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学写作158:第49回⑤众姊妹雪中斗艳李纨约社芦雪广

读《红楼梦》学写作158:第49回⑤众姊妹雪中斗艳李纨约社芦雪广


读《红楼梦》学写作158:第49回⑤众姊妹雪中斗艳李纨约社芦雪广


读《红楼梦》学写作158:第49回⑤众姊妹雪中斗艳李纨约社芦雪广


读《红楼梦》学写作158:第49回⑤众姊妹雪中斗艳李纨约社芦雪广


读《红楼梦》学写作158:第49回⑤众姊妹雪中斗艳李纨约社芦雪广

宝玉屋里来送猩猩毡的小丫头子,一句话还没说完,就看见李纨的丫头过来请黛玉。宝玉便和黛玉一起,“同往稻香村来”。第四十九回进入第五个场景:“众姊妹雪中斗艳李纨约社芦雪广”,归入贾府气运线。

宝玉穿着猩猩毡的斗篷,黛玉换上了“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二人一齐踏雪而来。这一段文字中,曹师刻意描写了两人的穿着打扮,尤其是黛玉,下笔极其细致。黛玉这身打扮,堪称惊艳。

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

”,独李宫裁穿一件“青哆啰呢对襟褂子”,薛宝钗是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翻羓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裳,并无有遮雪之衣”。一会儿湘云也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大貂鼠的风领”围着。

曹师自黛玉开始,先后描写了“众姊妹”、李纨、宝钗、岫烟和湘云的衣着打扮。“众姊妹”的遮雪配置相同,显然是贾府统一配发;李纨穿的是青色对襟褂子,与寡居的身份相符;宝钗的鹤氅复杂而精致,与她的身份和性格相称;岫烟没有遮雪的衣服,符合她自己目前的经济情况;到了湘云,曹师则大书特书,从头到脚的各色衣物,档次明显比刚刚众姊妹们的要高一个档次,然而从配色组合,一眼即知都是贾母的衣服。在萧遥看来,曹师是想在这里暗示读者,史湘云现下跟邢岫烟的经济状况相仿,同样没有“

遮雪之衣”。只不过,湘云有贾母疼爱,不像岫烟,不仅没有“遮雪之衣”,还只有“家常旧衣服”。

黛玉先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粧出一个小骚达子来。”黛玉心情好的时候,就是众人的开心果。“孙行者”、“小骚达子”,两个词生动有趣,立刻便将湘云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湘云笑道:“你们瞧我里头打扮的!”,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旧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彩绣龙窄褃,小袖掩襟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无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曹师写完湘云的衣着,又借黛玉之口写其神态,最后索性将湘云的形貌由外到内彻底描绘清楚,特别突出体态婀娜,神完气足。

在叙述方式上,曹师在这里引入了一个 变化。此前从黛玉写到岫烟,每一个人都是描写鞋子、外套,帽子,顺带写神态。到了湘云这里,曹师在常规描写的基础上,增加了黛玉点评环节,然后又让湘云自己告诉大家“里头打扮的”细节。这个变化,不仅丰富了叙述部分的节奏,更突出了湘云这个角色的分量,自然引出下文。

众人都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孩儿更俏丽些。” 众人眼中的湘云,英姿飒爽,有股子假小子的劲头儿。

湘云听见众人的议论,不以为意,只是笑道:“快商议作诗,我听听是谁的东家。”众人当中,只有湘云是真正的派对动物,三句话不离诗社。曹师笔下,对角色的打磨,见缝插针,连绵不绝,有一种细织密缝的感觉。

李纨道:“我的主意,想来昨儿的正日已过了,再等正日又太远,可巧又遇下雪,不如咱们的大家凑个社,又给他们接风,又可以作诗,你们意思怎么样?

”“巧遇下雪”,因此可以起社。原来“过下雪”、“过阴天”、“过下雨”等今人凑局的路数,古已有之。

宝玉对此事极热心,率先接话说道:“这话狠是,只是今日晚了,若到明日晴了又无趣。”众人都道:“这雪未必晴,纵晴了,这一夜下的也彀赏了。”曹师仅通过大家的对话,便暗示出宝玉和众人心态不同,更加患得患失。

李纨道:“我这里虽好,又不比芦雪广好。我已竟打发人笼地炕去了。咱们大家拥炉作诗,老太太想来必高兴,况且咱们小顽意儿,单给凤丫头个信儿就是了。你们每人一两银子就彀了,送到我这里来----”然后指着香菱、宝琴、李纹、李绮----“五个不算外,咱们里头二丫头病了不算,四丫头告了假也不算,你们四分子送了来,我包总五六两银子也尽彀了。

前面李纨找凤姐“化缘”的时候,曹师借凤姐之口提到过李纨每年入账四五百两银子,是姊妹们中间最豪阔的人物,平实又极少有花钱的地方。然而,前次强拉凤姐入社“化缘”得来的五十两银子,还没见动用,这次约社居然又让宝钗、宝玉、黛玉、探春各出一两银子赞助。令人大跌眼镜。

一两银子,相当于黛玉、探春们半个月的月例,即便大家平日也没有什么花钱的去处,但身为每月收入四五十两银子的主儿,把注意打到每月二两的姊妹们身上,实在说不过去。曹师知道有心人一定会注意到李纨这种做法的不妥,因而并没有对李纨进行评判,甚至连一点有倾向性描述的文字都没有,给读者留出充足的想象空间。开放性,千人千面,正是不写之写的魅力所在。莎士比亚在评论自己的《哈姆雷特》时说过一句名言:“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这个角度来说,曹师对于小说人物的设定,跟早生一百年的莎士比亚对于戏剧人物的设定,如出一辙。

宝钗等姊妹们“一齐应诺。因又拟题限韵。”。宝钗等姊妹们对于起社费用也毫无异议,同样令萧遥十分不解。曹师此处还是没有给出任何提示或说明。在萧遥看来,这次诗社之所以变成众筹,应该是有外客在场的缘故,大家需要顾及贾府的形象和颜面。

李纨笑道:“我心里自己定了,等到了明日临期横竖知道。”李纨的强势,再添一笔。“

说毕,大家又闲话了一回,方往贾母处来,本日无话。” 第四十九回的第五个场景,到此结束。这个场景情节相对简单,主要突出了三个主题,一是邢岫烟家贫,连遮雪之物都没有;二是湘云在在贾府时身心状态极佳;三是李纨做东临时起社,却让大家众筹解决资金。曹师围绕这三个主题,进行了精细入微的场景、对话和人物特性设计,建议有志于小说创作的读者,认真揣摩,细细体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