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前,学习跟玩儿我似的,有孩子后,学习跟玩儿似的

最近听一位妈妈说:

自打孩子上了小学,

自己也跟着重新再上了一次九年制义务教育,

学习了很多知识,

感受到了义务教育的优越性。

有孩子前,学习跟玩儿我似的,有孩子后,学习跟玩儿似的

他笔顺写错了,

我就要教他正确的;

他英语发音错了,

我就得给他纠正对了。

孩子越是成绩差,

当妈越要本领大!

有孩子前,学习跟玩儿我似的,有孩子后,学习跟玩儿似的

Q: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怎么办?

硬啃!

问老师,查资料。

多买几本教辅书,

小学问题难不倒!

对教辅如数家珍的老母亲,

最有排面!

我们家长之间也会互相帮助。

有问题就发群里,

大家一起讨论嘛!

每一个家长群里,

都必定潜伏着一个学霸妈妈!

维持群里学习的热潮不消退。

有孩子前,学习跟玩儿我似的,有孩子后,学习跟玩儿似的

但是这种方式真的好吗?

我在《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书里,看到作者说了一个她身边朋友的故事:朋友的儿子刚上高中时数学不好,遇到问题轻易放过,不肯钻研。

他看了孩子的数学课本,觉得那些内容已超出了自己的知识范围,自己也辅导不了。

按一般人的思路,是给孩子请个家教,或报个课外辅导班,但他考虑了别人的辅导水平及方便性,觉得自己学会了再来辅导儿子更好。

于是他也开始啃儿子的数学课本。

儿子当时的数学水平好歹比他强,他有不懂的地方就问儿子。

孩子在讲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他们就一起去研究,研究不通的就让孩子去学校问老师或同学,回来再给父亲讲。

做父亲的当学生不是做样子,他是认认真真地学习。

当他发现自己的数学水平大有提高时,儿子的数学成绩也进步明显,而且孩子学会了对问题进行追究,不再像以前那样有问题放着等别人来告诉他,比上补习班的效果好多了。

看到这个故事,柚子也是服了,原来我们原先的教育方法也进入了一个误区,与其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操心,花钱花力气,单方面逼着孩子学习;

还不如用些心思,设计和制造一些包含有相关知识的事情来让孩子去做,让孩子有机会运用他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不止让学有所用,还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孩子最好的“课外补习班”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柚子在这里举个例子:

除了上面例举的“当小老师,还有不少方式呢。

比如家长结算家庭财务账时,托辞说计算器坏了,请上小学的孩子帮忙用笔计算一下;

电器坏了,可以和物理课上学过电学的孩子一起运用他的知识去尝试修理一下。

孩子喜欢扮家家,可以在家里设计情景剧,例如小卖部,让孩子来做店长卖东西,孩子在收钱找钱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增加心算能力。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学业落后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学会思考。周围世界里的各种事物、现象、依存关系和相互联系,没有成为儿童的思考的源泉……让实际事物教给儿童思考——这是使所有正常儿童都变得聪明、机敏、勤学、好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即少年儿童应该从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去学习,而不是在书本里学习。他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

所以,当家长想要孩子的学习进步时,不要忙着把孩子拉到书本上,拉到课外班里,应该创造些机会,让孩子运用他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无论学什么,如果我们为孩子创造出了“做小老师,开小卖部”的实践机会,那孩子多半就不会为学习苦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