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主義:生存需求與精神需求的對抗

拜金主義:生存需求與精神需求的對抗

在一個高度貨幣化的社會里,生活中的絕大多數東西,皆可用貨幣換得,除了層出不窮、日新月異的物質商品和服務,還有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安全感、尊嚴、地位、榮譽、他人認可、對他人的影響力(資本權力)、享受優質教育權利等等,皆可用貨幣換得。如此一來,貨幣自然會成為人們瘋狂追逐的對象,拜金主義自然盛行,因為擁有貨幣,意味著擁有更多、更好的生存資源,而且這些資源是可以代際相傳下去的。

所以,拜金主義,是社會關係高度貨幣化下的必然派生產物,社會關係的貨幣化程度越高,拜金主義越盛行,它不因個人或某個群體的意志而改變,它是歷史必然。

拜金主義對現有的社會道德秩序有巨大的破壞力,這使得它經常遭受一些道德捍衛者的言論攻擊,但是,無論遭受怎樣的攻擊,它的盛行趨勢都不會改變。

拜金主義:生存需求與精神需求的對抗

拜金主義是由個人生存需求派生出來的,而捍衛道德是個人精神需求派生出來的。精神需求是無法和生存需求相對抗的。對於每一個人而言,生存得更好才是最重要的、最首位的,追逐貨幣一定會優先於捍衛道德。

拜金主義:生存需求與精神需求的對抗

版權聲明

本頭條號“格物資本”發佈的所有原創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稿、圖片、漫畫、音頻、視頻等,其版權均歸屬於本號及其運營者(運營者已實名制),未經授權,不得擅自轉載、修改或發佈。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點擊熱文

政府的“錢袋子”為什麼總缺錢?

翻滾的政府債務雪球,誰來為其買單?

財政赤字貨幣化:無中生有的變錢戲法

朝廷為何要壟斷鑄幣權?

朝廷如何養活自己(一):掌控土地、分配農業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