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增速同比下降6.8%,這些指標正發生積極變化!財政政策有望進一步發力

剛剛,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

分析人士認為,預計二季度GDP將超預期反彈。考慮到海外疫情蔓延帶來新的不確定因素,經濟仍面臨多重壓力。財政政策將是下一步發力重點,通過減稅降費、擴大支出支持企業渡過難關,並通過發行消費券或直接現價補助,擴大消費。

主要經濟指標下滑

一季度消費、投資、工業生產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出現下滑。

工業生產下降。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4%。其中,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較1-2月份收窄12.4個百分點。

市場銷售減少。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580億元,同比下降19%。其中,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450億元,下降15.8%,降幅較1-2月份收窄4.7個百分點。

投資活動放緩。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84145億元,同比下降16.1%,降幅較1-2月份收窄8.4個百分點。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下降19.7%,製造業投25.2%,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7.7%,降幅分別比1-2月份收窄10.6、6.3和8.6個百分點。

貨物進出口減緩。一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65742億元,同比下降6.4%。

服務業生產下滑。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9.1%,降幅較1—2月份收窄3.9個百分點。

4月以來經濟現積極變化

製造業復工復產取得階段性成效。工信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許科敏16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截至4月14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99%,人員復崗率達到94%。

全國消費市場進一步回暖。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4月上旬,重點監測零售企業日均銷售額比3月下旬增長3.1%。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近日撰文表示,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擁有全球最具成長性的消費市場,是我國應對內外部風險挑戰的重要優勢。隨著一系列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措施出臺,後期政策措施力度還將加大,有利於消費持續較快增長。

生產資料市場價格止跌回升。據商務部監測,上週(4月6日至12日)生產資料市場價格比前一週上漲0.2%。

基建投資提速。華泰證券報告顯示,中游建築鋼材成交量進入4月後同比轉正,反映基建投資在提速。

“展望二季度,由於存在疫情‘倒灌’的風險,中國經濟繼續面臨多重壓力,但預計二季度GDP將恢復正增長至3%左右。”中國銀行研究院院長陳衛東表示,建議特殊時期特殊應對,宏觀政策應果斷出重拳,把穩定就業、扶助中小企業、保障民生放在優先位置。

財政政策成發力重點

國內經濟在加快恢復,但海外疫情的蔓延,又帶來新的不確定因素。

“各個機構對全年經濟預測的差異很大,主要是歐美疫情強化後,對中國經濟的負反饋效應究竟有多大,仍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表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表示,疫情對經濟的第二波衝擊,使得今年增長背景出現很大改變。若考慮到第二波衝擊影響,要有2-3個百分點的減值,全年能夠實現3%左右的增長,就是一個很大勝利。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認為,財政政策是下一步對沖疫情影響的發力重點,只有當財政政策有效落地時,才能有效利用央行提供的流動性,貨幣政策才有進一步施展的空間。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認為,應對疫情衝擊應主要依靠財政政策,通過減稅降費、擴大支出支持企業、居民和部分地方政府渡過難關,發行消費券或直接現價補助,穩定消費。擴大教育支出,擴大中招和升專、專升本延遲就業。增加企業穩崗補貼,穩定就業。穩定投資,增加公租房和廉住房建設。

二季度A股或震盪上行

招商證券認為,社融數據改善或將帶來企業盈利回暖,北向資金可能重新迴流。整體看,

A股仍處在2019年開啟的兩年半震盪上行週期中,下半年不排除有加速可能。

中信證券認為,海外資金的再配置、產業資本的入場以及國內經濟的恢復將共同驅動二季度市場上漲。

安信證券認為,經濟邊際改善,A股將呈現震盪向上趨勢。一季度內需處於類停擺階段,形成了經濟底。而對應上市公司盈利的一季報也正在得到消化,從一系列宏觀領先指標和中觀高頻數據看,中國經濟基本面處於環比改善趨勢。風險偏好從低位的逐步修復,對應著估值的修復與擴張趨勢。

華龍證券認為,二季度大概率延續以結構性機會為主的格局,市場將更多圍繞主題性機會展開,以“新基建”為代表的新經濟與科技將繼續受到政策支持,依然是市場關注的重點。但是從估值與盈利預期角度而言,在經歷疫情的衝擊後,受影響較小或在疫情後能夠強勁復甦的行業也值得關注。

➤獨家專訪!“宇宙行”行長揭秘“硬核科技+金融”大布局,雲金融、大數據助力戰“疫”

➤剛剛,美股期貨大漲!美國公佈重新開放經濟指導意見,富時中國A50夜盤收漲,全球確診病例超213萬

➤加快商品房供應!深圳出招穩樓市,降低預售條件,城市更新提速提效,釋放什麼信號?

➤1.5萬億!茅臺超越可口可樂,成全球食品飲料第一股

➤券商牽手第三方再打佣金價格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