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春燕:沒有簡單的答案,只有艱難的選擇

勞春燕:沒有簡單的答案,只有艱難的選擇 |閒得重溫了《綠區》。

伊拉克戰爭中,馬特達蒙飾演的美國大兵米勒,奉命尋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卻一無所獲。他心生疑竇,和同樣想知道真相的中情局官員大胖子“中東通”合作,以一本繳獲的筆記本為線索,找到了關鍵人物——一名撲克牌通緝令上的伊拉克將軍,確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子虛烏有,是軍情局某高級官員為入侵伊拉克捏造。馬特達蒙寫了報告,告訴那名官員:我知道你乾的壞事。此人卻不屑一顧,回答說,重要的是戰爭結束了,我們打贏了。馬特達蒙憤怒地吼他:The reason for a war always matters! 開戰的原因永遠都是重要的!最後他把自己的報告發送給了多家媒體,讓真相曝光。

當馬特達蒙追問真相時,“中東通”說了一句很深刻的話:There’are no easy answers.....only difficult choices. 沒有簡單的答案,只有艱難的選擇。

世事經常如此。因為沒有簡單的答案,所以選擇就越加艱難。探究真相時如此,人生也如此。

然後,馬特達蒙就做出了艱難的決定,冒險追蹤伊拉克將軍,尋找真相。

電影是根據《華盛頓郵報》駐巴格達記者拉吉夫·產德拉斯卡蘭(Rajiv Chandrasekaran)的作品《翡翠城的帝王生活:伊拉克綠色地帶深處》改編。

當然,今天的我們,早就知道,伊拉克並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當年打伊拉克,實在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而今天美國在貿易摩擦中的“霸凌”行徑,其實,也早就以各種形式上演,甚至是戰爭。

電影裡還說到了《華爾街日報》。軍情局官員故意把伊拉克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假消息釋放給《華爾街日報》的女記者,女記者未經查證就大寫特寫,結果變成了謊言和戰爭的推手。事實上,在伊戰期間,美國政府高度重視輿論戰,利用媒體釋放對自己有利的消息。幾年前,我還寫過一篇專業領域的論文《伊拉克戰爭中的輿論戰》。

這個電影其實可以配合另一部新上映的美國電影《副總統》來看。那部電影,港臺地區譯為《為副不仁》,講的是美國前副總統切尼,裡面也講到了美國為什麼打伊拉克,就是要找一個形象具體、民眾容易理解的靶子。

當然,這些都只是電影的詮釋。真相是什麼?

There are no easy answers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