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方案設計》基本養老保險的參數

《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方案設計》(以下簡稱《全方案設計》)對基本養老保險(以至對社會保險)不但要進行

定性分析,還要對各相關基本養老保險參數進行量化處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中兩個基本公共參數和兩個基本個人參數:使用人口預期壽命當地勞動工資水平(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這兩個基本公共參數來描述社會的保障狀態和相互關係及設計確定其它各個參數,②用個人參加社會勞動年限和隨時間自然變化的個人年齡來確定公民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中的兩個基本私有參數

一、兩個基本公共參數

在《全方案設計》中的諸多參數都是以人口平均壽命(人口預期壽命)和當地勞動工資水平(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這兩個參數產生,它們是隨時間自然變化的,最大的特點是進行定性分析後進行

量化處理,是與其它基本養老保險設計、基本養老金計發、調整所不同的,隨時間自然變化的。它們是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中的兩個基本公共參數,也可以稱為是共有參數

共有參數即使它暫時是不適當的,但也是公平的,平等的,因為,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共有參數對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對待,經量化處理的所有的參數、參數值對每一個人也都是一樣的,不分“退休”的先後。並且,不適當的共有參數值還可以簡單的加以修改。

1.人口預期壽命

人口預期壽命是運用於模擬人的一生於勞動有關的進程,根據全國人口平均壽命、社會生存環境研究等和中國人的生理特徵調整確定,是對人口平均壽命的修正值,大於或小於人口平均壽命,用於確定其它各個參數和關係。也可以按當地人口平均壽命制定人口預期壽命,與當地勞動工資水平

相對應,相互配合,有利於人口的流動。人口預期壽命是基本養老保險設計模型的主要參數,例如:啟始領取勞動退休金年齡為人口預期壽命的80%。

參數及參數值:

人口平均壽命:一地區在上年度內,自然死亡人口年歲數總和÷自然死亡人口數量。

人口預期壽命:根據人口平均壽命調整確定,國家可以每五年核定一次。

2019年5月20日,國家衛健委發佈《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2018年 77.0歲,2017年 76.7歲,2016年76.5歲,2015年76.34 歲,2014 年74.9歲。2010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4.83歲,2000年71.40歲。

2.當地勞動工資水平

當地勞動工資水平這一可變的公共參數用於確定基本養老保險費的社會統籌和個人繳費及基本養老金的計算領取、調整、複查、核實,是基本養老保險統一的基數,建立社會保障的繳費與待遇關係。建議用“當地勞動工資水平

”替換“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或“當地職工平均工資”。

參數及參數值:

當地勞動工資水平:按國家規定各地區政府每年統計制定本地區上年度盈利用人單位在崗勞動者月平均工資。

注:在統計當地勞動工資水平時應僅包括盈利用人單位勞動者的收入水平,要去掉10%低工資人員和10%高工資人員的收入情況。不包括非盈利用人單位勞動者和無用人單位勞動者的收入水平。

北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2018年94258元(全口徑),2017年101599元,2016年92477元,2015年85038元,2014 年77560元。

為什麼用“當地勞動工資水平”替換“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一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建議用“勞動者”替換《社會保險法》中的“職工”。二是每年僅統計制定本地區上年度盈利用人單位在崗勞動者的收入水平來確定當地勞動工資水平是合理的,不包括非盈利用人單位勞動者和無用人單位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因為他們的收入水平具有不確定性。三是可以很好的考慮當地勞動工資水平在各地區之間的差別關係,實行地域間的平穩過渡,而不能以“全國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標準。

3.基本養老保險參數的公用性

在社會保障體系中,以“當地勞動工資水平”為基數也是一個很好的“參照值”,使得其它數值不再是固定的而是隨之變化的。例如,可以用“當地勞動工資水平”建立社會保障待遇的一些相輔相成的相互關係:

標準勞動退休金=當地勞動工資水平×標準社會勞動年限×勞動退休金百分率1%×個人統籌比1

最低工資標準:當地勞動工資水平的30%/每人

失業保險金標準:當地勞動工資水平的20%/每人(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月數=本人參加社會勞動年限)

基本生活金:當地勞動工資水平的10%/每人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當地勞動工資水平6%/每人

最低老年養老金應當大於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為當地勞動工資水平8%

二、兩個基本個人參數

公民參加社會勞動時間(是以個人累計參加社會勞動年限表現)和隨時間自然變化的個人年齡是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中的兩個基本個人參數,這是私有參數。私有參數不可能、不應該從共有參數中獲得,因為它們沒有交集的聯繫。

1.參加社會勞動時間與參加社會勞動年限

在《全方案設計》中“公民從成年年齡開始參加社會勞動時間內社會統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為參加社會勞動年限,參加社會勞動年限累計計算”。而不應當是“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年限”(國發[1995]6號),與“視同繳費年限”的提出矛盾。

需要強調參加社會勞動年限是以個人參加社會勞動時間為基礎的,不能與參加社會勞動時間分離。可以說,沒有個人參加社會勞動就沒有基本養老保險。而不是在“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和“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上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多繳多得”基本養老金。

由於公民參加社會勞動時間的斷續性,累計計算為個人累計參加社會勞動年限,還包括推遲領取勞動退休金年限,都是私有參數,參加社會勞動年限用於勞動退休金老年養老金中。

建議用“參加社會勞動”替換“繳費”、“視同繳費”、“實際繳費”。用“參加社會勞動年限”(簡稱“勞動年限”)替換“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 、“實際繳費年限”,不是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就是“個人繳費”的概念。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要再使用“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這種不合理的參數用語,連同“繳費年限”,都用“參加社會勞動時間”或“參加社會勞動年限”(即“勞動年限”)表述。

要正確的表述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由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不合理的利用“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視同繳費年限”,大搞“視同”個人繳費的“視同繳費”,所以《全方案設計》做了思想觀念的較大改變和法律條款的大幅修改。

2.個人年齡

個人年齡是隨著人的成長自然變化,在中國基本養老保險設計模型中,用成人年齡標準退休年齡標準老年年齡將人口年齡分為成長、接受教育時間段、勞動年齡段和老年年齡段等,是產生其它年齡參數的依據。個人年齡僅用於老年養老金中。

3.公民參加社會勞動是獲得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根本原因。

總是有人提及基本養老保險既要體現效率和又要體現公平,而真正體現基本養老保險效率的應當是參加社會勞動時間的長短,參加社會勞動時間長基本養老保險效率就高,可以說,沒有參加社會勞動就沒有基本養老保險。而不是在“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和“個人繳費工資指數”上的所謂“多繳多得”。

個人對基本養老保險費繳存的多不是“多勞”了,僅是多領取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繳費的多少與老年養老金勞動退休金(即基礎養老金)沒有關係。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多少僅是與公民參加社會勞動時間的多少有關(發展為僅是與完成社會勞動量有關)。

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要注重公平,要注重的是社會保障的效率,個人累計參加社會勞動年限個人統籌比及以當地勞動工資水平為基數是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公平與效率最優結合的選擇。個人繳費的多少不是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根本,應該是個人參加社會勞動。

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中的名詞、參數、參數值和計算公式的法律規定

建議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中以人口預期壽命的運用和當地勞動工資水平的變化為基本參數,因為它們是從自然中統計得來的公共參數,用這兩個基本參數來描述基本養老保險狀態和關係及設計其它參數可以最大限度的使得制定參數、參數值不含或減少人為的主觀因素。這是對基本養老保險進行量化處理要理念公平合理,方法統一一致。

建議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應增加名詞、參數、參數值和計算公式的法律規定,名詞要規範,參數要合理,參數值要可控,計算公式公平合理、簡單易懂,經過有關專家的研究,特別是醫學專家根據中國人口平均壽命的研究和中國人的生理特徵來確定,使其具有科學性。設置參數值分為國家參數值地方參數值,設置參數、參數值和計算公式都要經各級人民代表提案提議,由國務院根據國家和區域經濟狀況規定,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使其

具有法律效應,不是哪一個部門的事情,具體的操作都在法律中規定。

基本養老保險的參數及參數值在以參加社會勞動的原則指導下,參數、參數值具有公平合理性,基本養老金計算公式是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正確反映,具有邏輯性和可操作性。而目前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法律、法規有的經過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有的未經過人民代表大會審議而執行,隨意性很強。例如目前的基本養老金的計發和調整,它們既是不合理的、不公平的,也是矛盾的,無邏輯性的,沒有法律約束力。

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量化處理是一個創新宏觀調控思路的方法,例如國家可以利用繳費係數待遇係數等宏觀控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社會統籌和基本養老金的計算調整等。

《全方案設計》中參數值的可控性很強,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滿足“保基本”和制度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上,調整參數、參數值是必須的。但是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各參數及參數值的制定都是對全體公民的,參數之間具有聯繫性,參數的規則適合全體公民,參數值的確定不是一刀切或幾刀切的問題。另外,參數要有精度要求,提高計算的精度應反映基本養老金是連續性變化的、是曲線形的,而不是階梯形的。

與老年養老金有關的參數:老年養老金百分率、年齡補貼率、勞動補貼率、標準老年年齡

與勞動退休金有關的參數:社會統籌比率、用人單位統籌比率、無用人單位統籌比率、個人統籌比、勞動退休金百分率、推遲領取勞動退休金補貼率、參加社會勞動年限補貼、啟始領取勞動退休金年齡、最低參加社會勞動年限、領取勞動退休金期限、終止社會勞動年齡、成年年齡

與個人儲老金有關的參數:個人繳存比率、自願繳存比率、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最終利率補貼

基本養老保險的參數、參數值和計算公式供大家討論、研究、核算。

————————————————2020-4-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