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消费发展趋势将往哪儿走?

疫情之后,消费发展趋势将往哪儿走?

图片来源:Photo from Pixabay


尽管目前新冠肺炎还在持续影响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但随着4月8日零点,武汉宣布“解封”后,中国疫情危机正逐步解除。全面的复工复产使得社会重新迎来生机。

然而,受到疫情影响,在被“限足”了几个月后,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趋势也正悄然地变化着。例如,非典过后,快消品中清洁消毒的品类如家庭清洁产品、身体清洁产品的购买金额大幅度上升。

疫情之后,消费发展趋势将往哪儿走?

非典时期非食品品类购买金额整体增速


疫情之后,消费发展趋势将往哪儿走?

既然都是受传染病影响而导致的“非常时期”,那么,由2003年的消费表现来预估“后新冠肺炎”时期的消费表现是否可行呢?


由于防控措施、波及范围以及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我们认为非典后的消费趋势只能作为部分参考。具体区别如下:

国内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

在国内,由于新冠病毒肺炎的传染力、隐蔽性均强于非典,因此防控措施比非典时期更为严格。此次新冠肺炎,不仅导致社会大规模停工停学,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居民还需自我隔离,不得外出。而非典时期的防控手段与影响范围远不能比。

境外多国及地区遭受疫情伏击

非典时期,境外其他地区仅有零星病例,总体而言,人们的生产生活秩序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而当前新冠肺炎全球感染人数已超过两百万,且多国政府要员出现感染症状,部分国家病死率甚至达到10%。为控制疫情发展,各国及地区纷纷采取隔离、封锁政策,生产及贸易活动受到抑制。

在此情形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将会出现严重全球性经济衰退,甚至严重于2008-2009年的那场全球金融危机。随着新冠肺炎蔓延到其他地区,将不利于国内的进出口市场,影响中国的经济复苏。

疫情之后,消费发展趋势将往哪儿走?

全球疫情新增确诊趋势并未得到明显下降

经济发展形势更为紧迫

当前,中国整体经济增速正处于下行周期,承受着较大的内外部压力。且与2003年相比,经济结构中,消费、服务业占比更高。以乘用车为例,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严重的1-2月份,汽车产销分别为204.8万辆和223.8万辆,同比下降四成。然而这个数据几乎等同于2003年全年汽车产销量的一半,由此可见2020年的消费形势与2003年相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疫情之后,消费发展趋势将往哪儿走?

图片来源:工信部


因此小麦认为,要判断疫情过后的消费趋势,应从多方面考虑。


疫情之后,消费发展趋势将往哪儿走?

首先,为更好地描述消费趋势的变化,我们先从影响消费的三大因素:居民收入、消费心理及消费便利程度的变化进行剖析:

失业率上升、收入下降

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尤其是餐饮、旅游、航空、外贸等收入大幅度下滑。一些承受不住压力的企业宣布裁员或降薪措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到2020年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比以往的正常失业率水平高出了将近一个百分点。而与此同时,生活费用、车贷、房贷等支出却并没有因为疫情影响而减少,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消费者会比以往更为谨慎。

比以往更重视储蓄

疫情前,不少消费者对未来收入预期保持普遍乐观的心态,因而纷纷选择“超前消费”。但随着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消费者的危机意识油然而生,“月光族”们也敲响了警钟——克制欲望,延迟满足。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将不再像过往一样“大手大脚”,定期储蓄保障未来不时之需才是当务之急。

隔离政策使得消费便利程度下降

尽管社会全面复工复产,但严格的外出测温、隔离措施仍在实行。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仍未是放松警惕的时候,因而限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因此从宏观层面上,我们认为疫情过后将出现如下消费趋势:

  1. 居民的消费行为将趋于保守,许多人可能会重拾过去“存款为王”的观念
  2. 大宗消费如购车、买房或许会由于收入的暂时减少而出现波动,而结合近期LPR(贷款基础利率)整体下降、多地出台暂缓土地出让金及贷款偿付的政策风向,房产购置有可能出现刺激性增长。
  3. 购、线上消费等新的消费模式将会进一步挤占传统的线下消费份额。一方面在尽量少出门的前提下线上购物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许多原本不太会体验线上消费的群体如中老年人、农村居民在疫情期间不得不采取这种消费模式,进而成为新用户。


具体到细分行业,疫情将使得居民的消费趋势呈现如下变化:

  • 消毒、防护用品仍然有较大的需求,参照非典过后清洁类产品的年增长率。
疫情之后,消费发展趋势将往哪儿走?

图片来源:凯度消费者指数

  • 旅游、电影、娱乐行业的需求在疫情消除威胁前仍然受限。但预计下半年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后迎来复苏,短途旅游复苏或许较快。
  • 餐饮业处于缓慢恢复状态,由于供应链的原因,消费价格将上涨。
  • 线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取代补习班。


疫情之后,消费发展趋势将往哪儿走?

在近期全面复工后,存活下来的餐饮企业终于迎来了复苏。但由于公众安全的顾虑,就餐的人数与密度与先前远不能比,因此全面的反弹只会在疫情影响完全消除后才会发生。


预期的大规模反弹没有到来,反倒是餐饮业的“报复性涨价”突然出现。喜茶几款茶饮售价上调2元,在消费者的强烈反映下,海底捞、西贝等餐饮企业也承认了其涨价的事实。


疫情之后,消费发展趋势将往哪儿走?

海底捞的致歉信,海底捞微博

按照消费行为心理学,为了增强消费者信心,餐饮企业理应有一波降价促销潮来临,但事实似乎并不是这样。


究其原因,餐饮等企业一方面面临着疫情期间人工和房租等沉没成本的支出,另一方面受到疫情的影响,农牧产品价格以及物流成本双双上涨。


而如果分析消费者心理,虽然涨价会导致顾客离开,但在当前社会运转仍然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消费者本身就处于流失状态,因此选择现在去就餐的人群普遍有“刚性”需求,是否涨价对这类顾客的影响不大。


可以说,餐饮企业在恢复运营后的涨价虽然是意料之外,但却是情理之中。


未来,随着新的消费习惯和趋势的养成,有一些行业或许能够乘着这股东风顺势而上,例如线上教育、外卖行业等,而另一些行业则可能会受到波动,迎来艰难的时刻。


但我们相信,国内消费市场总体向好的趋势是不变的。旅游、大宗消费等消费种类即便当前受疫情影响明显,在未来仍能恢复至疫情发生前的水平。


此次疫情无疑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诸多挑战,同时危机之下也蕴藏着机遇。如何洞悉市场,把握趋势,敬请关注麦盟咨询。我们将持续就国内的市场变化为您解读并发布最新洞见。


如果您或您的企业还有其它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欢迎与我们取得联系!


本文由麦盟自由顾问平台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