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酒麴是骨,酒藥是魂,鑑水是血,糯米是肉,骨已定,魂不丟,血之靈動,變化萬千,血肉相連,方成千年佳釀。酒若人性,血肉相親,方成血緣,親融於親,代代相傳。——摘自電視劇《女兒紅》(作者:傅建偉)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沅水自常德德山入洞庭,澧水自西北入洞庭,白沙長河,龍陽入湖,沅澧姐妹河從桀驁不馴到日漸溫順的交互和默契,成全了一個湖泊的豐盈與大度。

如果春夏交際的時候,處在八百里洞庭的某個節點,我們能夠清楚的看到,沅水、澧水,一清一濁,注入浩渺洞庭。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正是有了沅江母親河的滋潤,這方人民才有了最適合這方水土的諸多美酒。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相逢開口笑,過後不思量。”(現代京劇《沙家浜》阿慶嫂唱詞)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常德,位於湖南省的西北部,地理位置特殊。史稱“川黔咽喉,雲貴門戶”,更因其“控引巴蜀、襟帶洞庭”。古稱武陵、鼎州,釀酒歷史源遠流長。

常德西北有“湖南屋脊”壺瓶山,東南部是地肥水美的西洞庭平原。境內有大小河流432條,湖南四大水系中的沅水和澧水流經常德。

而常德市地處沅江下游,歷來是沅水流域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重要節點,因而也得到了沅水最豐厚的饋贈。

而俗稱比“比北方人智慧,比南方人勇敢”的常德人民,早在先秦時代,這裡便有擺“春臺席”置酒“與之合飲”的風俗。

漢代有“元月元日飲春酒,五月五日切菖蒲和雄黃泛酒飲之,九月九日飲菊花酒”的習俗。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於長沙的寬闊繁榮相比

我還是更加偏愛常德的街道一些

無論是綠化,還是人文

常德的街巷更加清新和懷舊

比如漫步在武陵閣、大小河街

一邊在街上漫步

一邊換個兩三家地道的小店暢飲

也可以算得上旅行的一大樂趣

在居民住宅區裡也有很多小店

簡單樸實

老闆特別熱情

打開門後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溫馨、溫情、溫暖……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湖南省常德市,舊時稱“武陵”,眾所周知的中國十七大名酒之湘派醬香“武陵酒”因此得名。

古城常德,地處洞庭湖平原,沅江之濱,德山之麓,物產富饒,是湖南湘西北地區的一個古老城市,以擅釀美酒而聞名。

該地區作為湖南之酒鄉,釀酒歷史悠久,是湖南最繁榮的釀酒業基地之一,被人們視為江南釀酒工業的一顆明珠。

常德山靈水秀,具有良好的工藝傳承和地理優勢。早在唐、五代時期,該地區的釀酒業已盛極一時,其時“崔婆酒”、宋時的“白玉泉酒”(又名“武陵桃花源酒”)、衡陽的“糊汁酒”、岳陽的“洞庭春”酒、郴縣的“程酒”齊名於世。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嘉靖常德府志》記載,著名詩人應付平幸飲德酒後詩云:“老嫗香菊古瓦盆,當時勝入杏花村。”可見德酒歷史源遠流長,世代相傳。

宋代伊始,常德便有釀造麴酒的悠久歷史,但傳至清末皆為私營小作坊,風味雖好,但產量不大,名聲不揚。

千年前的崔婆酒,我們早已不知其味,但武陵地區作為湖南省產酒的四大主要地區之一的地位已是不爭的事實。

1905年,常德港被闢為外商寄貨地。外國資本大量湧入,以至洋行林立,洋貨充斥。美、英、德、日、俄、法、荷、丹麥等國,將輪船開進常德港,並在常德城沅江兩岸和津市的澧水沿岸大肆經營棧房和碼頭,使常德成為外商寄貨港及其在湘鄂川黔四省邊境進行經濟貿易的重要據點。

僅常德城就有日本的“丸三、弘新、新隆、三井、三菱、日華”;英國的“安利英、亞細亞”;法國的“立興”;美國的“美孚、其來、福中”;德國的“美景時、瑞成、彩松”和歐洲猶太人鉅富開辦的“老沙遜”等19家洋行,足見當時外國資本的興盛。

各國列強商品持續傾銷,石油系列產品(煤油、汽油、柴油、潤滑油等)、顏料、肥田粉、香菸、綢布、洋酒等充斥市場。常德內地生產的桐油、生漆、皮革、豬鬃、腸衣、水銀、棉花、稻穀、雄黃、藥材、本地米酒等初級產品被壓價廉價收購。僅僅桐油一項,年購銷量在40萬擔左右,常德城因此成為全國第二大桐油集散中心。同時,常德每年低價出口棉花20萬擔,牛皮6000多張,皮箱7000多口……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晚清至民國期間,因為嚴重的貿易不平等及軍閥混戰等歷史的客觀因素,武陵地區的釀酒作坊受到重創,破敗調零。

清末至民國初年,常德城東門外有一家世代相傳的馬萬隆糟坊,採用古老的小曲法釀製谷酒,當時便稱“德酒”,曾暢銷臨近的川、黔、鄂等省。

抗日戰爭初期,常德市場上所產白酒多為小曲燒酒和米酒兩大類,還出現了多種色酒、果酒,還有“追風酒”、“虎骨酒”等,酒業十分興旺。日寇入侵後,常德酒業遭到毀滅性破壞。此後一直無力恢復,到1949年,僅僅剩下10來家破爛不堪的小糟坊了。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原來一些散流在外的酒業人員陸續回城返鄉開工復業,新生的人民共和國迎來了一段公私合營的經濟浪潮。

至1950年,大小糟坊已發展到30多家。此時,原常德市工商聯和稅務局先後三次進行組合,將30多家小糟坊合併調整為三家糟坊集中生產,又將另10加糟坊分東、西、北三區組建為3個釀酒工廠。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1952年,在常德市德山乾明路,常德專署專賣處正式成立。在馬萬隆等糟坊的基礎上,原年產不到100噸酒的原常德72傢俬營糖坊通過公私合營逐步組合為國營釀酒廠。

後又在傳承千年歷史的崔家舊酒坊遺址的基礎上,將城區內的3個重要釀酒工廠(當年年產不到100噸酒)合併建成“常德專署酒類專賣處釀酒廠”。

創業之初,僅有員工23名,尚屬於手工作坊式生產。當時名為湖南省釀酒總廠常德分廠。1957年升格為常德酒廠,恢復生產傳統白酒和飲料酒。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德山大麴的釀製,是由德山大麴酒廠的前身——常德酒廠於1958年4月開始研製,為了響應國家學創名優的號召,通過學習全國七家著名酒廠經驗,結合湘派傳統釀酒方法研製生產的大麴酒。

1955年7月,酒廠劃歸湖南省釀酒總廠,為“常德分廠”;1957年下半年,“常德分廠”下放常德市工業系統領導,改名為“湖南省常德酒廠”,恢復生產傳統白酒。

1958年,為了響應國家學創名優的號召,常德酒廠通過學習全國7家著名酒廠經驗,並結合本土傳統釀酒方法,開始研製大麴酒釀製方法,成功釀造出具有獨特風味的濃香型“德山大麴”酒。

此後,酒廠不斷完善工藝,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在1963年第二屆全國評酒會上,德山大麴酒一舉獲得“國家優質酒”榮譽稱號(具體見本書“德山大麴”部分)。

而此時此刻的常德酒廠,還沒有日後名滿天下的“武陵酒”的影子……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簡單說說德山大麴的釀製,是由德山大麴酒廠的前身——常德酒廠於1958年4月正式開始研製,為了響應國家學創名優的號召,通過學習全國七家著名酒廠經驗,結合湘派傳統釀酒方法研製生產的大麴酒。

1959年,常德酒廠系統的總結了當地原有的傳統釀造技術,通過交流摸索各地名酒生產工藝和先進經驗,進行了全面的工藝革新,而創立了一套新工藝,終於釀製成功品質優美和風味獨特的濃香型大麴酒,正式命名為“德山大麴”,一躍而名震三湘。

此後,酒廠馮仁杰等技術人員先後對酒的風格、酒度進行多次改進,質量不斷提高。

1963年,德山大麴酒在第二屆全國評酒會上一舉成名,榮獲“國家優質酒”的榮譽稱號,併成為常德地區最早採用玻璃瓶包裝的白酒之一,填補了中南五省食品行業沒有國家級獎牌的空白。

1980年,該廠改名為德山大麴酒廠,繼續生產此酒,以產地名勝和用曲為酒名。

在1984年,德山大麴酒榮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銀盃獎。

在1984年的第四屆、1989年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上,58度德山大麴均被評為國家優質銀獎和部優質銀盃獎。在1988年榮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

1963年開始,德山大麴試銷港澳地區,後逐步擴展到聯邦德國、美國、日本及東南亞各國,是湖南省首個出口的名優酒。註冊商標使用“芙蓉牌”和“德山牌”,規格有550毫升/瓶和275毫升/瓶兩種。

1984年至1985年,繼“德山大麴”高度白酒的成功和榮譽之後,常德釀酒人並沒有停止腳步,酒廠開始研製低度德山大麴,採用雙級過濾法,成功將德山大麴自58度加漿降度(老酒勾兌、除濁調味)至55度、40度(1987年微調到38度),其研究成果榮獲1987年湖南省科技進步四等獎。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湘酒記憶,時光旅行:1992年8月31日,來自湖北省副食品公司航空路經理部發票顯示38度德山大麴市場零售價73.18/件(12瓶),計人民幣6.09元一瓶,價格不便宜。

後期因為市場火爆,常德大麴和武陵酒均一瓶難求。整個八十年代,德山大麴一般作為春節緊俏物資,憑票供應,一票難求。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酒票趣談:近些年,隨著陳年老酒收藏的興起,"老酒票"也隨之進入人們的收藏視野。

酒票是上世紀我國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那個年代因國家糧食物資匱乏,酒水供不應求,所以酒是須用酒票供應的。

後來隨著國民經濟發展,我國進入市場經濟,酒票也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淡出百姓生活。

歲月荏苒,多數酒票也隨之消失,有的已如同珍郵一般一票難求,彌足珍貴!

上面是我在市場行走中,收集的德山大麴酒票。均為1989年關於湖南地方名酒“德山大麴”的供應票,文字標註為“一九八九年春節物資,德山大麴壹瓶,供應時間89年元月10日至2月10日有效。憑票供應,過期作廢。”

一瓶老酒是歲月的印跡,而這一張老酒票,則是老酒歷史意義的身份證明,在當年糧食物資緊缺的時代,老酒,不可或缺。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注:1988年38度“德山牌”常德大麴(德山酒廠)。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注:1988年38度“武陵牌”常德大麴(武陵酒廠)。

考慮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飲酒需求,陸續推出“德山牌”常德大麴、“武陵牌”常德大麴、“雙魚牌”常德頭曲……等物美價廉的性價比產品。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注:1988年52度“雙魚牌”常德大麴(釀酒四廠)。

這些產品的研發和釀製均以“德山大麴酒”的成功釀製工藝為基礎和參照,以優質高粱為原料,用小麥大麴為糖化發酵劑,繼承古德酒遺法,博採眾家之長釀造而成。

貯存後,精心勾兌,包裝出廠。德山大麴及常德大麴以無色透明、突出醇香、入口柔和、綿甜爽冽、後味乾淨而著稱,暢銷全國二十六個省、市、自治區,深受顧客好評。

常德大麴和常德特曲的問世,一方面填補了市場空白,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需求;一方面深度拓展湘派濃香白酒市場份額。產品運作思路就類似於今天的“飛天茅臺”/“五星茅臺”、“茅臺王子酒”、“茅臺迎賓酒”的市場細分和品牌多元,這也是常德釀酒人在八十年代中期具備相當市場前瞻性的戰略考量。

遺憾的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和市場經濟的巨輪滾滾,市場風雲變幻,前浪不敵後浪,終究難敵白熱化的市場競爭。在區域市場享譽一時的“常德大麴”、“常德頭曲”、“常德特曲”均隨大哥“德山大麴”一起,無可奈何花落去,雲捲雲舒燕歸來!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注:1985年“百鳴春牌”常德特曲(國營西洞庭雙江酒廠)。

對我來說,收藏老酒。尤其是武陵酒和德山大麴等家鄉名酒,其實還意味著一種責任。這種責任,完全是一種存留在內心深處的酒文化記憶。這種記憶,不斷驅使著我執著的追逐,一瓶瓶陳年名酒的成長曆程。

當然,作為湖南歷史上的釀酒重地,除了叱吒風雲的“德山”和“武陵”,常德地區還有很多很多可圈可點的優質美酒,就比如上述的“”常德大麴、常德頭曲和常德特曲”等……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在後續的《一座城·一瓶酒》的點滴文字中暢遊探索。能力一般,水平有限,不足之處還請多多指正。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最後,2020庚子年多事之秋,春分初過,天氣冷熱不均,白日三伏天熱拳拳,夜晚秋冬季冷顫顫,冰火兩重天。澧水河畔柳葉搖曳多姿,殘舟破槳期盼遠航,思念冬去春初的清靜天。

籠中鳥兒聒噪,窗外蟲兒輕鳴,夏蟲期待語冰,井蛙做夢入海。雖然地球村還是一團糟,中國風景這邊獨好,難得疫情解鎖朋友相聚的幾度歡場,老酒舒暢,終於有希望不再禁閉難眠。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春風蒞臨,除了耕雲種月的幾許收穫,最快意之事,可以告別封閉毛孔和身體的烤爐和空調,或聚山野,或聚家園。門窗打開,涼風有信,賞春月無邊。

蘿蔔燉排骨,辣香秋刀魚,小蔥拌豆腐,木瓜煮玉米……還有,最愛春日不必買花送花,本已是花香滿屋。

橘柚瓜果,果香悠然,召幾位老友,煮一壺老茶,酌幾杯老酒,情懷滿屋。只願我們能夠永遠像舊時老友一般春來賞花,秋濃煮酒,踏歌前行!不辜負歲月,更莫辜負青春!吾本“凡塵醉客”,悅享“湘酒記憶”,踏足三湘四水,品味歲月陳年!因為深愛,所以湖南——

| 湘酒記憶 | 一座城·一瓶酒 | 常德市大麴夢常德……

作者:劉鵬,系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品酒師,酒文化專欄作家,老酒文化傳道者,白酒分析師,著名美酒收藏家。湖南省酒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酒類行業協會聯盟常務理事。湖南省首屆“湘酒記憶·醉美湖南”陳年老酒文化展暨湘酒文化論壇發起人(曾任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價格評估委員會/文化委員會委員)

注:本文為原創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個別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