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見過路遙的日本學者,21年後帶作品看路遙:我來向您彙報

文|阿財姐姐

2010年6月25日,頭髮花白的安本實先生在詩人曹谷溪的陪伴下,第4次登上了延安大學那個叫做“文匯山”的小山包。在路遙雕像前,曹谷溪為逝去的老友點燃了3支中華牌香菸,安本實則獻上了一個花籃。

沒見過路遙的日本學者,21年後帶作品看路遙:我來向您彙報

安本實先生在路遙墓前獻上花籃

接著,安本實先生躬身,將一本日文版《路遙文集》輕輕放在墓碑前,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說道:“路遙先生,你的作品我終於翻譯出版了。今天,我和夫人安本典子一起來看您,一起來向您彙報!”

在場的人們,眼裡都泛起了淚花。這是路遙逝去的第18個年頭,也是安本實先生第10次專為路遙而來。這本520頁的日文版《路遙文集》,是他對自己21年一心研究和追隨路遙的一次總結。

1947年出生於日本高知縣宿毛市的安本實,並不知道,在遙遠的中國,荒涼的西北黃土高原上,2年後將會誕生一個名叫“衛兒”的農家男孩;更不知道,42年後,“衛兒”的筆名“路遙”和他的小說《人生》,將會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像利箭一樣直擊他的靈魂,從此以後,他將會窮盡心力,撲在追隨和研究“路遙”的事業上,百折不回。

沒見過路遙的日本學者,21年後帶作品看路遙:我來向您彙報

路遙

《人生》串起的緣份

安本實出生長大的地方,是日本一個偏僻的小島,三面環海,甚是閉塞。在他上初中時,全家搬到了大阪。鄉下孩子驟然面對城市文明的衝擊,無形的孤獨和壓力撲面而來。由此產生的自卑、困惑,成為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沒見過路遙的日本學者,21年後帶作品看路遙:我來向您彙報

繁華的大阪

1989年,已經在日本姬路獨協大學任教的安本實,偶然間讀到了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

當時就激動得眼淚直流,並動了研究路遙的念頭。

他覺得,《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那種不能發揮自己才能的苦悶,農村青年對人生的挑戰與悲哀,都是由於閉塞的環境造成的。而既不甘心埋沒於閉塞的環境,又無法被開放的城市文明接納的痛苦,和他少年時的經歷如此相似,特別能引起他情感上的共鳴。

沒見過路遙的日本學者,21年後帶作品看路遙:我來向您彙報

《人生》高加林劇照

知君不見君,遺憾的錯過

安本實對中國並不算陌生。他大學學習“中國文學”課,是中國大文豪魯迅先生晚年的日本朋友——增田涉的關門弟子。

在1979年底,他隨“日本魯迅研究友好訪問團”到過中國,親眼看到了他熟悉的許多作家筆下的土地。1980年,他又以日語教員的身份到中國北京任教1年,並把遇羅錦的《一個冬天的童話》翻譯到日本。

此時的路遙,已發表了《驚心動魄的日子》、《青松與小紅花》、《姐姐》等中短篇小說,在中國的文壇嶄露頭角,但還遠未達到大眾所熟知的地步。

對於安本實來說,“路遙“這個名字,在幾年前買到的一本《延安山花》的文學雜誌上見到過,有印象,僅此而已。

沒見過路遙的日本學者,21年後帶作品看路遙:我來向您彙報

安本實曾任教的姬路獨協大學

1982年,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橫空出世,在中國文壇掀起了一陣“路遙熱”,獲得從專業評論家到普通讀者的交口稱讚。1984年,西安電影製片廠根據路遙的劇本拍出了電影《人生》,路遙的名字隨著影片的上映火遍全國。

他的小說,成為激勵無數中國青年奮鬥的源泉。如今功成名就的馬雲,談起路遙和《人生》時也滿懷熱情,認為這二者給了他莫大的勇氣。

而遠在日本的安本實,讀到這本《人生》時,卻是在1989年了。

沒見過路遙的日本學者,21年後帶作品看路遙:我來向您彙報

沉思的路遙

此時的路遙,已經結束了3年牛馬般拼命的寫作,完成了百萬字的鉅著《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可以看作是對《人生》的深入全面的展開。

但作品的中國傳播速度並不快,且《平凡的世界》在出版初期即引起巨大的爭議。另一方面,高強度的創作掏空了路遙的身體,他的生命已進入倒計時。1992年11月,路遙不足43歲的生命走到了終點。

12月,安本實從大學研究室裡訂閱的上海《文學報》上,看到了路遙逝世的消息。驚呆過後,他渾身癱軟得沒一點力氣。

世間有種殘忍,叫做我剛發現你的好,你卻突然消失了蹤影。

沒見過路遙的日本學者,21年後帶作品看路遙:我來向您彙報

安本實先生

如果有哪怕一次見面的機會,能讓安本實見到自己的文學偶像,對於生前深陷文學批評漩渦的路遙來說,也是一個莫大的安慰吧!

天涯有知己,可惜在兩人共同生活在同一天空下的時候,沒有相知相遇的機會。

在誕生路遙的土地上,追隨路遙的生命軌跡

1995年,路遙的母校——延安大學將路遙的骨灰從西安的寄存地接回,安葬在校園裡一座無名小山上。作為路遙的多年摯友和文學領路人,詩人曹谷溪深情地為這座小山命名為“文匯山”。

1997年,安本實來到延安,在曹谷溪的陪同下上了文匯山。他自稱是“來自日本的忠實讀者”,特意帶了一包路遙生前愛抽的“紅塔山”香菸。

沒見過路遙的日本學者,21年後帶作品看路遙:我來向您彙報

路遙墓地

在路遙的墓前,他點燃了一支香菸,隔著一座石碑,這是他離路遙最近的距離了。裊裊上升的煙霧,也許能如願聯結兩個世界,將彼此的千言萬語交流傾訴吧!

在此之前,他已經開始了對路遙及其作品的研究工作,他的計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步,將路遙的《人生》、《月夜靜悄悄》、《姐姐》等作品翻譯介紹給日本讀者。

第二步,蒐集整理路遙的全部作品,和中國國內對於路遙創作作品的研究資料。

第三步,撰寫研究路遙及其作品的學術論文,並準備《路遙評傳》的寫作。


沒見過路遙的日本學者,21年後帶作品看路遙:我來向您彙報

陝北風光

在翻譯路遙小說時,他發現了一個大問題。

路遙作品中很多的陝北方言像是“礆畔“,“腦畔”,“楊柳情”,”圪針“等詞,他都理解不了,陝北的民俗文化他更是陌生,而這些都是構成路遙作品魅力不可缺少的靈魂。

於是,在日本關西大學一位中國教授的建議下,他來到了延安,準備實地感受下這裡的風土人情,體會路遙見識和經歷過的一切。

第一站,他先去了延川縣的郭家溝,拜訪了路遙的養母。

沒見過路遙的日本學者,21年後帶作品看路遙:我來向您彙報

黃土高原地貌

夾在群山褶皺中的郭家溝,腳下是乾燥的黃土,周圍是望不到邊際的群山,放眼望去一片荒涼,見不到多少綠色。這就是路遙從7歲起就掙扎著生存的地方,也是他萌發文學之夢的開始。

當年初讀《人生》時,高加林融入城市文明的艱難歷程,某種程度上和他的少年經歷有了共鳴,而現在,親身處在這閉塞嚴酷的生存環境,他感受到了路遙和筆下主人公們對外面世界的迫切向往。

1998年,安本實又攜夫人一起,第2次來到延安。從1997年到2010年,他總共來到中國10次,共4次拜謁延安大學的路遙墓。

沒見過路遙的日本學者,21年後帶作品看路遙:我來向您彙報

安本實和曹谷溪、梁向陽在一起

除了去北京、上海等地圖書館查找路遙的作品和研究資料外,他揹著行囊,走遍了陝北這片大地。

路遙的兩個老家,路遙上過的小學、中學、大學,路遙開始文學創作的窯洞,路遙工作過的單位,乃至路遙萌發出創作《平凡的世界》念頭的毛烏素沙漠……兜兜轉轉,畫出了路遙清晰完整的生命軌跡。

“提起那個家來家有名,家住在綏德三十里鋪村。四妹子兒愛上那個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

這首以真人真事改編的陝北民歌《三十里鋪》,路遙生前十分喜愛,在《平凡的人世界》第一部的開頭,便安排少平的好友金波唱了出來。

得知這首民歌中的“四妹子兒”原型還在世,安本實專程趕到了綏德縣三十里鋪鄉郝家窪村,和“四妹子兒”合了影。

沒見過路遙的日本學者,21年後帶作品看路遙:我來向您彙報

安本實在路遙文學館內

20年不改初衷

在國內,不管路遙生前身後,研究他作品的人非常多,研究成果也可以說是“豐碩”,但國外的研究者並不多,知名度比較高的就是安本實先生和美籍華人周勵。

而不論國內外,20多年都不改初衷,把身家性命全搭在“研究路遙”這一個課題上的,只有安本實先生一個人!

據說他是全世界收集路遙資料最全的一位學者。不但發表了多篇有關路遙及其作品的學術論文,還翻譯編撰了日本版的《路遙文集》,他收集整理的《路遙創作年表》,是最權威的版本。

沒見過路遙的日本學者,21年後帶作品看路遙:我來向您彙報

安本實贈予梁向陽的路遙作品集

2007年,延安大學文學院教授梁向陽(厚夫)受命籌建“路遙文學館”,安本實得知這個消息後,用特快專遞從日本寄來了收藏的珍貴資料:路遙和曹谷溪創辦的頭版《延安山花》雜誌,發表路遙小說《人生》的《收穫》雜誌,發表路遙文學處女作的《陝西文藝》。

他還以個人名義,向籌建中的“路遙文學館”捐了10000元人民幣。他說:“這微不足道,只是表示我個人的一點心意。”

2012年,安本實以個人的名義,邀請曹谷溪先生去日本講學。在他們之間,路遙絕對是無法繞過的一個話題。

沒見過路遙的日本學者,21年後帶作品看路遙:我來向您彙報

路遙生前照片

結語

從偶然的機會知道路遙,被路遙的《人生》震撼和吸引,沒來得及見到路遙的面,卻猝不及防聽到路遙逝世的噩耗。

才被你的靈魂吸引,你卻已離開人世,再多的感悟和成就,也只能隔著冰冷的墓碑傾訴。這對於安本實先生來說,是永遠彌補不了的遺憾。

而一個人用幾十年的人生專注於研究路遙,不辭辛勞地追隨路遙的生命軌跡,把路遙的作品和他的奮鬥精神傳播到海外,這是安本實先生給予九泉之下的路遙,最大的饋贈和安慰。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

《一位日本學者的路遙研究情結——日本姬路獨協大學教授安本實先生訪談錄》 梁向陽 安本實

《一個日本學者的路遙情結》 靜書

《奮鬥者的心是相通的——路遙及其作品中奮鬥精神的海外共鳴》 李繼凱 徐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