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本土病例、GDP負增長、人口外流?壞消息接二連三,怎麼破?

對於東北人尤其是遼寧人來說,今天這一天過的挺鬧心:早上一睜眼,就是撫順新增一例本土病例的通報,因為去黑龍江而被感染,大家心裡都蒙上了一層陰影;中午剛要吃飯,就看到了全國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的新聞;忙活了一天,鬱悶了十來個小時,好容易快下班了,翻翻朋友圈,到處是東北人口淨流出40多萬的消息。估計晚上睡覺都不能踏實了……

想想也是,有了本土新增病例,威脅的是健康甚至生命;GDP下降,影響的是自己的收入、是錢包;人口外流,危及整個東北長遠的發展。

但換個角度想想,也許沒那麼悲觀:

先來看新增病例的事,這是壞事,但這也對我們是個提醒,疫情並沒有過去,而且,我們昨天也說過,這個病毒很可能會跟人類長期共處,我們必須有這個準備。


再來看GDP同比下降的事,疫情全球大流行下,這樣的結果早在很多人的意料中,但很多人轉型成功,是不是會逼著你下決心改變?

最後著重說說人口外流的事,根據統計,全國只有四個地方常住人口減少。除北京外,就是東三省。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份常住人口分別減少21.8萬、13.33萬、7.6萬,三地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為-1.01‰、-0.85‰、-0.80‰,無一例外都是負增長。原因無外乎兩個方面:一是人口流出,另一個是自然增長率低,就是說新出生人口少。


新增本土病例、GDP負增長、人口外流?壞消息接二連三,怎麼破?

圖片來自網絡

繼續往下分析,就是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一般,創造的就業機會有限,工資收入不高,造成人口流出。今天的很多文章分析到這,就戛然而止了!

但作為東北人,我們還得多說幾句,經濟發展不好,是因為東北重化工比例過重,而重工業比例過重的原因,是因為新中國成立初期,包括國家工業化的進程,國家就是把東北作為重工業基地來規劃、設計的。何止是當初,就是現在和將來,東北都會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來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在這些國家的重大戰略任務必須要承擔好的前提下,然後才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問題。而轉型升級,也不能是另起爐灶,這就註定了瀋陽學不了溫州,也不可能去學溫州;這就註定了沈飛這樣的企業,即使有民品,也得是飛機制造方向,絕無可能去生產洗衣機等日用品。

所以,話說回來,這樣的產業基礎,加之因為科技發展帶來的工農業現代化,沒有那麼多的就業機會,沒有那麼好的收入,就可以理解了。而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是重要的市場要素之一,肯定會流動。之前人們紛紛闖廣東,現在孔雀東南飛,都是勞動力這種市場要素逐利的一種正常現象。反正東北有大片的黑土地,有很好的產業基礎,有近億人的消費市場,有人走,也會有人來!

當然,對於城市管理者來說,應該認真對待這種現象。像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還是應該儘量提升人口承載力,把小城市流失的人口儘量吸納;對於小城市來說,這種趨勢不可阻擋,不如接受這種現實,從而改變城市無限增長模式,把城市擴張作為吸引人口增長、作為解決城市衰敗的關鍵,不能再規劃大量新區和無效的項目,例如會展中心、體育場館。不如把財政支出省下來,用來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城市的空間品質。

當然,觀念,是需要越過的一個大障礙。

說了這麼多,無非想表達一句話,任何時候,如果不能改變現實,那就讓自己接受,然後做出相對理想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