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淫”“孝”兩字的認識,這兩句話說的最透徹,最符合人性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

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

這是清朝王永彬在《圍爐夜話》中的兩句話。有人認為:對“淫”“孝”兩字的認識,沒有比此詩的說的更透徹,更符合人性的了。但也有諸多不同聲音。

其實,中國的語言,要正確理解,語境尤為重要。在這裡,“論”字有“判定以…為準”的意思,心應該指的是“心理活動”,事指的是“做出的事”。從字面上來看,大致意思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淫,應以做出的事為準,而不能單純以心理活動來判斷。否則,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一個真正完美的人了。判斷是否孝,應以心裡是否有為準,而不是單純看做的某一件事。否則,縱觀歷史,就沒有一個真正的孝子了。

比如一個強姦犯,之所以說他是強姦犯,肯定有了事實的行為,但總不能說他有強姦的動機,那就判斷他是個強姦犯了。再比如一個人很孝順,但因為公務或其他事情,不能在老人去世的時候,回家盡孝,那就是不孝了?顯然不是。

其實一些人的不同見解,主要是停留在“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這句話上。

而要真正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個人認為關鍵在對兩個字的認識上。一個是“論”字。這個論字有“判斷”的意思。而如何正確判斷一件事情,往往是多角度,多個層面認知的綜合,單純抓住某一點,難免缺乏說服力。

另一個是對“淫”字的理解,傳統的教育,萬惡淫為首。其實對“淫”字的反面認識是先入為主的。那淫的本質核心是什麼?是性。然而,孔子都說“食色性也”,更有“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的說法。說白了,在愛美的背後是一種基於“性幻想”的欣賞,單純的“美”,恐怕是沒有那麼大吸引力的。

實際上,沒有人能夠避開性,生命因性而生,是起點,也是最原始的需求。所以要客觀的理解這首詩的這句話,還必須考慮人性倫理的問題。總之,這首詩,既有界定,又有寬容,是最能讓人接受的勸人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