在这里,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简单的农耕 田园生活。拍摄这些太行人家,需要留下影像有那么多,无法全部拍摄。因此,在这组照片中,还是上面提到的:主要选择每户人家正屋里的场景来拍摄,照片主要记录了各式家具,比如水泥条几、石头条几、木制条案、木制谷囤、石板谷囤、方桌、八仙桌、柴桌、圆桌、桌柜、饭桌、三斗桌...。还有各式中堂、门帘、生活用品、正桌上放得物品等等;除了展现家具外,还呈现出屋主人的生活方式和状态:有的在吃饭,有的在谈话,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磕头,有的在干活,有的在做家务,不同时间留下的状态各不相同。在拍摄过程中,由于屋子结构等原因,光线是昏暗的,为了表现山里人最真实自然的生活状态。没有对拍摄现场进行过多的干预。尽量利用自然采光和改变拍摄参数来弥补。置身其中,抚摸这些朴素的生活用品,走近这些质朴的老人的生活,让人觉得这石头房不再冰冷,而是温暖的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水土”,坚韧的太行山,坚固的石头房,坚强的大山人,此时此刻,已融为一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山即是人,人即是山……

这些,都促使我一次次推开大山人家的屋门,一次次慎重地按下了快门。也让我更加坚信我的创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当我翻阅这一副副照片时,我禁不住思绪翻腾、热泪盈眶,每一幅照片的背后,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每一张照片,都凝聚着大山人生活的艰辛。

也许要不了多久,大山人就会离开这里,搬进宽敞明亮的漂亮的房子,过上幸福的甜蜜的生活。但我知道,无论他们走多远,这里都是他们的根,这里都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我所做的,就是记录好他们的即将过去的过去。

留住过去,不忘过去,我们才能奋斗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太行人家屋正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