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祕之旅

路線推薦:

走吧網“國外最受歡迎的十大自駕路線”參賽作品

路線策劃名稱:

加拿大墓碑山十五天探秘之旅

路線策劃:

柳浪聞鴉

自我介紹:

我是一名自駕遊及戶外運動愛好者,今年65歲,駕齡30年。按說到了這個年齡段的人就不能再妄稱自己是一頭酷愛戶外運動的“強驢”了。然而內心深處卻仍然不願服老,骨子裡仍然是“驢勁十足”,只要發現了自己喜歡的地方就一定會非去不可!

行程安排:

此次行程的最大特點就是山美水美風景美,但是比較辛苦,甚至可以說是非常艱苦。由於計劃行程為2個星期,因此要想不虛此行就必須要儘量趕路。再者,由於加拿大西部的許多著名景點包括班芙、賈斯伯、幽鶴等國家公園我們以前都去過,因此這次行程的主要目的地就是墓碑山。本次自駕路線總里程約為6600公里,預算費用每人3.5萬元,實際消費每人2.8萬元。最好的季節是秋天。總體路況可以說是相當不錯,渣石路只佔很小一部分。對車輛或車型沒有特殊要求,但是輪胎最好要八成新以上,而且強烈建議準備全尺寸備胎!最好有兩名具有長途和山區駕車經驗的司機輪換駕駛,中國駕照要求英文翻譯並做公證。

行程描述:

遠在加拿大西北部的育空地區(Yukon Territory),有一處被崇山峻嶺包圍著的荒野“公園”,名叫“墓碑山區域公園”(Tombstone Territorial Park)。不過,你千萬不要被“公園”這兩個字所迷惑!這裡根本就不能算是一個“公園”!因為在這個所謂的“公園”裡沒有任何一處常規公園應該具有的設施,一切都是那樣的原始和荒蕪,但它卻是一個受到極為嚴格管理和保護的自然保護區。在這片地域裡,到處都籠罩著一派原始、蒼茫、恆古、蠻荒、野性和蕭瑟的氣氛。徘徊其中,但只見峰峙嶙峋、疊嶂煙霄、怪石嵖岈、溝壑縱橫、崢嶸肅穆、氣場恢宏。特別是在深秋季節,山裡的湖泊、溼地、山川、溪流,還有那五顏六色的苔原、草甸、山棘等植物將這片與世隔絕、人跡罕見的地域妝扮得美輪美奐、絕豔無雙。而在溫暖祥和、風和日麗的時候,這裡的一切又顯得是那樣的靜美,置身於此彷彿進入了一個童話般的夢幻世界。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晴川歷歷、芳草悽悽——遠眺墓碑山公園內的獨石山

距離這個“公園”不遠的道森市(Dawson City),早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曾經是聞名於美洲大陸的淘金聖地,每年都吸引著無數懷揣發財大夢的淘金者匯聚到這裡。因此每當提起道森市,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黃金。然而,鮮有人知的卻是在道森市附近竟然還隱藏著這樣一處絕世奇景:墓碑山。其實墓碑山是這一片山峰的統稱,實際上它是由獨石山和墓碑山這兩大峰群所組成。幾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有關它的照片,頓時被它的宏偉、雄奇與壯麗所深深的震撼和吸引住了,從那一刻起我就暗自發誓:這個地方我一定要去!

有了目標就有了激情和動力,隨後就開始著手製定相應的線路設計。首先是在網上搜集資料、查閱攻略,然後再選擇合適的季節,歷時2年多。最後再根據團隊人員的組合情況制訂方案及路線,進行細緻化的準備,並逐一落實。

一、情況介紹

為了很好地保護這一地區的原始生態,當地的公園管理部門制定了非常嚴格的管理措施。對每天進入景區的人數有著嚴格的限制,因此必須要提前在網上實名註冊並預訂你希望進入園區露營的日期、天數和人數,否則根本不可能預訂到露營地。並且必須要與公園管理處簽訂“免責協議”,即進入景區以後,一切後果自行承擔。景區分為三大營區或營地,即灰熊湖(1號營地)、迪威德湖(2號營地)和泰勒斯湖(3號營地)。2號營地居中,它與1號營地或與3號營地之間的距離均為6公里。景區內無路可走,只有前期登山遊客踩出來的雞腸小徑,而且由於經常會有山體坍塌,巨大的石塊滾落下來堆滿了溝壑,使得登山小徑斷斷續續,似有還無,很容易迷失方向。從1號營地無法直接到達3號營地,必須要經過2號營地,反之亦然。除了1號營地有12個帳篷平臺以外,其它兩個營地各有10個帳篷平臺,平臺以外的任何地方都不允許支設帳篷。每頂帳篷最多隻能容納3個人,並且每個團隊最多不能佔用超過2個帳篷平臺(商業團隊最多6個),也就是說每個自駕遊團隊最多不能超過6個人,況且遊客在每個營地駐留的時間最多不能超過3天!景區內沒有垃圾桶,生活垃圾不能隨便丟棄在景區之內,必須全部帶出景區,否則將面臨鉅額罰款!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墓碑山公園1號營地:灰熊湖

進山的路線只有一條,不過卻有四種不同的進出方式。第一種方式:徒步進、徒步出(即按原路返回);第二種方式:直升機飛入、徒步出;第三種方式:徒步進、直升機飛出;第四種方式:直升機飛入、直升機飛出。對於第一種方案,需要從景區停車場入口處徒步11.5公里才能到達1號營地灰熊湖。這一段山路的難易程度為:中度~難。但是由於當天不能返回,需要在1號營地露營,因此每個人平均需要揹負15公斤~25公斤重的揹包(包括帳篷、睡袋、睡墊、照相機、三腳架、附加鏡頭、備用電池、太陽能充電器、頭燈、帳篷燈、飲用水、露營天數的食品、燃氣爐、燃氣罐、鍋碗瓢盆、需要更換的衣物、防寒及防雨的衣物、防熊噴劑(可租用)、食品/垃圾存儲桶(必須租用),等等)。第一方案的缺點很明顯:需要負重徒步11.5公里山路,體力消耗極大,特別是最後還要負重原路返回,這時體能幾乎消耗殆盡,其難度更是難以想象。第二種方案就是乘坐直升飛機進入,然後徒步走出,但是飛機只能降落在3號營地泰勒斯湖附近。從泰勒斯湖營地到迪威德湖營地之間的距離是6公里,路途相對比較平緩,沒有陡坡。這一段路途的難易程度為:中度。不過如果要從2號營地(迪威德湖)徒步到1號營地(灰熊湖)的話,這一段路程堪稱恐怖!途中需要翻越一道名為“格里賽德”的埡口,這是一處非常陡峭的碎石坡段,個別路段竟有70度~80度的陡坡(見後邊的格里賽德埡口照片)。揹負如此沉重的包裹向上攀爬不要說對於我們這些老齡人,即使對青壯年來說都會異常艱難。並且由於碎石滑動的因素,向上攀登一步就會下滑半步,絕對是險象環生,稍有不慎,必將追悔莫及!這一路線的難易程度為:難~極難。上到埡口以後還有一段1公里左右的大下坡,這段坡路也很陡,必須要依賴登山杖保持身體重心的平衡。最後還要負重從灰熊湖徒步11.5公里的山路才能出山,細思極恐,因此這一方案很少有人選擇。第三種方案是徒步進入,最後乘直升機飛出。這樣每到一個湖區都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整。這一路線的難易程度為:中度~難~艱難~中度。這一方案優點頗多:首先憑藉著充沛的體能優勢先把最長的路段走完,到達1號營地後可以得到充分的修整,恢復體力。在翻越“格里賽德”埡口時由於是從上而下,雖然揹負著沉重的包袱,只要把握好身體重心的平衡,還是相對容易一些。翻過埡口到達山下以後,剩下的路程就不太難了,體力恢復也比較容易。第二個優點是可以遊覽園區內全部三個景區,性價比最高。而第四方案適合於年邁體弱的人,或者是攝影團達人。選擇這一方案的人一般都不會走到1號營地灰熊湖,只在2號及3號營地之間活動。經過反覆不斷地斟酌和考量,我們最終選擇了第三種方式:徒步進入->灰熊湖(11.5公里)->迪威德湖(6公里)->泰勒斯湖(6公里)->最後徒步1公里乘直升機飛出景區。而時間則選定在9月初這個氣候相對比較穩定的深秋季節。

曾經在世界知名的旅遊刊物《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是該期刊的創辦人託尼.惠勒先生(Tony Wheeler)於他寫的第一篇遊記《窮遊亞洲》(Across Asia on the Cheap)中所說的:“當你決定要出發的時候,最困難的部分就已經完成了”(All you have got to do is decide to go and the hardest part is over)。

二、出發

2019年9月3日,我們一行三人(平均年齡62歲,其中年齡最大的65歲,最小的60歲)相聚在加拿大的溫哥華,租了一輛斯巴魯SUV,並採購了一些路上所用的必需品。次日清晨我們滿載著興奮和愉快的心情,開啟了這次期待已久而又驚心動魄的探秘之旅。

注:原定四人,2男2女,另一位男士將從多倫多飛到溫哥華與我們會合,然後一起出發。但在出發前大約3周左右,這位朋友說他的膝蓋恐怕經受不了如此長時間的負重登山,因此無法與我們同行了。聽到這個消息後我頓時感到壓歷山大了!如此艱難的行程只有我一個男士,如果發生意外情況怎麼辦?可此時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行程不可能更改了!

第一天(Day 1)

:溫哥華 -> 喬治王子城(Prince George),里程870公里,路況:很好。

在車輛駛出溫哥華向東行駛大約1個多小時路程的地方,有一個省立公園,公園內有一個比較知名的景點:“新娘面紗”瀑布。瀑布的落差大約60米,豐水時期的春季這個瀑布會顯得更加壯觀。園內非常幽靜,森林茂密,空氣溼潤,樹枝上披滿了青苔和樹掛,公園不需要門票,是附近居民和過路遊客在此歇息的絕佳境地。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新娘面紗瀑布,落差60米

由於今天主要是趕路,沒有必要在此過久地耽擱,因此我們短暫地遊覽並休息了一會就繼續趕路了。

第二天(Day 2):喬治王子城 -> 迪絲湖(Dease Lake),里程960公里,路況:很好。

這一天我們仍然要繼續趕路,由於路程比較遠,因此路上我們也就匆匆的吃點東西,上個廁所而已。遇到路邊有喜歡的景色我們就下車用手機隨便拍幾張照片。記得離開溫哥華的時候,路邊兩側的樹木植物依然是蔥綠盎然,沒有一點秋天的跡象。但是隨著我們逐漸深入北方,路邊兩側的樹葉也逐漸變成黃色,秋色越來越濃了。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晨霧——路邊的溼地野景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路邊的溼地野景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秋色——路邊的溼地野景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BC省玉石鎮

第三天(Day 3):迪絲湖 -> 白馬市(Whitehorse),里程650公里,路況:很好。

今天目的地是育空區的白馬市。途中會經過一個著名的小鎮:玉石鎮(Jade City)。顧名思義,這裡盛產玉石,稱為BC玉。高速路邊有一個玉石工藝品商店,價格不貴,可以下車進店看看有沒有自己喜歡的玉雕藝術品或小紀念品。實在沒有的買,在店裡喝一杯免費的咖啡也是不錯的哦。

白馬市是加拿大西北育空區靠近北極的一個重要城市,市內有許多的超市、戶外用品店,應算是比較繁華的城市。因此應當及時補充一下必需的食品和物資。我們到達白馬市後首先要辦理的是租一部衛星電話,以備應急之用,不過遺憾的是我們來晚了,此時加拿大的狩獵季節剛剛開始,衛星電話早已被打獵的人們租用一空,看來以後任何事情都需要提前預訂好,免得被動。

第四天(Day 4):白馬市 -> 道森市(Dawson City),里程680公里,路況:雖是柏油路,但是路面比較粗糙,如果車速太快的話很容易爆胎。

第二天一早出發,雖然白馬市距道森市的路程也就五百多公里,但是我們必須要在下午4點鐘之前到達墓碑山公園的遊客信息中心,以便參加當日最後一班的“培訓課”。而這個遊客信息中心距離道森市的路程是大約110公里(單程)。這個所謂的“培訓課”是強制性的,除了需要登記辦理景內的露營許可證以外,主要是向遊客提供近期景區內的信息,如:近期的天氣狀況、某些地段是否發生自然災害或事故隱患、野生動物(主要是棕熊)出沒的信息、以及如果遇到了棕熊如何應對,等等注意事項。另外就是交押金租用防熊食品桶/垃圾桶(強制性要求)、防熊噴霧器,押金可以出來後退還,至於真正需要租用幾個防熊食品桶則根據團隊的人數和所要露營的天數來確定。整個育空地區的面積比一個德國的面積還要大,有大約七千頭棕熊、一萬多頭黑熊生活在這個區域。我們在開車路途中經常能夠見到黑熊,但是卻沒有一次看見過棕熊。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越往北走秋意越濃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通往墓碑山的5號公路:路面佈滿了鋒利的碎石,極易爆胎,路邊停靠的這輛車估計是掛了

通往墓碑山的5號公路佈滿了鋒利的碎石,極易爆胎。因此幾點注意事項有必要提醒大家:

1、附近沒有加油站、沒有便利店、沒有手機信號,因此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2、提前準備好全尺寸備胎,絕對必要;

3、攜帶應急補胎工具以及車載氣泵;

4、一定要將車速控制在60km/h以下;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墓碑山公園遊客信息中心

第五天(Day 5):道森市 -> 墓碑山步道入口 -> 墓碑山灰熊湖(1號營地),110公里

住宿:墓碑山公園:灰熊湖畔,1號營地。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墓碑山區域公園登山線路圖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真正開始進山了。今天的登山路程是11.5公里,據遊客信息中心介紹,登山途中只在6.5公里處的一個地方可以找到泉水,雖然泉水冰涼,但是沒有汙染可以直接飲用,而且你也沒有選擇是不是?因此登山途中還要儘量節省寶貴的水資源。

早晨8: 30我們到達墓碑山公園的登山小道入口處,調整好所揹負的行囊,進山!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墓碑山景區徒步登山入口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行至大約1.5公里後,高大茂密的喬木開始稀少,逐漸由灌木所取代。

在登山小道的初始2公里內的階段,森林茂密,路途相對平緩,因而感覺比較輕鬆舒適。但是我們都知道,艱難的路程在前方等待著我們呢。隨著地勢逐漸升高,樹木也開始漸漸地稀少,換之而來的是五彩斑斕的灌木叢。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她,在幾年前的一次戶外事故中小腿的腓骨和脛骨全部折斷,現在小腿上還嵌有一尺長的鋼管!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大約3.5公里處的第一觀望點:可以遠遠地望見獨石山的雄姿,此處距離目的地還有8公里。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這樣的大塊碎石地段約佔總路程的1/4

這樣的大塊碎石地段約佔今天總路程的1/4左右,但並不是連貫的,而是一段一段的,只要是在有溝壑的地段都會被這種從山上滾落下來的大石塊填滿。而這些石頭並不穩固,腳踏上去石頭會有鬆動,稍微不慎就有可能會崴腳,因此一定要用登山杖拄穩以後才能前進一步,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前進速度。而此時我們的飲用水也即將消耗殆盡。也不知道走了多遠,我們忽然隱隱聽到有泉水的聲音,找了半天才在岩石的縫隙中發現了這股小的可憐的泉水,雖然冰涼無比,但卻是甘甜爽口,這簡直就是救命水啊!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在岩石縫隙中汲水,雖然水量不大,但卻是甘甜可口,足以補充下一段路程的水分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途中小歇,背景獨石山已經看的比較清楚了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此處距離目的地大約還有3、4公里左右,用長焦鏡頭將獨石峰拉近後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了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此處距離目的地大約還有2公里左右,灰熊湖已經遙遙在望了

在距離目的地大約還有2公里的地方,灰熊湖已經遙遙在望了。不過從開始進山到現在已經走了將近13個小時了,先前沒有預料到這段進山的道路竟是如此的艱難,我們的行進速度相當緩慢。雖然我們在前一年都經歷了攀登挪威“三大奇石”的經歷,但是這麼艱難的路程,再加上30~40斤重的揹包,不要說我們,即使是徒手登山也會吃不消的。另外我們中間畢竟有一位女士曾經患過癌症,並且小腿部位的兩根腿骨都折斷過,現在還仍然有一根一尺長的鋼管和5、6枚螺絲釘鑲嵌在小腿骨中。因此在如此筋疲力盡的情況下,我們更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此時已經是晚上9點多鐘了,據悉前方還有幾處碎石區域,我們估計大約還需要2個小時左右才能到達目的地。雖然靠近北極圈的太陽落山會比較晚,但是看樣子天很快就會黑下來的,而天黑以後這段鋪滿大石頭的小路會更加的危險。

大約晚上10:30分左右,我們已經完全下到了山谷,離目的地已經很近了。但是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四周起伏的群山,在夜幕的籠罩下,如同黑洞一般,更加給人一種神秘和崔嵬的感覺。我們打開手機上的電筒照著腳下,辨別著眼前2米左右的路徑,同時小心翼翼的把腳踩到比較穩固的石頭上。此時大家都已經筋疲力盡、又累又餓了,但是沒有辦法,只能咬緊牙關,一步一步地向前“蝸行”。就這樣我們互相鼓勵著、互相攙扶著、互相關照著在漆黑的山谷中,在溪流和佈滿苔蘚的亂石之間蹣跚而行,極力保持著身體的平衡,以免一腳滑落或踏空而落入冰冷的溪流之中。

走著走著,天空突然慢慢地亮了起來,我們很詫異,忍不住停下腳步抬起頭來觀看,發現極光正在從遠處的天際線那邊向我們的頭頂上空快速的延伸過來,太壯觀了!此時才忽然想起來在進山的前一天我們查看了手機上的極光運行軌跡圖,已經知道今夜在墓碑山地區將會有極光大爆發,而且就在我們的頭頂!可是由於正在艱難的趕路,為了安全起見,我們無法盡情地拍照,考慮到過幾天還會有更多機會拍攝極光,因此只是用手機隨便拍了幾張照片,卻沒有想到在剩下的日子裡我們再也沒有等到機會。炫麗的極光對我們開了一個大玩笑,從此再不露面了。接下來的幾天雖然天空也有極光出現,但是強度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了。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墓碑山公園的上空,極光大爆發

大約夜裡11:10分左右,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1號營地灰熊湖,歷經了14.5個小時,我們終於到達目的地了! 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儘快搭帳篷,以便快速地爬進睡袋中好好的睡一覺。營地周邊漆黑一片,但是藉助天空中極光的亮度,勉強可以摸索著搭建帳篷。可能是由於一天也沒怎麼吃東西,體內的熱量已經所剩無幾,再加上山區的溫度在入夜以後已經降到冰點以下,內衣溼透,寒冷異常,此時的手、腳、頭部開始“顫抖不已”,此時才真正體會到“篩糠”這一詞的真正含義。我們七手八腳地勉強把帳篷搭建好,立刻鑽進睡袋用自己的體溫把睡袋烘熱,然後再由睡袋的溫度反哺自己的體溫,很快就模模糊糊地睡著了。

第六天(Day 6):灰熊湖 -> 灰熊湖,灰熊湖區周邊探遊。今天晚上仍然在1號營地露營。

翌日清晨天剛剛開始放亮,我們的“左鄰右舍”就有了動靜,我們也醒了,但是感覺到外邊寒冷無比,雖然身體捲縮在睡袋裡比較暖和,很想多睡一會,但是想上廁所的衝動讓我們無法繼續住在帳篷裡(公園管理處規定:不允許隨地大小便)。下圖所示就是公園內的所有設施了:一個簡易廁所,一個帆布遮擋起來的簡易“廚房”。

“起床”以後,第一件事就是上廁所,然後就是到湖邊汲水準備“早餐”。有一個圓形的綠色鐵桶,大家要把刷牙漱口水和“鍋碗瓢盆洗涮水”這一類的“灰水”倒在裡邊,避免汙染周邊的土壤和脆弱的植被。而這個“灰水”桶和廁所下邊的糞便桶則由公園管理處的人定期用直升飛機吊出景區進行處理。

早餐也很簡單,我們提前準備了戶外專用食品,山屋食品公司生產的速凍乾燥食品(類似於我們的炒麵)。該公司生產的品種很多,有西式的,日式的,泰式的,也有中式的,早、中、晚餐都有。煮飯的方法流程也很簡單。

遊客必須要租用的防熊儲物桶,可以存儲食品、水果,也要把生活垃圾存儲在裡邊。旅遊結束後再退還到遊客信息中心並取回押金。這個塑料桶自重為1.3公斤,體積比較大。表面非常光滑,設計的比較愚蠢,但是防熊真的很有效。可是這麼重的一個大傢伙放在自己的揹包裡不但增加了額外的負擔,而且還要佔據揹包中大約1/3的容積。簡直是雪上加霜的節奏啊!但是沒有辦法,這就是規定。

吃過早餐,再煮上一杯咖啡,感覺到體力已經恢復了七七八八。今天不需要爬很高的山,也不需要揹負很重的東西,可以在灰熊湖景區周邊探遊,因此也算是一種放鬆和休息。此時此刻我們充分享受著溫暖熙和的陽光,盡情地呼吸著清新爽肺的空氣,感覺四周是那樣的靜美。灰熊湖對面的山峰顯得異常的剛毅,投射到湖中的倒影也是如此的清晰,使我們產生一種似真似幻的感覺,令人遐想。偶爾一絲微風吹過,湖面的山峰倒影又都舞動了起來,像是在歡迎和慰問我們這些不畏艱辛、長途跋涉而來的遠方賓客。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清晨陽光沐浴下的灰熊湖露營地,這是我們的帳篷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清澈的湖水,清晰的倒影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湖畔小歇,交流拍攝心得

灰熊湖南邊的山坡有一條小徑可以通向另一個景點:雙子湖。午後趁著天氣尚好我們輕裝上陣前往這個景點做一番探索。雙子湖距離灰熊湖大約3公里的路程,往返6公里左右。雙子湖觀望點可以說是一處比較容易到達的位置,從觀望點再向前走(西南方向)可以上到更高的地方。然而再向下到達湖畔的路就非常艱難了,需要穿越很多鬆動的碎石區,而且山坡也開始變得異常陡峭,相當危險。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由灰熊湖通往雙子湖的路徑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前往雙子湖的途中仍然免不了穿越這樣的大石頭堆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雙子湖

由於時間關係,同時也不想過多的透支我們的體力,要為明天最艱辛的一段路程做好體能準備,我們決定只攀登到雙子湖的觀望點,不再繼續下到湖邊了,因為繼續前行下到湖邊根本沒有路,並且非常陡峭,考慮到這些因素我們決定於此處返回住地。說實話,這裡的景色確實壯觀,對面的獨石山猶如一尊“守護神”矗立在高空,注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石雷鳥

下山途中遇到的一種很特別的鳥,據說叫“石雷鳥”,不怕人,我靠近它時,它竟敢對著我嘶叫!其羽毛的顏色與岩石的圖案一樣,這樣它就比較容易避開它的天敵鷹隼的視線。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岩石上長滿了很多類似靈芝圖案的苔蘚

第七天(Day 7):灰熊湖 -> 迪威德湖,距離6公里

住宿:墓碑山迪威德湖畔,2號營地。

第二天清晨,天剛剛開始矇矇亮我們就起來了,爬出帳篷後發現東部的天空有很多絮狀的烏雲,我們判斷過一會太陽出來時可能會有絢麗的朝霞。於是支起三腳架安裝好相機開始等待即將到來的“輝煌”的時刻。果然不負所望,隨著太陽的逐漸升起,空中的雲開始快速地變換著顏色,由開始的烏黑演變成土黃,再慢慢蛻變成金黃,然後又逐漸變成紅色,就好像天空燃起了大火。此時忽然想起年輕時看過的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有這樣一句經典的臺詞:“空氣在顫抖,彷彿天空在燃燒”。我們仰望著空中這種奇妙變化的景色,內心對大自然的一種敬畏之情由然而生。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天空中的火燒雲

起來洗漱用餐完畢以後,我們開始收拾帳篷並重新打好揹包。今天我們將要面對和挑戰行程中最艱難的一段路程:翻越格里賽德埡口。

格里賽德埡口的南坡從山腳算起到埡口頂端大約有一公里,高度上升約三百多米,個別地段比較陡峭,雖然有前人踩出來的登山小道,但是小道上也有一些碎砂石,很容易打滑。由於揹負著很重的揹包,因此在登山的過程中,我們都不敢直腰抬頭向上看,以免造成重心後傾發生危險。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如果當時正在下雨或下雪,就一定要取消攀登計劃,不要試圖翻越埡口,否則非常的危險!而天氣好的時候當你登上埡口以後回望,整個灰熊湖和灰熊谷一覽無遺,你會發現獨石山峰群在灰熊湖的襯托下顯得是那樣的壯麗和秀美!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快到山頂的時候道路變得容易一些了

快到山頂的時候道路開始平緩了一些,但是體力也消耗了很多。而且此時天空中的雲逐漸增多了,我們開始擔心會不會下雨,如果下雨那將是一場災難!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最後的回望,再見了灰熊湖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快到山頂的時候道路變得容易一些了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上到埡口,看向眼前的北坡真的有些“肝顫”!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格里賽德”埡口:由左側上坡,右側下坡:站在埡口向下看,雙腿發軟,觸目驚心!

我們在埡口處短暫的休息了一下,吃了一點東西,並再一次檢查了我們各自的揹包是否一切正常。然後就帶著緊張而又忐忑的心情,小心翼翼地開始向下“蠕動”。北坡的地勢結構完全不同於南坡,北坡更加陡峭,有些地段其陡峭程度甚至達到了70度~80度。而最主要的是北坡的地表非常鬆動,佈滿了碎石和砂礫,其厚度可達20~30公分!這樣的地表結構讓人根本不可能穩固地站立,可以說是一步一滑,登山杖的作用最多能達到20%,因為你根本就不可能穩固地支撐住身體並使身體重心保持平衡!因此我們基本上是把腳橫過來一步一步地向下移動或滑動,以保證身體不會因無法控制而快速下滑,因為一旦下滑速度過快,在揹負重物的情況下就很難“剎車”了,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肯定就是災難性的後果!於是我們緩慢地向下“挪動著”腳步,肩上的揹包越來越沉重。即使鞋子裡灌進了鋒利的小石子也要咬緊牙關忍受著劇痛繼續下行,因為你根本就無法停下來。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當下降到這塊巨型岩石的時候,說明你已經從埡口頂端下降了130米了

當下降到這塊巨型岩石跟前的時候,我們知道已經從埡口頂端下降了130米了,這個地方距離下面比較平坦的“緩步區”還剩下大約100米左右,此時最陡峭的地段已經被甩在後邊,下面一段路已經有了明顯的“之”字形的小步道,也就是說情況有所改善,但是仍然不可鬆懈!此時此刻我們最最慶幸的是天公作美,沒有下雨,如果下雨則後果不堪設想。且不說有可能會發生泥石流或山體滑坡,就是在泥濘的山坡上滑倒也非常危險,會使你重新站立起來的努力變得異常艱難,甚至會付出一定的代價。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下到“緩步區”後眼前的山谷已經近在眼前

下到“緩步區”後終於可以鬆口氣了,一度緊張到快要崩潰的神經也可以放鬆一些了。舉目下望,眼前的山谷豁然開朗,可以清晰地聽到右側山坡上叮噹作響的泉水聲。一條小溪蜿蜒地向前流動,注入到不遠處的小湖泊裡,再從小湖的另一端緩緩流出,繼續向更遠處一個湖泊流淌。

我們在此處幾乎沒有休息,渴望著早點下到山谷然後再好好的休息一番。從這裡向下的小路已經不是很陡了,小路地表也比較堅實,因此我們下山的速度明顯加快了。

終於下到了谷底,我們迫不及待地卸下了沉重的揹包,三個人擁抱在了一起。長時間壓抑在心中的忐忑、緊張而又無助的神經一下子獲得了釋然,使得兩位女士熱淚盈眶,太難了,太緊張了!而且彼此之間誰也幫不上誰,因為根本就無法保持自己的身體重心,但是我們咬緊牙關終於安全順利地熬了過來!此時我們知道,最最艱難的路程已經結束了!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山谷中的溪水清澈異常,我們足足灌了一次水飽

稍作休息以後,我們背起揹包繼續前行,爭取在太陽落山之前趕到2號露營地:迪威德湖。我們在山谷中沿著溪流左曲右折地緩緩而行,溪水穿流於亂石之間,潺潺有聲。小道邊的樹叢和草甸雖已枯黃,但那黃色及褐紅色的植物仍然顯得生機盎然。沿途時而亂石當道,溪水斷路;時而巨石橫阻,盤桓登坡;時而又小徑逶迤,幽杳崎嶇。儘管前方仍有4公里的山路,但給人的感受始終是清爽至極,快捷身輕。

黃昏時分我們抵達了2號營地的威德湖。在這裡遇到了另一些乘直升機飛進來的中國同胞:一對從美國德州來的攝影愛好夫婦,以及由國際上知名的年輕攝影師(四光圈組成員之一)阿劉老師組織的攝影團隊,又熱鬧了一番。隨後我們抓緊時間“安營紮寨、埋鍋造飯”,一切完畢之後天空也徹底的黑了下來,氣溫開始驟降,大家迅速鑽入帳篷縮進了睡袋。

第八天(Day 8):迪威德湖 -> 迪威德湖,營區周邊探遊。

今天不需要爬山,只是在迪威德湖邊探遊,順便緩解一下這些天累積起來的疲憊,以便重新恢復體力和精力。早晨起來還是相同的程序,到湖邊汲水、燒水、洗漱、做早餐、煮咖啡,一邊忙碌著,一邊與國內來的親朋好友們天南地北的聊天,新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早餐過後在湖邊散步,盡情呼吸著潔淨而又帶有一絲冰爽的空氣,感受著深山曠野中的那種塵世間難以尋覓的靜謐。湖面很平靜,如同鏡面一般,附近的山峰倒映在水中,顯得是那樣的清晰,這種畫面真的很令人陶醉。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迪威德湖的清晨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迪威德湖的清晨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迪威德湖的清晨

我在湖邊慢慢地散步,欣賞著四周的美景,享受著醉人的空氣,感受著超然的意境。走著走著發現眼前有一串巨大的腳印由湖邊向樹叢中延伸。憑直覺告訴我,這可能是一隻棕熊留下的足跡,而且足印非常清晰和新鮮,這應該是後半夜,也就是黎明前夕所產生的,距離我們的帳篷只有200米左右。大約中午時分,來了兩名公園巡警,我把手機拍攝的照片拿給他們求證,也得到了證實。他們告訴我說,這是一頭體型巨大的棕熊,可能是半夜來到湖邊喝水。並說“你們很幸運,這頭熊沒有過來襲擾你們”。不過想想也是挺可怕的,萬一半夜有人“起夜”呢?而那個簡易廁所的位置距離這隻棕熊出沒的地方只有100米左右!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巨大而清晰的棕熊足印

今天阿劉老師所帶領的攝影團隊將要離開這裡,返回泰勒斯湖,再由那裡搭乘直升機飛出景區。臨行前我們所有中國人在一起合影留念。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相聚墓碑山:我們與阿劉老師的攝影團隊以及美國德州來到一對夫婦合影留念

午後天空雲量開始增多而且逐漸增厚,但是估計一時半會還不至於下雨,於是我決定爬上迪威德湖北岸的山崗看看此山的背面還有什麼景色。兩位女士則繼續留在帳篷裡休息,這幾天她倆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疲憊、緊張與艱辛,身體狀況亟待恢復。而我則感覺相對輕鬆一些,因此獨自一人懷著忐忑的心情向北面的山坡攀登。之所以說心情忐忑主要是因為早晨發現了棕熊的足跡,不知道此時此刻這個“混世魔王”藏身何處?會不會正隱藏在樹叢中等待我這個形單影隻的“獵物”?可是擔心也不是辦法,腰帶上插了一把匕首給自己壯膽,走起!不過在上山的途中我還是經常停下來四處張望,以便確定危險不會突然出現在我的身邊。將近爬到山頂時,開始下起了小雨,我登上山頂以後匆匆看了幾眼後山的景色,還有兩個大小不一的湖泊,不過因為天空很陰,無法拍攝照片,因此就趕緊下山了。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上山途中回望迪威德湖以及湖對岸雄偉的山峰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上山途中回望迪威德湖以及湖對岸雄偉的山峰

第九天(Day 9):迪威德湖 -> 泰勒斯湖,營區周邊探遊。

今天將向最後的目的地,3號營地泰勒斯湖進發。早餐過後我們開始收拾行裝並重新打好揹包,此時我們所攜帶的食品以及燃氣已經用去了三分之二,但是所攜帶的東西並未因此而減輕我們的負擔,因為生活垃圾增多了,燃氣罐即便是用空了也不能隨意拋棄,只能背在身上,最後把這些廢物帶出景區。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途中戀戀不捨地回望景色秀麗的迪威德湖景區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途中在一個不知名的小湖旁邊稍作休息

今天的路途相對於前一段來說是最輕鬆的了,全程6公里的山路比較平緩,雖然也會有上下坡路以及亂石當道的路段,不過遇到這些巨石堆時只要多加小心不要崴腳就好。由於不用爬山了,我們行進的速度也相應的快了很多。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快到泰勒斯湖時遇到了另一個不知其名的小湖泊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雄偉壯麗的獨石山峰群西側

今天到達3號營地泰勒斯湖的路途比較順利,趁著天色尚早,抓緊時間安營紮寨,然後趕在太陽落山之前好去拍些照片。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此時我們的位置是獨石山峰群的西側

夕陽照射下的獨石山,顯得是那樣的清晰、鋼勁和威猛,仰望著雄偉的山峰,所有到來的人都會對他產生出一種由衷的敬畏。 3號營地與1號營地和2號營地的景色又有很大不同,這裡浮蒼點黛、飛鳥盤旋、湖光山色、奇峰插天、秋葉秋草、莽莽芊芊。東面的獨石山與西面的墓碑山遙相呼應,群峰矗立,猶如兩座巨大的青花石屏分列兩邊。時而祥雲繚繞,若隱若現;時而濃霧瀰漫,影影綽綽;時而微風颯颯,天高雲淡;時而又湖光山色,撲朔迷離。而當金色的陽光灑滿秋色的山谷時,真真使人產生一種身在畫中游的感覺,太美了!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夕陽照射下的泰勒斯湖和獨石山峰群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夕陽照射下的泰勒斯湖和獨石山峰群

第十天(Day 10):泰勒斯湖 - 泰勒斯湖,營區周邊探遊。

今天的天氣很好,早晨的泰勒斯湖上空有很多濃厚的雲,但是更加出彩。中午以後雲層開始散開,陽光也越來越明媚燦爛。金色的陽光籠罩著群峰和大地,使得山谷一下子變得金碧輝煌,一片生機。墓碑山的美,是那種大氣的美,是那種張揚的美,是那種奔放的美,美得無法用語言來準確地形容。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日出——清晨獨石山/墓碑山全景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午後斜陽之墓碑山谷

金燦燦的山谷鋪滿了草甸、苔原、沙棘和藍莓等灌木。這是墓碑山一年之中最為繽紛燦爛的季節,那鬱鬱蔥蔥的植物此時都變成了金黃色、赤紅色或醬紫色,這些色彩交織在一起,相互烘托、相互映襯、炫麗多姿、嫵媚嬌柔,卻又不失氣場宏大、氣宇恢弘,它把遠遠近近的山峰和山谷都包裹了進來,彷彿變成了一片燃燒的海洋,又宛若一幅絕美的油畫,令人悸動不已、如醉如痴。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午後斜陽之墓碑山谷

這裡的黃昏又是一天中最精彩的時刻,天空中的雲霞如同火焰一般,四處飛竄,我們按捺不住內心的萌動,手機與相機交替互換,按下了不知多少次的快門。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黃金時段的一縷陽光絕不能放過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晚霞映照下的墓碑山谷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晚霞映照下的墓碑山谷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不期而遇:與北京通州區來的一家三口留影於墓碑山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泰勒斯湖及遠處的墓碑山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暮色蒼茫看勁峰,亂雲飛渡仍從容:傍晚的泰勒斯湖,竟有一絲漁歌唱晚的江南情調

今晚將是我們在墓碑山的最後一夜,適逢中秋之日,北京通州來的周總一家邀請我們共進晚餐,一起吃火鍋,喝啤酒,暢敘良宵。

第十一天(Day 11):泰勒斯湖 -> 華森湖市(Watson Lake),970公里,

路況:較好,但路面比較粗糙,易爆胎,注意控制車速。

早晨一覺醒來,忽覺帳外狂風大作,鑽出帳篷一看,只見漫天烏雲翻滾,山勢猙獰,風挾水汽,快速滾動的飛雲猶如洶湧的波濤撞擊著山體,呼嘯有聲,大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威勢。這時聽到有人說大雨就要來了,儘快撤離。於是我們決定立即拔營啟寨,早餐已經沒有胃口了,我們用燃氣罐中僅剩的一點燃氣煮沸了開水,衝好了咖啡,為腹中增加了一絲熱量,然後就開始打點行裝,爭取在大雨到來之前趕到直升機降落點,撤離景區。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翻雲霧雨墓碑山——山雨欲來風滿樓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翻雲覆雨獨石山——清晨大撤離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獨石山終於露出了它的猙獰面目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獨石山終於露出了它的猙獰面目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最後回望一眼泰勒斯湖和獨石山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勝利大撤離——再見了墓碑山

從露營地到停機坪的距離大約1公里左右,途中已經開始下起了雨點,我們正在擔心直升機還能否準時到來的時候,就聽到了雲層中直升機的轟鳴聲,來了!駕駛員也聽到天氣預報說今天景區內將要有大雨,因此他比原定的時間早到了一個小時,我們感到非常的慶幸。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直升機上拍攝的墓碑山,再見吧!

直升飛機起飛後大約20分鐘我們就飛出了山區,直升機平緩地降落在道森市附近的機場。終於安全、順利地出來了,此時我們的心情無比激動,也很欣慰。感慨墓碑山這段行程實在是太完美了,而且天公非常作美,這幾天我們沒有趕上一場雨和一場雪。不過艱難程度也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在山中的6日6夜,不能洗澡,不能洗腳。刷牙是最奢侈的自我清潔項目了,洗臉則是用一次性的吸水膨脹毛巾擦洗一下就算完事。直升機降落以後我們立即開車直接向道森市唯一的一家中餐館衝了過去,狠狠地犒勞一下連日來受盡委屈的腸胃。由於連日來未見任何油水,我們首先點了一份特大盤炸雞翅,不到2分鐘的功夫,就來了一個“風捲殘雲”,隨後又點了幾個菜,也都是一掃而光,二位女士哪裡還有一點淑女的影子!順便提一下:這裡的啤酒非常的棒,是當地生產的,一種叫“育空紅”,另一種叫“育空金”,很爽口,有機會來此的驢友們一定要品嚐一下哦!

吃過飯後我們開車滿載著興奮、愉悅和釋然的心情踏上了新的征程。今天還有970公里的路程,我們輪換著開車,除了加油和“放水”以外一直是馬不停蹄的狂奔,我們的目的很單純:到達住地以後好好地洗上一個熱水澡!

第十二天(Day 12):華森湖 -> 滾筒嶺,里程1060公里,路況:很好。

今天的目的地是一個叫“滾筒嶺”的小鎮。這個小鎮也被公認為“瀑布城”,言下之意就是這個小鎮或小鎮的周邊有成群的瀑布,因此我們希望在返回的路程中繞到這裡一探究竟。今天完全是趕路,沿路並沒有發現任何促使我們停下來打卡的景色。一千多公里的路程我們於天剛剛擦黑就趕到了。

第十三天(Day 13):滾筒嶺 -> 滾筒嶺,周邊遊覽大約200公里,

路況:渣石路較多,個別路段會有坑窪。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聲勢浩大、氣勢磅礴的欽努梭瀑布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婉約秀麗的布魯克斯瀑布

滾筒嶺及其周邊的景點有很多,由於我們的時間有限,只能在這裡玩一天,因此匆匆忙忙地挑選了幾個有代表性的景點遊覽了一番。由於這幾個景點相互之間的距離比較遠,再加上道路也不是很好走,大部分都是渣石路,坑坑窪窪,而且路標也不是很明確,此外這些景點距離停車場都比較遠,下車後要走過泥濘的山路,還要上坡、下坡等等,嚴重影響了我們遊玩的進度和效率。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滾筒嶺怪石花園

遠山的呼喚|加拿大墓碑山探秘之旅

滾筒嶺怪石花園

第十四天(Day 14): 滾筒嶺 -> 威廉斯湖鎮(Williams Lake),里程640公里,路況:很好。

今天我們將要踏上返程之路,六百多公里的路程還算是比較輕鬆的,途中的任何景色也很難再吸引我們停留了。

第十五天(Day 15): 威廉斯湖鎮 -> 溫哥華市,里程550公里,路況:很好。

入住旅店:溫哥華的住宿旅店很多,很容易找到住地,就不在此羅列了。

在返程的路上我們仍然處於興奮狀態,述說著墓碑山裡邊發生的種種事情,如數家珍一般地回憶著那些驚險、刺激而又艱難的路程,全部都是車軲轆話,不知道說了有多少遍了,真的是感慨萬分,一生難忘啊!

結束語

墓碑山公園的探秘之旅結束了,回顧這次自駕和徒步的路線,的確是一次心靈震撼的艱難之旅。雖然帶領隊友安全順利地出山,圓滿完成了這一壯舉,我仍然覺得這條路線對我們這樣年齡段的人來說實在是危險重重,一旦發生意外,在這種與世隔絕的環境下必然是孤立無援!儘管在出發之前對這條路線的艱難程度有所預判,也做了相應的預案和備案(如栓繩鋼釺、8字環、速降繩等等),但是身臨其境才發現前期的所有預案都顯得蒼白無力。反思之後再反問自己,如果提前知道路途如此艱難和危險,我是否還有勇氣帶著“體弱多病”的隊友去走這條路線呢?估計是不會的!

結論與建議

1、墓碑山非常美,被列為世界三大神山之一(其它兩座神山是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和意大利的多洛米蒂),因此有生之年非常值得一去;

2、除非是年輕體壯的人,否則最好不要去1號營地灰熊湖;

3、年紀大或體能較弱的人去墓碑山,最好是“飛進飛出”,不要試圖翻越格里賽德埡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