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件起訂7天交貨,阿里犀牛揭示了服裝業的千億庫存焦慮

100件起訂7天交貨,阿里犀牛揭示了服裝業的千億庫存焦慮

近日,阿里秘密開發三年的犀牛智造平臺項目,正式對外發布,同時揭曉的還有該平臺打造的第一個樣板工廠:犀牛智造工廠。

阿里方面透露,“犀牛工廠”將從服裝業切入,對傳統服裝供應鏈進行柔性化改造,將行業平均1000件起訂、15天交付的流程,縮短為100件起訂、7天交貨,為中小企業提供小單量、多批次、高效高品質的生產選擇。

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得巨頭入局的服裝製造業,近年來遭遇了哪些機遇和挑戰?

100件起訂7天交貨,阿里犀牛揭示了服裝業的千億庫存焦慮

長期以來,服裝行業都實行著“以產定銷”的經營模式,如秋裝其實是夏天生產的“期貨”,少則提前2個月多則6個月。因為銷量無法預測,單款生產規模偏大,所以經常出現庫存高企。

在這個行業裡,庫存往往是決定一家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A股83家服裝公司庫存總共達到854.18億元,遠遠超過這些公司的淨利潤總和(118.68億元)。阿里犀牛數字化工廠的出現,意在為品牌商提供精準預測,實現規模化按需生產。

其實無論是犀牛工廠,還是近年來各大企業都在建立的柔性快反供應鏈,目標都是為了解決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與傳統大貨供給模式的矛盾,幫助企業降低庫存的同時,減少門店缺貨。

疫情以來,終端零售業績一片慘淡,貼牌、ODM、批發品牌等上游企業一併受到重創。隨著國家加速“新基建”部署,機遇與挑戰並存下,服裝製造行業孕育著巨大機會。

深耕服飾行業二十多年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供應商,麗晶軟件創始人江旭東表示:

“新零售的基礎源於新智造,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誰能將消費者需求和商品供給進行高效緊密的連接,誰就能贏得機會。我們認為,疫情既催化了整個零售業態的進化,也倒逼著供應鏈走向“合縱連橫”變革。”

「合縱」:將產業鏈的各個角色(採購、設計、面輔料、生產、物流等)連接起來,構建由智慧終端、智能製造和智慧商品組成的產業互聯網,通過“預售+試銷+快反”的商品供給模式,提升商品供給效率;

「連橫」:聯合社群、KOL、社交電商、直播等泛渠道,推進渠道橫向發展,提升商品銷售效率,同時通過小單攢大單,降低商品生產成本;

100件起訂7天交貨,阿里犀牛揭示了服裝業的千億庫存焦慮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7月份全國紡織服裝類零售總額5959億元,同比下降17.5%,低於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7.6個百分點,紡織服裝行業進入存量競爭時代。

如果增量經濟比的是誰蛋糕攤得大,那麼存量經濟就是比誰切蛋糕的能力強,這種能力就是效率,而效率的競爭對服飾企業的供應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0年服裝業加速洗牌,誰能躬身入局,重塑供應鏈核心競爭力實現突圍,拭目以待。

更多深度分析請看報告

深度報告:《羅蘭貝格:聚焦中國鞋服行業供應鏈的轉型升級之道》

領取方式:關注+私信“供應鏈”,即可領取完整版文件

私信“社群”,加入4000人+服裝人交流群,資源共享、共同成長!

100件起訂7天交貨,阿里犀牛揭示了服裝業的千億庫存焦慮


100件起訂7天交貨,阿里犀牛揭示了服裝業的千億庫存焦慮


報告領取方式:關注+私信“供應鏈”,即可領取完整版文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