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方生:優秀的門派“二把手”,助攻的進退之道

詩曰: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笑傲江湖》方生:優秀的門派“二把手”,助攻的進退之道

方生大師是一個看起來不怎麼顯眼的人,以至於一些《笑傲江湖》改編的電視劇中,常常會刪掉他這個人物。

其實方生大師做為武林第一大派少林派的“二把手”,他實際上是一個心機城府,都絲毫不亞於“權謀大師”方證的人。

在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洶湧的江湖之中,“二把手”其實是一種非常敏感且危險的身份。

如果太聽話,就無法和“一把手”形成良性互補,很多一把手不能做的事,不能說的話,就沒人去做了。

如果太不聽話,又會讓“一把手”感覺有威脅,只怕進門邁錯左右腳,都會惹來無妄之災。

都說“一把手”當家難,其實“二把手”鞍前馬後,縫縫補補的更不容易。

一方面要注意江湖影響,一方面該扛的問題還得自己扛。

如何精準而優雅的把握分寸,遊刃有餘的消除影響,在不顯山不露水的情況下,替“一把手”擋掉麻煩。

搞明白什麼時候該把“一把手”的禁令先放一旁,什麼時候該向“一把手”請示彙報情況。

這些都是一個門派的優秀“二把手”,要時刻都要謹記的“自我修養”。

而方生在這些方面,確實堪稱江湖上少有的真正大師。

他很清楚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在慈悲和威嚴之間揮灑自如。


《笑傲江湖》方生:優秀的門派“二把手”,助攻的進退之道

意外難免會發生

方生大師的出場,起因於一場意外。

魔教聖姑任盈盈相中了一個叫令狐沖的小夥子,此人極有可能會升級為“聖姑爺”。

任盈盈麾下的那一群旁門左道,為了討這位“聖姑爺”的歡心,在少林寺不遠的五霸崗上開起了party,宴請令狐沖。

以他們旁門左道的身份,在少林派眼皮子底下搞聚會。

在“正邪不兩立”江湖大義為前提下,這種行為對坐名門正派頭把交椅的少林派來說,可以解讀成一種挑釁。

但方證大師明顯不願意因為招惹他們,而引發少林和魔教的衝突。

因此方證大師下令少林弟子關門靜修,不要去理他們。

但凡事總有意外。

兩個少林派的俗家弟子易國梓和辛國樑,不知道是沒有收到禁令,還是覺得掌門的禁令太“窩囊”,故意干犯禁令,帶著一個西域崑崙派的弟子,跑去五霸崗“掃蕩群魔”。

對於江湖上的大門派來說,類似於“俗家弟子”這種外圍人員最容易引發意外的。

因為他們的身份很尷尬;雖然他們屬於門派的一員,但卻沒有正式的編制,而且人數眾多,最喜歡拿門派的威風說事兒。

易國梓和辛國樑就是很好的例子;正式弟子們都不管,他們兩個俗家弟子卻扛著少林派的大旗去五霸崗上生事。

贏了倒還罷了,要是輸了,少林派的面子怎麼辦?

而辛國樑和易國梓不但輸了,還把西域崑崙派掌門人的親傳弟子譚迪人,丟在了五霸崗上。

牽扯到了門派友人,這件事情的性質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門派之交無小事。

可是這種事情,“一把手”方證出面肯定不合適。

於是,“二把手”方生大師出場了。

《笑傲江湖》方生:優秀的門派“二把手”,助攻的進退之道

意外總是會升級

人所站的層次不同,想問題的方式也註定會有所偏差。

辛國樑和易國梓以為,方生大師下山是為了給他們出氣。

但方生大師心裡卻很清楚,自己下山的目的,是為了找回譚迪人,順便找令狐沖交涉,避免影響少林和華山派之間的友誼。

所以在找到譚迪人之後,他對令狐沖和那個身份不明的女子,其實已經沒有了多大的敵意了。

一般來說,這種事情都是雙方見個面,先互相道個歉。

然後對兩派堅定不移的友誼歌頌一番,最後雙方一臉微笑的握著對方的手,合個影留個念。

以後江湖再見的時候,大家又都多了一些資本,用來互相寒暄。

只是,事情並沒有按照方生大師想象的方向發展。

首先是他低估了辛國樑和易國梓,這種外圍人員的愚蠢,以至於他根本沒料到自己真的敵人是什麼人。

從易國梓和辛國樑給出的情報來看,方生大師以為自己交涉的目標是華山弟子令狐沖。

但實際上易國梓和辛國樑這兩個傢伙,從一開始就不明白,他們招惹的到底是什麼人。

更讓人無語的是,這兩個傢伙,雖然不怎麼長腦子,但卻最喜歡仗著人勢長膽子。

易國梓有了師叔方生撐腰,不顧方生的阻攔,莽撞的想去揭開那個神秘女子的真面目。

結果被人家一劍秒殺,甚至都不願意說他一句:你給老孃死!

面對這樣出了人命的突發事件,方生的表現出了他堪稱“教科書級”的,“二把手”應變素質。

《笑傲江湖》方生:優秀的門派“二把手”,助攻的進退之道

意外需要應變能力

方生在看見易國梓被殺的時候,他的應急反應非常經典。

外圍人員辛國樑和中層管理覺月的第一反應,都是大吼一聲“大膽妖女!”

然後就想衝上去跟人家拼命。

但方生大師關注的重點,卻是易國梓中招的方位,以及對方出招的方式。

所以他第一時間就認出了敵人的出身來歷,馬上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

他的第一句話:是黑木崖上哪一位道友在此?

以喊破對方身份的方式,顯示了自身實力的同時,還想給對方造成一些壓力。

第二句話:敝派跟黑木崖素無糾葛,道兄何以對敝派易師侄驟施毒手?

這一句話看似是在質問對方,其實是在提醒對方事態的嚴重性;注意你的行為!這不是普通的江湖仇殺,而是關乎少林和魔教兩派關係未來走向大事件。

第三句:老衲昔年也曾和東方教主有過一面之緣。道友今日既然出手殺了人,今日須做了斷。道友何不現身相見?

這一句更加高明!看似義是在義正辭嚴的興師問罪。

其實是在溫和的攀交情,並進一步打消對方的疑慮;以我的身份,要解決問題也只會找你們教主,不會難為你,所以你就放心大膽的出來談談吧......

方生能夠在事發突然的情況下,一眼看出問題的重點所在,不被仇恨和慌亂矇蔽。

以不卑不亢的態度,嘗試控制事態的發展,不讓衝突升級,引發少林和魔教的衝突。

這一份應變的能力和談判的天賦,可以說在整個江湖上都是非常少有的。

但是很可惜,他這個一番話,全是對牛彈琴。

因為他低估了對方的身份;對方不是什麼“道友”,而是傲嬌“小公主”。

《笑傲江湖》方生:優秀的門派“二把手”,助攻的進退之道

意外時要懂取捨

溝通是一種拒絕重複的藝術,面對不同層次和身份的人,需要完全不同的溝通套路。

而方生大師卻因為易國梓和辛國樑的錯誤情報,一開始就選錯了跟任盈盈溝通的套路。

他以為自己面對的,最多是一個稍有身份的“魔教妖女”,自己有帶她去找“家長”評理的資格。

但實際上他碰上的是“同行”,任盈盈也是魔教至少名義上的“二把手”,傳說中見她如見教主的“魔教聖姑”。

在這種狹路相逢的情況下,誤判敵人的身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任盈盈篤定方生不願意傷害自己以後,更加肆無忌憚。

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的殺光了方生的師侄們;反正蝨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

按照一般江湖人的素養,見任盈盈如此咄咄逼人,早就火冒三丈失去理智了。

但方生卻從來沒有動怒,即使是迫於無奈打傷了任盈盈。

他也非常清醒的直言,這件事情他已經超出他處理的權限,他要把任盈盈交給掌門師兄發落。

這種顧全大局的冷靜,在當時整個江湖上能夠做到的人,其實也沒有幾個人。

方生雖然算錯了第一步,但是步步走錯的只是他身邊的人。

只有他始終在堅持自己的原則,絲毫沒有被身邊的人帶偏節奏。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十分精通取捨之道。

在猜到任盈盈的身份之後,死了四個師侄也不糾結,而是第在第一時間用話套住令狐沖和任盈盈,自己回山向掌門師兄報告最新情況。

《笑傲江湖》方生:優秀的門派“二把手”,助攻的進退之道

意外有時是必然的

就像現在的“意外”,基本上都是燃燒激情時不注意的必然一樣。

很多看似“意外”的事情,其實都是早有預謀的。

方生大師最精明的地方,是他放過任盈盈的時候,用的理由是他受過風清揚的大恩。

但至少更大程度上,他只是不確定該怎麼處理任盈盈。

他心裡很清楚,眼前這個姑娘年紀太小,武功卻太高,為人又太傲,整個黑木崖人員名單裡,符合這些條件的只有那麼一個人。

抓到她以後,把她送到掌門師兄面前合適嗎?

很明顯;非常不合適。

這個姑娘殺不得;殺了她就等於少林派向魔教宣戰了。

但方證掌門人的身份在那裡擺著,由他來放這個魔教聖姑,少林派的臉面怎麼辦?

方生不愧是大師,一招移花接木,就把人情送給了早已退出江湖的風清揚,而且還從風清揚這條線,拉近了自己和令狐沖這個“獨孤九劍”傳人之間的關係。

如此一來,不但他放掉任盈盈就成了個人行為,與少林派的顏面無關了。令狐沖這個唯一的“獨孤九劍”傳人,也被無形之中拉攏了。

個人榮辱是小,門派興衰是大。方生不愧是大師,他太看得開了。

而且方生堪稱最精彩的地方,是他一眼就看穿了任盈盈對令狐沖曖昧感情,斷定她做不到眼看著令狐沖死去。

所以在離開之前,他不但不拆穿任盈盈,還特意留下線索:只有少林派的《易筋經》能救令狐沖的命;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你們一定要記好......

所以,當令狐衝重傷垂危,任盈盈揹著他上少林跪求方證大師救命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意外。

只有方生大師,向著掌門師兄微微一笑:該來的,不怕她走掉.......

這一次任盈盈是上門“負荊請罪”,“一把手”方證大師無論怎麼處理,在外人看來結果都必然只有一個字: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