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和金庸PK,留給後世的《西遊記》和15部武俠,誰更偉大?

愛狗人士都是黑社會


吳承恩和金庸PK,雖說是“文無第一”,但是也分高下。

一、論好看,金庸贏

都說每個男人都有一個武俠夢,那金庸的十幾部小說便圓了一個時期的男人的英雄夢。金庸的作品幾乎部部翻拍成電影,統治了一段時間的銀屏,受到無數男人女人的追捧。而吳承恩一輩子只有一部小說,而且電影是拍給小朋友看的,單一的情節線,人物臉譜化,小朋友一眼就知好人壞人,簡單明瞭。因此,這局,金庸勝。

二,論影響,吳承恩贏

歷史是慢慢發展的,有句話叫物以稀為貴。吳承恩時代,能讀的書不多,讀書人很少,寫書的更少。一旦寫出一部精彩的長篇鉅著,受到的關注度顯然不是現在幾乎全民寫作的時代,可以同日而語的。多少年以來,經受了來自各方面的檢驗,雖不是完美無缺,但,它代表著一個時代,即使有瑕疵也是被允許的。舉個例子,我寫過劇本,發現有個無奈的現象:同樣是寫戲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之類的才子佳人現在已經不討喜了,你再寫成那樣觀眾會直接用腳投票。那為什麼人家對老戲百聽不厭卻不能接受同樣情節的新劇呢?答案是,時代不一樣,要求也不一樣。人們看老戲更多的是一種情懷,而不是劇本本身。因此,四大名著的地位堅如磐石,金庸的武俠小說完勝不了。

三,論意義,吳承恩贏

小說離不開人物和故事。故事不能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更多的是具有一定的歷史使命。在小說裡,作者塑造一個或幾個故事人物,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在一定的故事環境下發生的各種衝突、矛盾,用來反映社會現狀的一種文體。這些,我們只要看看魯迅的文章就知道了。魯迅的文筆不一定是作家裡寫得最好的,但他的深度顯然是最高的,所以才會佔據中小學課本很大的篇幅,甚至不做任何修改,即使是錯別字都不做改正。因為魯迅所處年代特殊,文章有些內容有意隱晦遮掩,反話正說,後人擔心誤讀改錯,索性一字不改,本色出演。

而金庸的武俠小說呢,只是某個時代的輝煌,因沒有賦予深刻的內涵和深度,命運也終會與梁羽生、溫兆安一樣,最後也會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三局兩勝,結論是:吳承恩仍將活躍在我們的生活裡,學習中。從小學的初識,到初中的考試檢驗,會讓所有的中國人都無法忽略。

孰輕孰重,誰厲害,答案不言自明瞭吧。


葉子故事園


要說到偉大,那就得靠時間來驗證,《西遊記》從成書後,幾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到目前為止,電視劇版的《西遊記》仍然保持著,重播,以及觀看人數等各項記錄。

而金庸先生的書,不過幾十年而已,雖然說在當時影響了像我一樣的幾代人,痴迷在他編織的成人童話中。但後續乏力,現在的零零後很多人都沒讀過金庸的書了,也許再過幾十年後,金庸的15部武俠著作,會埋沒在歷史的塵埃中,無人問津也說不定,留給時間去驗證吧!從目前來看,幾乎沒有超越《西遊記》的可能!!


醉觀雲


西遊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