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社科丨千年沧桑风雨路,从商均故事到虞城的前世今生

网商社科丨千年沧桑风雨路,从商均故事到虞城的前世今生

文丨刘金芳(网商社科特约作者)

在浩瀚的时间长河中,人类在地球上创造出璀璨的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他们先后的辉煌和灿烂让这个世界更加婀娜多姿,绚丽多彩。它们就是一首大气磅礴,让人荡气回肠的雄壮诗篇,而诞生世界东方的华夏文明无疑就是其中最美丽的文明之花。

华夏文化,它诞生于黄河之滨的中原大地,而位居于豫东平原的商丘无疑就是华夏文化,黄河文明的核心区域之一。

1、虞舜文化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三皇就是指:燧人氏(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其中舜,又名虞舜,是上古时期的一位圣君,以贤德孝行著称。《尚书·舜典》记载:“德自舜明”。《史记·五帝本纪》也云:“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网商社科丨千年沧桑风雨路,从商均故事到虞城的前世今生

舜作为“五帝”的最后一位,处在文明初始并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舜帝的“明德”思想集中体现为重德政、行教化、讲求社会和谐和孝道。而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和“孝悌”,即起源于虞舜之道,并继承发扬虞舜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因此舜帝是道德文明的鼻祖,被后人尊称为“道德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深受海内外华夏子孙的尊崇和敬仰。

后来,舜禅位于禹,而其子义均被封于今天的商丘市虞城县附近,这就是上古的古虞国(因北虞国是指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吴太伯之后虞仲于今天山西平陆的虞国,所以历史上称夏朝虞国为古虞国,后文提到的虞国均指古虞国),因其封地在传统商部落领地之内,所以历史称义均为商均。后人有诗云:“高冢峨峨不记年,商均遗骨上宾天。与贤封子光青史,千载犹思舜禹贤。”

2、商均的故事

商均,原名义均,中国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的大舜的儿子,相传商均非常聪慧,也是一个勇于进取的人,他曾经和大禹一起去治理洪水,商均也是船舟、弓箭的发明者。

杨宽在《中国上古史导论》中说:“《海内经》云:义均是始为巧倕。义均即商均,义均又即巧倕,是商均又即倕。《书·顾命》云:‘垂之竹矢。’《荀子·解蔽篇》云:‘倕作弓。’是商均古亦有作弓矢之传说,与羿、少昊并同。”《山海经·海内经》:“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墨子》:“虞姁作舟(姁即均,阮光羽先生的《虞舜杂考》曾有论证)。”

从商均的众多发明和行为来看,商均决不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无所作为的人,其对华夏民族的发展,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上古史导论》又说:“羿、契与少昊、商均四者,同为殷人东夷后土一神之分化,或即亳社之神也。”将商均与三位大名鼎鼎功劳卓著的人物相提并论,足见商均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只不过他的才能不善于治国而是适合做一名发明创造研究的科技工作者。

但是,由于商均喜欢钻研器物,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科学技术研究,并且喜欢唱歌跳舞,对于国家大事不感兴趣,因此,被他的父亲舜误解,认为商均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不肖自己。《淮南子·修务训》记载商均“沈巉耽荒,不可教以道,不可喻以德,严父弗能正,贤师弗能化者。”

由于大禹治水的突出功绩,以及通过了舜对他的三年考察,于是舜推举禹为继承人,将位禅让于禹。舜死,禹曾将位推让于商均,各地首领都不拥戴他,禹遂即位。

所以《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

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也记载说,商均的母亲是尧的女儿女英。史书记载,他和舅舅丹朱(尧的长子)的情况相同,也是因不贤不肖,没有帝王才能,所以舜就把天下禅让给治水有功的大禹。然而根据西晋太康年间出土的《竹书纪年》记载,认为禹是将舜放逐到湘江流域,夺得天下之位的。

如果《竹书纪年》的记载是真实的话,舜是如此,商均又该是如何呢?有句话说得好: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可是由于《竹书纪年》原始版本早已失传,今天的版本是后人佚散后又重新收集整理的,其真实可信度大打折扣,更有人说这是一本战国时期的伪作。当然,历史本身就是一个谜团,很多事实真相也许只有当事人才能弄明白,不过无论如何,商均是一个王位竞争的失败者,这也是必然无疑的。

大禹接受舜帝禅位后,将商均封于商,承继舜帝“有虞氏”之号后建立虞国。巜括地志》载:虞国,舜后所封邑也。或云封舜子均於商,故号商均也。

从此,有虞氏部落开始在商丘虞城大地上繁衍生息,开启了虞城历史的先河,而有虞氏之虞就成为了虞城之虞。

《虞城县志》记载:“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大禹受舜禅让后,封舜子商均于虞,称有虞氏,后称虞国。”

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记载:“虞城,县名,位于河南省商丘市东南。夏为虞国,秦置虞县,隋改为虞城县,以古为虞舜之后的封地得名。”

据清光绪二十一年本《虞城县志》也说:“盖自封建变为郡县,地名因革不知几更。虞城弹丸,自肇封迄今数千年,其间曰国、曰县、曰州、曰城,不无有异,而虞之号未尝易也。”“虞之为国古矣,有夏之际,列封于此,盖一都会也。”

由此看来,今天商丘虞城县的虞地之名是一脉相承的,而虞城之虞就是来源五帝之一虞舜,这是虞城大地上历史文化悠久辉煌的标志。

网商社科丨千年沧桑风雨路,从商均故事到虞城的前世今生

当时虞国的疆域北大致到今济宁一带,东南三里有虞国的重镇纶城,西南临商丘,西北靠定陶。位于为上古九泽之首孟诸泽湖畔,这里水草丰富,云烟缭绕,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到达封国的商均率领他的子民继承发展虞舜文化,重德政、行教化、讲求社会和谐和孝道。一心为民着想,一心为民造福,把自己的封国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泰民安。商均也赢得了其民众的爱戴和尊敬。商均辞世后,人们把他葬在这片土地上,每年春秋,虞国百姓都来到商均墓前举祭,香火不断,建庙祭祀,老百姓举祭时人人都要从外地带来一兜土添在陵墓上,年复一年,使陵墓越添越大,望若峻岭。而商均也被当地人尊称为“商均爷”。

古语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商均虽然没有继承王位,但他用自己的做为同样赢得了民众尊重。因为,真正记录和评价历史的那是民心,民心就是民意,也是民众最基本,最真实的表达。

3、商均墓

1954年,经当时的国家政务院批准,谷熟县与虞城县合并为新的虞城县。为便于领导,原虞城县城所在地迁到马牧集,而虞城县城的旧址所在地就是今天的利民镇老城。

网商社科丨千年沧桑风雨路,从商均故事到虞城的前世今生

利民古镇位于虞城北部,距离今天的虞城县城12.5公里,毗邻明清黄河故道,为商均封地,古虞之都;是“上古九泽”—孟渚泽水域重地,有近5000年建城史。舜子商均封于此,建立古虞国,建都纶城(今利民镇),自秦以来,一直到1954年,为历代县城所在地。

现存利民古城为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建造,有近500年历史,只比商丘古城晚二十年,至今古城郭、城湖保存完整,“卍”字格局、“龟背式”地形、外圆内方,2200亩湖抱城景观全国独特。

虞城人曾对其有多种称呼,“老城”、“北城”、“老虞城”等,后来才逐渐接受了“利民镇”这个名号。

商均墓就位于利民镇老城西南1.5公里处的商墓村后。虽经几千年沧海桑田的变迁,但现在的商均墓墓冢残高3.8米,面积960平方米,是历代的虞城名胜之一。商均墓是我市现存的距今约4000年的古墓葬之一,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网商社科丨千年沧桑风雨路,从商均故事到虞城的前世今生

清光绪年间编撰的《虞城县志》写道:“商均古墓,乃虞帝子商均墓也。封于商,墓在虞城西南三里许。望若峻岭,土多砂姜碎石,遇大雨,闻或濯出五铢钱,櫵牧恒拾之。旧有祠宇一所,后废。止存新旧二碑。”清乾隆年间编修的《归德府志》也说:“商均墓在虞城县西南三里。”

明虞邑人进士张鹏翼上呈请建商均祠一座,还有历史建筑和石碑。到了清代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知县程本节亲笔撰文,又在墓前立大小石碑两通。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上虞人张元鉴任县令时建社稷商均坛,每年春天举祭。历代都有专人看管林墓,几千年来,从几户守陵墓的人家,如今已经发展到上千人的商墓村了。

今天的商均墓,虽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仍高若山岭,原商均墓前建有商均祠,亦称商均庙,是当地人民为祭祀商均而建的庙宇。后来历史沧桑,兵燹水患,商均祠废于何时,不得而考。

故另据一九九一年修订的《虞城县志》记载:商均卒后,葬于虞之西三里许(即今虞城县利民镇西南)。旧有祠宇一所,后废。

商均墓坐北朝南,规模宏大,方圆有七八亩地大。下方砖石砌就,上面黄土填充的硕大坟丘上长着几株四季常青的松柏,植株虽然不大,但郁郁葱葱,枝叶茂密,绿意盎然。

根据姓氏学专家研究,舜出生于姚地,姓姚。姚姓衍生出妫、虞、陈、胡、田、王、袁、孙、车、陆等110多姓氏两亿多民众。商均乃舜之嫡子,这些姓氏自然就是商均的后裔。而今天的商均墓也成为众多舜的后裔寻根谒祖之地。

网商社科丨千年沧桑风雨路,从商均故事到虞城的前世今生

如今当地民众又重修商均陵园,恢复商均祠,如今的商均陵园颇具规模,恢宏壮观,商均祠也恢复往日的香火旺盛,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游客来到这里,用自己的方式来纪念这位上古时期的先人。

四千年前,商均带领有虞氏部落来到这片黄河之滨的沃土,如今几千年过去了,历史的长河埋没许多岁月的记忆,商均已经长眠于这片广阔的土地。有虞氏部落和虞舜文化也早已融入先商部落之中,成为殷商文化的来源之一。虞舜文化的明德思想,也成为中华传统儒家文化主要有益成分,商均的父亲舜也成为中华文明上古时期最贤明的君王,被历代人尊崇。商均无疑就是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从这一点来说,商均对于华夏文明传承和弘扬,功不可没,值得现代人尊敬和铭记。

统筹:胡继勇

审核:赵继彬

指导:商丘市委宣传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