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有演出,週週有活動!武城老城鎮百姓戲臺唱新風

4月8日一早,武城縣老城鎮呂窪村的百姓戲臺又開始了演出排練,來自本村和附近村的柳子戲愛好者正在為即將到來的五一勞動節準備節目。“百姓戲臺建成後演出活動多了,大家閒暇時也有了好去處。只要有時間,每次演出我都會來看。 ”該村村民呂春霞說,村裡的戲迷還成立了柳子戲俱樂部微信群,他每天都在群裡和大家交流。“柳子戲也稱吹腔,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流傳了四五百年。 ”呂窪村黨支部書記容德友告訴記者,呂窪村的柳子戲團,生、旦、淨、末、醜行當齊全,一直活躍在百姓的生活之中。為保護傳承這一民間文化遺產,也為了更好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呂窪村組織文藝愛好者,自創、自編、自導、自演柳子戲節目,讓百姓戲臺成為老百姓瞭解環境保護、脫貧攻堅、移風易俗、“美麗庭院”創建等中心工作的載體,實現了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民間文藝團體活躍度、群眾生活滿意率“三提升”。

月月有演出,週週有活動!武城老城鎮百姓戲臺唱新風

不只是呂窪村,今年以來,老城鎮在摸清各村村民特長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群眾特長,由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牽頭成立了戲迷協會、花槓舞協會、架鼓協會、太極拳協會、秧歌協會等多個協會,並規定協會要“月月有演出、週週有活動”,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目前,全鎮村村建起了鄉村文化廣場,6個村建起了百姓戲臺,“小戲臺”成了弘揚和傳播正能量的平臺。

月月有演出,週週有活動!武城老城鎮百姓戲臺唱新風

疫情期間,戲迷協會中會寫詞譜曲的人還創作了不少抗擊疫情、移風易俗的戲曲小品,讓村民掌握疫情防控知識。“聽進去了,講的都是實在話,簡單好聽還有道理。 ”梁院村民於春國聽了戲曲,瞭解了疫情防控形勢,在大年初二時斷然拒絕了女兒回孃家走親戚的請求。“我們以鄉村百姓大戲臺、鄉村文化廣場為載體,健全工作機制,推動鄉風文明建設,讓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發揚,農村陳規陋習得到遏制,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 ”老城鎮黨委書記劉傑說。

來源 德州日報新媒體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