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小宇宙」,要爆发了吗?

大家,我不客套了,有话直说。


作为一名播客制作者和播客听众,我今天跟大家推荐一下「小宇宙」这个新鲜APP。有资料显示这是「即刻」团队重新出山的产品之一。「即刻」作为一个小众社区,去年被停服下架了,我没有使用过。但是这次这个「小宇宙」我真是要称赞一下。


你的「小宇宙」,要爆发了吗?


APP刚内测,播客圈马上就知道了,我拿到邀请码安装之后,试用了几天,才来跟大家汇报。


以后,如果别人想了解播客,想要入坑,我会直接推荐这款。因为这是一个完全纯粹的播客APP。它充分提纯了音频内容池,不含杂质,在这里面,只有精准定义下的播客。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因为目前主流的客户端「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蜻蜓」......都不是为播客量身定做的。在这类APP里,纯正的「播客」其实流量小、声量小。流量担当是「有声书」、官方自制的音频节目(PGC)......甚至「直播」。他们像一个内容超市,只要是音频类的内容,自制、采购、UGC、PGC都尽量罗列在一起,相互争夺吸引力。而「小宇宙」就像一家独立书店,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不会大包大揽。这里,就引出了另外一个「小宇宙」优于其他平台的重大特点 —— 评论。


你的「小宇宙」,要爆发了吗?


每一家平台运营的角度和精度都是不同的,我举当年新闻资讯平台为例。新闻源其实差别不大的情况下,「网易评论」从同类竞品中脱颖而出,大家有口皆碑的成为自来水,对外宣布“此地好玩,常有大神出没”,“新闻不重要,评论才好看”,“新闻要看网易评论”成为用户的心智锚定。甚至抖机灵成为一门手艺,后来「知乎」也迎头赶上,把UGC评论这件事再度提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产品本身起作用,更是一件(重度」运营的事。我想说的是,每一家的基因不同,产品的生长状态就不同。甚至同一家的不同区块都不同,比如「网易评论」曾经闻名天下,「网易云音乐」每首歌的评论区也是精彩绝伦,但「网易云音乐」播客节目下的评论就不如前两者。当然,这也侧面说明,播客目前还处在流量和资本关注的双重洼地。


其实每一家都有评论区,都有评论功能。是不是规划一片空地,庄稼就会自然生长,并不是。各路英雄豪杰甚至可能会误入歧途、相互碾压、剑拔弩张。

我就见过「故事FM」在不同平台,节目下方评论区不同的表现,有的平台用户,大概是误入,不了解节目调性,对嘉宾描述的行为口诛笔伐。其实这档节目上传的内容,都是经过制作者价值观判断的,剩下的就留给故事的亲历者自己讲述,听众自行体会和判断。


许多用户可能是主流媒体或抖音、头条、公众号的做号党惯出来的毛病,凡事都要提炼中心思想,最好是媒体替我总结好了,不然不知道怎么去想整件事,当听到开放性的、政治不正确的、甚至有点丑恶的故事讲述时,就慌不择言了。而「故事FM」的长期听众,一定明白这个道理,让“亲历者自己讲”这么宝贵的内容源,当然要好好保护,不然哪会有更多人会去跟节目组投稿那些稀奇古怪甚至离经叛道的“故事”。


如果是「有声书」的爱好者,我想应该也很难转去听播客,因为「有声书」是播音员念稿,听众就是被动收听一些既定文本,并且很熟悉自己要期待的东西。而许多播客的定位,是在“聊天”和“访谈”的中间,会有很多即兴的思维碰撞,坦率的说,有的播客听起来,并不轻松。


而一打开「小宇宙」的评论区,你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活跃、相亲相爱的群落。你一定觉得听播客的人,自然就是比较喜欢静静收听的人,不然去B站追UP主玩弹幕多爽啊。我曾经也是这样想的。但是随着节目越听越多,节目越做越多,发现有时候听到的好东西,是一样能激起讨论欲和分享欲的。而且因为音频没有视觉和文稿的搭配,当你需要总结动辄1个小时内容的时候,当你听到某个你不太熟悉领域的陌生词汇,又或者嘉宾提了一嘴某本书、某部电影、某个app,一闪而过,节目主播又手懒没有写ShowNote和列表时,就会比较苦恼。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痛点,「小宇宙」团队发现了,激活了听众社群。社群形成,自然就有小蜜蜂贡献以上内容,氛围形成了,很容易感染新加入的用户,这是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文化。


「小宇宙」另一个贡献,就是把「时间轴锚点」给做出来了,我印象中,这应该是音频类客户端里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如果你经常逛「油管」你就会发现他们也有同样的技术。

「锚点」可以做双向的跳转,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听觉坐标,因为音频的伴随特质,我可能在开车、做家务或者其他什么事,并不方便中断做记录,当有空的时候要往回找,只能手动拖拉进度条,很有因为太麻烦而直接放弃。而「锚点」的产生,增加了同好者互动的几率和体验,激发了友好行为,也许已经有人帮你圈出来了,并附上了时间点,你可自行点击回听一下,或者还没有人提到,那你也很有动力去做小蜜蜂,因为你知道别人可能因此受益。


你的「小宇宙」,要爆发了吗?


「小宇宙」很鸡贼的只做feed流索引,也就是节目内容其实不在「小宇宙」,音频不在他们的服务器上,这样既无政策风险,又无服务器压力,真是四两拨千斤。可能因为「播客诞生地」美国人的开发惯性,播客一直以来居然用的是特别硬核的RSS订阅机制,“feed和rss”,真是互联网的远古词汇,没想到在2020年还能见到。当然,听众不用管这些,在哪里听比较爽就在哪里听,做播客的,也不是特别需要知道这些技术细节。


而且,这只是内测版本,播客APP能挖掘的还有很多。播客的收听是有门槛的,有时间成本的,这就意味着,播客听众的含金量,是远远高于视频公众号的。播客+社交,播客+电商,都很有想象空间。


你的「小宇宙」,要爆发了吗?


内测用户都会产生三个邀请码


我放在这里,先到先得。


如果还有人要,那我希望那三个邀请码裂变之后,回来这里接力


或者去其他地方搜索一下


小宇宙APP邀请码


UJVX


XVDE


XJUV


APP下载链接放在「阅读原文」咯,上去记得搜索「黑熊电台」,素质三连哈!你会发现一个百花齐放的播客宇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