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IF2020 Online丨張戈軍:以先心病防控為抓手,助力健康中國心

CCIF2020 Online丨張戈軍:以先心病防控為抓手,助力健康中國心

點上方藍字“國際循環”關注我們,

濃縮培訓精華,聚焦技術創新

因突如其來的疫情原因,原定於今年4月份在湖北武漢舉辦的第二十三屆全國介入心臟病學論壇(CCIF2020)改為線上會議,也即CCIF2020 Online,結合線上會議特點,本次會議增設了“先心病介入技術與技巧病例討論會”和“先心介入手術演示暨病例討論會”學術版塊,通過完整直接地展示典型病例,為大家準備最好的題材、打造最好的學習機會,確保大家有所收穫。與此同時,考慮到大會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在全國各地進行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普及工作,這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再考慮到線上交流的特點,本次會議將原有“先心病介入診療培訓教程”學術版塊進行適當的濃縮,邀請先心病介入診療和質控領域知名專家圍繞技術創新與未來發展進行總結展望。

嚴把“三道關口”,做好全程護心

當前我國每年新增先心病患者約15~20萬例,在出生缺陷類疾病中位列第一,每100個新生兒中約有1個是先心病患者。我國針對先心病實行三級預防措施:一級預防是針對病因進行預防;二級預防是早篩工作,包括胎兒期的篩查工作;,第三級預防是早治。先心病病因繁複,需高度重視對於一些可能影響到胚胎髮育的多種理、化、生危險因素進行有效防範,實行優生優育政策,大力倡導孕前、產前諮詢。另外也需要進行遺傳病以及可能或確定與先心病有關聯性的疾病進行早篩,以儘可能高效地防控先心病,在這方面,我國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隨著技術進步,如胎兒超聲心動圖技術在我國已經有相當程度的普及,其能夠早期發現胎兒心臟異常,並指導干預措施、評估效果。對於一些出生後先心病,如大型室缺或複雜先天性心臟病,常合併肺動脈高壓或嚴重低氧血癥,亟需早期治療,以儘可能避免後期不可逆轉的嚴重併發症。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在先心病一、二、三級預防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當然也還有一些問題存在,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差距,需要大家明確目標、齊心協力一一攻克。

以新技術為“盾”,探求先心病防控新突破

當前介入已經成為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和肺動脈瓣狹窄等常見先心病的主要治療方法;其中對於動脈導管未閉和肺動脈瓣狹窄而言,介入治療已取代傳統外科手術成為的首選治療方法,國內外多個指南也將介入治療先心病的推薦等級放在越來越高的位置。上述4種先心病幾乎佔到整個先心病的50%以上,也即約一半以上的先心病患者有機會通過介入這種微創方式來獲得根治性的治療。我國先心病介入治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全國性的先心病介入診療網絡直報系統;在室間隔缺損介入治療方面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接下來將豐富其遠期隨訪和適應症選擇方面的研究及數據,更好地在國際上發出中國聲音。機器人輔助技術已經在冠脈介入方面有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截至目前,國內尚未報道使用該技術進行先心病介入治療方面的嘗試;此外,該技術在外科治療方面的應用國內有較多經驗,尤其是在成人先心病方面,而在小兒複雜先心病方面則經驗有限。考慮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該技術完全有可能成為未來重點聚焦、積極發展的新方向,將為我國先心病防控提供新動能。

強化胎兒期干預,向先心病前方陣地衝刺

整體上來講,西方發達國家先心病發病率較低,和他們生活水平較高、孕期保健做得可能更好有關,在先心病一級預防方面其先進理念及實踐經驗值得借鑑。隨著我國社會進步與發展,先心病發病率也呈現出整體下降的良好態勢,當然,生育政策調整也會帶來新問題,比如二胎政策放開後,短時間內會有相當數量的高齡產婦,無形中增加先心病的罹患風險。某些先心病出生後再幹預可能會帶來更差的療效及遠期預後,故在胎兒期對部分先心病進行干預成為一檔期的熱點前沿技術手段,如胎兒介入、胎兒外科,目前國外這方面已經積累了相對豐富的經驗,我國雖起步較晚,但也在積極探索開展對包括肺動脈閉鎖、重度肺動脈瓣狹窄、重度主動脈瓣狹窄胎兒進行胎兒期干預,以避免這類胎兒出生後只能進行單心室矯治或“一個半心室”矯治。需要說明的是,胎兒期干預後這類胎兒的兩個心室可能發育的更完整,出生後進行外科或介入治療的遠期效果比單心室或一個半心室矯治的的效果要好。我國有一部分先心病介入治療醫生已經在這方面開展了初步的臨床和研究工作,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國在胎兒干預方面技術水平也會跟國際上逐漸保持一致。

總的來講,通過不斷強化培訓與教育工作,加強學術交流、互通有無,培養更多先心病防控人才,嚴格把控好“三道關口”,聚焦領域內新理念和新技術,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我國先心病防控事業明天會更好。

專家簡介

CCIF2020 Online丨張戈軍:以先心病防控為抓手,助力健康中國心

張戈軍,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結構性心臟病(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及瓣膜病等)介入診療。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結構性心臟病中心3病區副主任,曾歷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放射介入病區主任、介入放射科副主任,結構性心臟病中心副主任。目前為國家先心病介入專業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兼秘書、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結構性心臟病學組委員、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專家委員會先心病專委會委員、國家醫學考試中心心血管內科專科醫師考試專家委員會先心病組秘書、亞太心臟聯盟結構性心臟病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整合醫學分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母兒心臟病專業委員會委員。為衛生部首批認定的先天性心臟病介入診療培訓導師及心血管病介入診療資質考試面試考官。

1999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自從醫以來即師從於我國先心病及瓣膜病介入治療的先驅戴汝平教授,接受了嚴格、完整的心導管技術和心血管影像的訓練。基本功紮實,技術全面,作風嚴謹,勇於創新。從事先天性心臟病介入診療工作二十餘年,共完成各種先天性心臟病、瓣膜病介入診療一萬例以上,能夠獨立完成我國目前開展的各種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重要併發症發生率

<1%;還擅長於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的影像診斷和鑲嵌(外科+介入)治療技術。率先開展的經導管先天性鎖骨下動靜脈瘻封堵術、主動脈外科術後主動脈-右房瘻封堵術、先天性肺動脈狹窄支架植入術、先心病術後肺動脈瓣關閉不全肺動脈瓣植入術、瓣周漏封堵術、心梗後室間隔穿孔等多項技術填補世界、國內或阜外醫院技術空白。多次受邀赴加拿大、巴西、阿根廷、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指導當地醫生開展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是首位在北美髮達國家指導經導管瓣膜置換術的中國醫生。曾經獲得阜外醫院“兢兢業業好醫生”稱號和“首都十大傑出青年醫生”提名。

作為項目或課題負責人參與有關心血管病介入治療的“十三五”國家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等國家級科研項目,作為主要參加人參與“九五”至“十二五”等多項國家級科技支撐計劃課題;作為主要完成人或第一完成人曾獲中華醫學科技獎、華夏醫學科技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介入放射學雜誌》優秀論文獎、阜外醫院醫療成就獎等多項獎勵;發表論文60餘篇(含SCI論文),參加編寫專著、譯著10部(其中2部擔任副主編或副主譯)。

(來源:《國際循環》編輯部)

版權屬《國際循環》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國際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