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的預知:卦象的變化方法

前面已經說了六十四卦的方圓圖,這期講卦的變化方法,這個方法可以用於卜卦,主要是人事的預知,最早是在漢朝的京焦易,由焦贛傳給京房的這一個系統,後來演變成各家的卜法,據說京焦易的這個系統也是來自孔子,孔子的著作《周易》的《系傳》等十翼以外,又傳《易經》與商瞿,《史記》載商霍為魯人,但四川人說他是川人,所以四川人有“易學在川”的口號。

人事的預知:卦象的變化方法

商瞿畫像

孔子死後,子夏講學河西,就是講《易經》,當時一般的學生們,認為子夏沒有得夫子之道,所謂易理還可以,用的方面就不知道了,所以都認為他在忽悠大家。而子夏還是照講不誤,就有同學問他次日的晴雨,子夏說晴,而結果和現代的氣象臺一樣,偏偏下雨,所以《易》的傳人還是商霍。歷史上記載,他四十歲還沒有兒子。

人事的預知:卦象的變化方法

京房畫像

商霍母親很難過,就去問孔子,孔子叫她不要難過,告訴她商霍在四十歲以後,會有五個兒子,結果一切都如孔子所說,得子後商瞿的朋友梁鱣三十無子,要休妻,商瞿對他說:“我當初三十八歲無子,後來得了五個男孩,我恐怕是得子晚,不是妻子的過錯。”梁鱣聽了他的話,二年以後得子,所以孔子所傳《易經》的用,自商霍這個系統,一直下來,到了漢朝,就演變成京房的系統。不過京房還不如孔子當時的高明,現在介紹京房的易變之例,京房的易變名十六卦變,後人把他歸納起來成為四句話:自初至五不動復,下飛四往復用飛,上飛下飛複本體,便是十六卦變例。

人事的預知:卦象的變化方法

京房八宮卦

乾卦,第一爻變為天風姤,第二爻再變為天山遁,第三爻再變為天地否,第四爻再變為風地觀,第五爻再變為山地剝,第六爻不能變了,如再變成為坤卦就變完了,所以第六爻不變,因之第六爻在用的方面是不動的,這不動的第六爻,便成為宗廟,在京房易的法則之下,第六爻為宗廟,這是比擬為古代宗法社會的祖宗的宗廟,是最高的來源,不能動的。要是使用之於堪輿看風水,這就難了,一般都知道,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一定很容易,但事實並不那麼簡單,要看風水的原始祖宗在哪裡,就是把風水看成一條龍,要看山勢地勢的來源,有所謂始祖、高祖、曾祖,然後才成為這一個地方。而卦變中宗廟的道理亦是如此,所以變到五爻,第六爻不變。

人事的預知:卦象的變化方法

京房十六變卦

在《周易》八宮卦裡,山地剝之後為火地晉,這個火地晉,就是第四爻,就是外卦的第一爻又變了,這種變卦的現象,我們也曾經說過,一般人稱為遊魂卦,而在京房易中,這一爻的動,叫作“下飛”,這樣一介紹大家就清楚了,如果不加說明,從書上看,這個“下飛”問題就搞不通,什麼上飛下飛的,從哪裡飛往哪裡,無法懂得。所謂下飛,實際上是上飛,從下往上飛,上飛是從上往下飛。看《易經》方面的古書,各家有各家的術語,讀起來就往往被這些術語擋住了,通不過去。如下飛,在想像中一定是飛初爻,怎麼跑到四爻上來了?“下飛四往”第四爻動,就變成火地晉。在這種地方就要看孔子的易理,像《系傳》上孔子所說的:“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人事的預知:卦象的變化方法

卦序

《易經》這本書是我們人生中隨時隨地用得到,不可以遠離的書,但是這個法則變動得很大,如以呆板的頭腦認定一個固定的法則去學,那就不易懂了。易是活的,儘管懂了它的這些法則,可不要被這些法則拘束住。今日學了京房易,也不一定非學京房易的辦法不可,他京房可以創造,同樣自己也可以創造,卜卦如此,即領導方面,做人方面,等等,亦是如此。“為道也屢遷”,要曉得變,不會變沒有用,智慧是非常靈活的,《易經》的法則在應用上是“變動不居”的,沒有呆板的停留在某處。如卜卦有一動,這個動態如何變化,需要研判,需要了解,做人做事,一開頭知道了前因,也就知道了後果,人事社會的法則也永遠不會停的。“周流六虛”,六虛就是六爻,就是六位,東、南、西、北、上、下。人事一切變動,與時間、空間都有關係的,所以“上下無常”沒有固定的,剛柔亦是互相變易的,不可看作是固定非如此不可,唯有知道怎樣變,才算是知道了《易經》,也才會用《易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